薛某,男,41岁,1995年4月21日诊。类风湿性关节炎6年余。
刻诊:周身关节疼痛,以两下肢关节痛甚,全身乏力,面色无华,形体消瘦,两膝僵硬不能屈伸,曾服大活络丸、人参酒、鹿茸酒之类,略有好转。经查血沉、抗“O”均正常,类风湿因子(+)。苔白体胖,质微红,脉细缓。
治法:扶正祛邪。
方药:黄芪30g,党参15g,当归15g[方剂汇www.fane8.com],桂枝10g,白芍10g,生姜10g,大枣5枚,水煎服。连服1个月,已能工作。
按:气血亏损,不能营养肌肉筋脉,而致正虚无力逐邪,病邪留恋不去。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补益气血,使肌体筋脉得养,驱邪外出,正气来复,邪气自散,多年顽症,乃获痊愈。(朱文元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中医院)
从以上黄芪桂枝五物汤临床应用于临床各科疾病,其主治证候有相似之处,如:在外多以身体疼痛、肢体麻木、舌淡紫或有瘀斑等血脉不和甚至经脉淤滞的表现为主,在内多有体虚面白、四肢不温、喜暖畏寒、气短乏力、纳差便溏、舌淡或胖、苔白、脉沉细或沉弱无力等气虚甚至心脾肾阳虚的表现。
慢性荨麻疹的病机要点在于久病气血耗伤,血虚生风生燥,气血亏虚则藩篱不固,易感风邪,邪正相搏而发病[3]。且患儿伴有形瘦、面黄少华、皮肤干燥、纳呆等气血不足之证,治疗以补虚为主,应以养血和营、益气固表为主,辅以祛风止痒。
人体阴阳分布规律,上为阳下为阴,脚趾可视为阴中之阴。阳气对人体有温煦作用,脚趾、乃至全脚、小腿感觉冰凉,提示阳气虚弱,对肢体远端失去温煦所致。又按自然界阴阳交替规律,夜半阴气盛极,阳气始生,“子时一阳生”,随着时间的推移,阳气渐旺。而在阳气应渐旺之时,却出现脚趾冰凉,亦提示阳气虚弱不能随时而旺。
斑秃,中医称为“油风”。是头发在短期内成片状脱落而头皮平滑光泽的一种病症。症状严重者可见多处呈斑块状脱发,甚至使头发很快脱光。《外科正宗》谓本病多因血虚生风,风盛血燥,发失所养而致。
本案患者原发病为多发性骨髓瘤,手足麻木是化疗药物引起的一种常见药物剂量限制性不良反应,西药对手足麻木症治疗效果有限。麻木表现于肌肤,气血亏虚为发病之本,邪滞血脉为发病之标,故气血亏虚、邪滞血脉致气血不通、皮肉筋脉失养为本病基本病机。
查阅资料发现历代医家对该方评价甚高,且多有发挥。例如:用本方加减治疗肩周炎、糖尿病末梢神经炎、雷诺氏病、不宁腿综合征等。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用此方治疗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及骨关节退行性变,并认为该方特别适用于黄芪体质的中老年日常调理,即《金匮要略》中所说的“尊荣人”。
黄芪30克,当归15克,桂枝15克,白芍20克,熟地黄15克,川芎15克,茯苓15克,炒白术15克,牛膝15克,桑寄生15克,木瓜15克。益气补血温阳,舒筋通经的作用。主治气血虚痹及肝肾阳虚痹证。(气
黄耆(黄芪)、芍药、桂枝、生姜各三两(各9g),大枣(擘)十二枚。(一方有人参)益气温经,和血通痹。主治血痹,肌肤麻木不仁,脉微而涩紧。现常用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颈椎病、奥沙利铂的周围神经毒性、
黄芪90~120克,桂枝15~30克,白芍30~60克,青风藤30~45克,鸡血藤15~30克,炙甘草6~9克,生姜5片,大枣5~10枚。益气养血,通阳蠲痹。适用于风寒湿痹阻,气血亏虚之虚痹,症见肢体
黄芪60克,当归20克,桂枝12克,白芍20克,炙甘草16克,大枣10克,威灵仙12克,川山甲6克,防风12克,蜈蚣2条,生姜10克,羌活12克。补卫气,通经络,散寒湿。主卫气亏虚,贼风邪气入侵,寒湿
陈某,62岁,广州江门。1947年由美返国后,迷信风水,每日与地理师访寻龙穴,连续数月。某日,寻穴方定,突然中风倒地,抬返家,延医诊治。醒后,口眼向右歪斜,右半身瘫痪,不知痛觉。舌微强,言
鲁某,女,32岁,职工,1979年4月10日就诊。患者于去年十二月份产一子,因是臀位,产程较长,出血较多。此后便觉比以前爱出汗,平时不动即觉汗出溱溱,稍有活动便汗出湿衣,多次服用西药及煎服
李某,女,41岁。因下肢麻木、趾冷等症就诊,诊断为早期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半年来神疲乏力、形寒,虽为夏日仍着厚装,下肢时发凉,麻木酸胀,行路过多时,足趾轻微刺痛,尤以足趾冷且色淡,夜寐因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