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阴阳离合篇》曰:“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少阳主半表半里,是衔接元气、燮理阴阳、沟通表里的重要枢纽,为人体阳气生发之始。半表半里即非表非里,是界于表里之间的夹层,着重于空间位置。少阳出乎于阴,还未离于阴,为阳气初始阶段,偏重于时间的状态。
柴胡茎中虚松,有白瓤通气,象人身三焦之网,故能直通三焦。其气平,味微苦,乃阴中之阳,为少阳、厥阴行经之药。柴胡根生白蒻于仲冬子月(冬季的第二个月),发苗于仲春卯月(春季的第二个月),极盛于仲夏午月(夏季的第二个月),成果于仲秋酉月(秋季的第二个月),皆合少阳生发、枢转、开合之义。据《神农本草经》记载:“柴胡主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心、腹、肠、胃者,五脏六腑也。胆具少阳春生之气,胆气春生,则余脏安;胆属甲木为阳,肝属乙木为阴,阳主阴从;胆以中虚,属于腑,藏而不泄,类乎脏,故足少阳为半表半里之经,乃中正之官,所以能通达阴阳。综上可知,凡十一脏皆取决于胆。柴胡轻清,升达少阳生发之气,使胆气条达,十一脏从之宣化,则心腹肠胃中之结气,都可消散,饮食积聚当自下,寒热邪气从阴出阳,故谓推陈莝而致新谷。
张仲景在《伤寒论》第230条中,对以柴胡为君药的小柴胡汤如何枢转阳明做了非常经典的表述:“阳明病,胁下鞕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而汗出解也。”这里须知,上焦不通则气阻,气阻则饮停[方剂汇www.fane8.com],饮停则郁热生火,火性炎上则呕吐。半夏、生姜之辈虽能止吐化饮,然不能清热;黄芩能清热,但不可通上焦,故能枢疏上焦并散热者,非柴胡莫属。所以,小柴胡汤主证往来寒热的病因在于上焦不通。
历代医家对柴胡枢转阳明、降胃气、畅三焦的功效多有论述。如张介宾在《景岳全书》中指出:“柴胡性滑,善通大便,凡溏泄脾薄者,当慎用之,热结不能者,佐当归、黄芩,正所宜也。”李中梓在《雷公炮制药性解》中称:“柴胡主伤寒,心中烦热,痰实,肠胃中结气积聚,寒热邪气,两胁下痛,疏通肝木……凡胸腹肠胃之病,因热所致者,得柴胡引清去浊而病谢矣。”徐大椿在《神农本草经百种录》中亦提到:“柴胡味苦平,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轻扬之体,能疏肠胃之滞气,饮气积聚,寒热邪气,驱经络之外邪,推陈致新。”
然而,张仲景用小柴胡汤专治少阳,将柴胡作为君药的道理是什么?按照伤寒的传经次序,依次是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若以位置来说,虽然少阳经在太阳经、阳明经之间,但传经居阳明经之后,故治少阳需兼顾阳明,如小柴胡汤之半夏、甘草、生姜、大枣、人参诸物,皆阳明之药也。柴胡气味俱轻,为少阳经药,能引胃气上升,提出郁热,发散表热,可转胃肠之枢机。小柴胡汤为疏导之剂,升清降浊,通调经腑,和表里,转枢机,故为少阳证之主方。
如是可见,唯木能疏顽土之滞气,柴胡临床应用的关键在于,气味轻清既能向上而外去寒热邪气,亦可向内疏理胃肠积聚,医者不可不知。(曹俣 陕西省西安市六君子堂中医馆)
相关话题:柴胡
少阳病为《伤寒论》六病之一,小柴胡汤为其代表方剂,应用极其广泛。但自古医家对少阳病小柴胡汤证的认识不一,争论不休。近年,笔者通过临床实践和研习少阳小柴胡汤证,有了许多新认识,有些与传统经典的说法有所不同。
虚劳是由多种原因所导致的,以脏腑亏损、气血阴阳虚衰为主要病机,以五脏虚证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慢性病虚弱证候的总称。多见于西医学多个系统的多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和功能衰退性疾病。
中医学认为长期发热是一种症状,治疗颇为棘手。一般以气虚、阴虚、湿热、瘀血等为多见,但郭子光治疗此类疾病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此例虽发热七八年,但发热、汗出、恶风属太阳中风表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2条:“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本案腹泻患者开始按常规辨证予健脾助运、温阳清肠法,遣用香砂六君子汤、理中汤、香连丸、薏苡附子败酱散、葛根芩连汤等方治疗三月余,腹泻时轻时重,始终不能完全控制。
患者七八之年,症见“咽痒、干咳、异物感,偶有少量白色黏痰”,且“平素急躁易怒、性情忧郁”,结合舌脉,辨证为肝郁痰阻兼以化火,故以柴胡疏肝散、半夏厚朴汤加减,并予清肝之龙胆草、栀子,患者口干胸闷,此为痰热蕴结于胸之象,予天花粉、瓜蒌皮清热生津、化痰宽胸。服7剂后患者诸症缓解,再服5剂而安。
《丹溪心法·六郁》[3]曰:“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拂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本案病起情绪焦虑紧张,肝胆失疏,扰及心神,故心情烦躁、夜寐欠安;《灵枢·四时气第十九》曰:“邪在胆,逆在胃”,木郁土蕴,胆热胃浊上熏,故口苦口臭;郁病日久,肝郁抑脾,脾运失职,水湿不化,故大便溏薄、脘闷不舒;脾主四肢肌肉,脾气不振,化源匮乏,故倦怠自生;舌淡红、苔黄腻、脉弦亦为肝郁胆热、脾弱湿阻之征象。
甘菊花1两,川芎1两,白附子1两,柴胡1两,远志(去心)1两,羌活1两,独活1两,青葙子1两,仙灵脾(酥炙)1两,石膏1两,防风1两,全蝎1两,青皮1两,陈皮1两,荆芥1两,楮实1两,木贼(去节)1两
酸枣仁20克,刺五加20克,桑椹20克,灵芝10克,远志10克,柴胡10克,郁金10克,百合10克,龙骨20克,牡蛎20克,合欢花10克,柏子仁10克滋阴养血,疏肝解郁,潜阳安神。主治失眠(肝郁气滞、
柴胡10克,瓜蒌仁15克,川黄连10克,枳壳10克,木香15克,青皮10克,陈皮10克,草豆蔻10克,半夏15克,榔片10克,莱菔子10克,黄芩10克。疏肝理气,和胃散寒。主肝郁胃寒。
牛蒡子 柴胡 川芎 白芍 石膏 当归 山栀子 牡丹皮各3克 黄芩 黄连 甘草各1.5克治肝火风热上攻,遂成鬓疽,痛连颈项、胸乳,太阳等处,或寒热晡甚,胸胁满闷,口苦舌干者。
细辛3分,吴茱萸5分,川芎5分,柴胡1钱,升麻1钱,当归身1钱5分,黄柏2钱(酒洗),炙甘草2钱,羌活2钱,五味子3钱,白术5钱,人参5钱,黄芪1两。妇人四肢沉重,自汗,上至头,际头而还,恶风,头痛躁
乌药10g,木香6g,枳壳10g,青皮10g,防己6g,大腹皮10g,桃仁10g,红花10g,泽兰10g,柴胡6g,葛根6g,石菖蒲3g,路路通10g,炒麦芽10g。理气活血,通窍开闭。主治顽固性咽鼓
人参 柴胡 当归 白芍 半夏 甘草 生枣仁 天南星 附子 菖蒲 六曲 茯苓 郁金治呆病,因郁抑不舒,愤怒羞恚所致者。
柴胡 5克;白茅根 3克;甘草 3克;花茶 3克清肝退黄。适用黄疸,乙肝。
治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而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小柴胡以解外,后以此汤主之。柴胡(二两六铢) 半夏(二十铢) 黄芩
治伤寒瘟热病,身热恶寒,项强急痛,胸胁痛,呕吐恶心,烦渴不止,寒热往来,身面黄疸,小便不利,大便秘涩,或过经不解,或潮热不除,及妇人产后劳役发热,身疼头痛,男子久嗽成痨,或疟疾,或发热癫狂,一切治之。
味苦平。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久服,轻身明目益精。一名地熏。《吴普》曰:茈葫,一名山菜,一名茹草,神农岐伯雷公苦无毒,生冤句,二月八月采根(《御览》)。《名医》曰:一名山
【组成】柴胡10g,黄芩10g,人参3g(或党参10g),半夏10g(洗),甘草5g(炙),生姜10g(切),大枣6枚(擘)。【用法】水煎,温服。【功用】和解少阳。【原方主治】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胸
治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此汤主之。柴胡(半斤) 桂枝(三两) 干姜(二两) 黄芩(三两) 牡蛎(二两) 甘草(二两,炙)
小柴胡汤(《玉函》《千金》名黄龙汤)(治少阳受邪,往来寒热,脉弦,胁痛而呕。)柴胡(三钱) 黄芩 人参 甘草炙(,各一钱) 半夏(二钱) 生姜(五片) 大枣(四枚)(水煎,去滓,温服。治伤寒有五法,曰
12。胸烦不呕去参夏,加蒌若渴半易根,腹痛去芩加芍药,心悸尿秘苓易芩,胁下痞硬枣易蛎,不渴微热桂易参,咳去参枣加干味,小柴临证要当斟。【注】少阳经主证,宜小柴胡汤主治也。其或有之证,务要临证斟酌加减可
治太阳病未解便传入阳明,大便不通,热实心烦,或寒热往来,其脉沉实者,以此方下之。柴胡(半斤) 半夏(半升) 芍药(三两) 黄芩(三两) 生姜(五两) 枳实(四枚,炙) 大枣(十二枚)上七味,以水一斗二
风寒感冒者不适用。小柴胡颗粒,中成药名,是由柴胡、黄芩、姜半夏、党参、生姜、甘草、大枣制成的,其中柴胡有疏邪透表,使半表之邪得从外宣,黄芩清热,使半里之邪得从内彻;半夏开结痰,降浊气以止呕;人参补气扶
材料干品玫瑰花5-10朵,柴胡5克,苹果半个。做法将玫瑰花,柴胡先置于杯中,加适量沸水,苹果洗净,切成薄片,也放入茶杯中,盖上盖子,静置3-5分钟之后即可饮用,每日1剂,喝茶水,吃苹果,当天饮完吃完。
适宜人群伤寒者。禁忌人群无特殊禁忌人群。不宜同食无特殊同食禁忌。
柴胡疏肝散,为理气剂,具有疏肝理气,活血止痛之功效。主治肝气郁滞证。胁肋疼痛,胸闷善太息,情志抑郁易怒,或嗳气,脘腹胀满,脉弦。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肝炎、慢性胃炎、肋间神经痛等属肝郁气滞者。1.解热有效
产地产生的不同叫法。黑柴胡和北柴胡都是柴胡类药物,在功效和作用上,黑柴胡和北柴胡一样,只不过黑柴胡的颜色是黑色的,常见的黑柴胡外观为黑褐色,质地比较松散,北柴胡名称的来源是其产地,北柴胡主要产于我国北
柴胡性微寒。柴胡有一定的寒凉性质,但是不具有热性,中医认为,柴胡味辛、性微苦,能入肝经、胆经,有很好的疏肝解郁、升举阳气、解表退热的功效,食用后可帮助改善因为感冒发热而导致的阳气减弱,并且柴胡对肝郁导
柴胡当归粥柴胡、香附、枳壳、白芍各9克,合欢花12克,当归、沉香、路路通、川芎各6克,粳米150克,白糖适量。做法上9味药入砂锅加水煎汁,去渣,汁留用;粳米淘净入锅,加水烧开,小火煮粥,粥将熟时下药汁
材料青皮60克,柴胡60克,枳壳20克。做法将上述药物加清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与2000毫升开水一起倒入足浴桶中,先熏蒸,待温度适宜时泡洗双足30到40分钟。功效具有理气通络,疏肝解郁,舒
胡某,男,5岁。2020年10月26日初诊。主诉:注意力不集中1年,加重2个月。患儿自幼性格外向,活泼好动,1年前老师反映其上课期间注意力不集中,家长未予重视。2个月前因开学升班,患儿症状
宋某,男,29岁,2018年6月29日就诊:以“头部昏蒙不适半年,失眠2周”为主诉,患者半年前因情绪激动后出现头部昏蒙不适,头部如扣帽感,伴有头晕,症状呈持续性,情绪激动时加重,烦躁,白天
闫某,男,9岁。2020年5月12日初诊。主诉:喉中异声、眨眼1个月,加重1周。患儿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喉中异声,其后出现眨眼,偶见耸肩,1周前受母亲训斥后症状加重。刻诊:喉中异声,声高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