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某,29岁,于2008年8月16日初诊:诉停经59天,频繁恶心呕吐3周。吐出咖啡色黏液,查妊娠试验阳性,食入即吐。3天前曾住院治疗,经输液对症治疗,症状未缓解。家属及患者曾要求终止妊娠。出院后求中医治疗。刻诊:观患者面色萎黄,精神疲倦,卧床不起,颧突眼陷,形体羸瘦,呕吐频频,吐出咖啡色液体,不能进食。脉细数,左滑代弦,苔薄舌尖红。
辨证属胎气伤肝,肝火犯胃,胃失和降,吐剧则伤胃络。其水谷难以入口,恐汤药难入,故先以黄芩10g,砂仁6g,清胎火、和胃气,加水100ml,浓煎至20ml,嘱其家人用滴管少许滴入口中, 2小时后,家属试用温开水一匙喂之,不吐。次日患者呕吐明显减轻,可少量饮水及流汁。再施以汤药,处方宗紫苏和气饮加减:当归12g,炒白芍12g,太子参12g[方剂汇www.fane8.com],紫苏9g,黄芩12g,砂仁6g,麦冬12g,陈皮6g,竹茹6g,枇杷叶6g,生姜3片。3剂,水煎徐徐少量服用。
3日后再诊,呕吐基本停止,脉细而滑,苔薄。治以扶正养胎为主,立方《傅青主女科》顺肝益气汤:红参12g(另顿),当归15g,白术15g,麦冬10g,炒白芍12g,炒苏子3g,神曲5g,砂仁5g,陈皮6g,熟地15g,云苓6g。5剂,水煎隔日服1剂。后随访顺产一女婴。
本例患者妊娠后剧吐不止,以致胃脉受伤,此乃胎气挟肝火犯胃致吐的恶阻重症。张三雷说:“妊娠皆肝气上逆,纵无怒气激动,其病也本于肝。”故首以黄芩、砂仁,清肝泻火,安胎止呕。以汤药徐徐服之,待肝胃稍和,再以清肝和胃护胎奏效。(王金亮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
妊娠恶阻是指妊娠早期(6周左右)冲脉之气上逆,胃失和降,反复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厌食,甚至食入即吐的疾病,古称“子病”、“病儿”。但有50%的孕妇妊娠早期(5~12周)出现食欲不佳,胃纳减少,择食嗜酸,早晨轻度呕恶,不影响正常工作和营养,至妊娠12周后自行消失的妊娠反应,不视为病态。本病临床分为肝胃不和、脾胃虚弱与痰湿阻滞3型。
妊娠恶阻确诊为妊娠后,出现反复恶心呕吐即可诊断。同时应询问其恶心呕吐程度,能否进食,有无其它明显不适,如有无胃脘部疼痛,有无腹泻症状,有元食用不洁食物等,需与正常早孕反应、胃肠道疾病、肝胆疾病相鉴别。
妊娠恶阻是妊娠早期的常见病证,相当于西医学的妊娠剧吐,其发生率为0.5%~2%。恶阻病名首次出现在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妇人妊娠病诸候上·妊娠恶阻候》:“恶阻者,心中馈闷,头眩,四肢烦痛,懈惰不欲执作,恶闻食气。”西医以静脉补液,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中毒等对症处理为主,但疗效不够理想。
初娠妇人,是时胚胎乍结,脏腑机括为之不灵,津液运行不畅,聚而为痰涎;妊娠阴血聚于下以养胎,故阴血不足,肝失濡养,疏泄失常,肝气益旺,肝阳易升,化火挟痰,横逆犯胃,胃失和降而呕恶吞酸。痰性重浊,蔽蒙清窍,故头晕重坠。
妊娠病的治疗,首当辨识胎元正常与否,安全用药是考虑的第一要素。中医药在保胎上具有很大优势,但并非完全无毒副作用,故治疗应谨慎。
人参3分,白术3分,当归3分,肉豆蔻3分,阿胶3分,白茯苓3分,干姜3分,木香2钱,罂粟壳2钱,香蔓2钱,甘草2钱,蒿豉饼等分。大小腑皆通,下痢白色。
硫黄(猪脏内缚两头,以米泔、酒、童便各1碗,煮干1半,取出洗断秽气,控干)10两,半夏(汤洗去滑)5两,白茯苓1两,人参1两,石膏1分(煅,一法同硫黄煮)。忧思过度,脾肺气闭,聚结涎饮,留滞肠胃,气郁
川黄连3-4分,苏叶2-3分。湿热证,肺胃不和,胃热移肺,肺不受邪,呕恶不止,昼夜不愈,欲死者。妊娠恶阻。
桑寄生1两,阿胶(炒燥)1两,柴胡(去苗)1两,麦门冬(麦冬)(去心,焙)1两,人参1两,大蓟1两,郁李仁(去皮,炒)半两。妊娠恶阻。头旋呕吐,腰腹(疒丂)痛,胎动不安。
人参、黄芪、当归、续断、黄芩各一钱(3克),白术二钱(6克),川芎、白芍、熟地黄各八分(2.4克),砂仁、炙甘草各五分(1.5克),糯米一撮补气健脾,养血安胎。主治妇人气血两虚,胎元失养,症见胎动不安
伏龙肝(即灶心土)1块(约鸡蛋大),生姜3片,新竹筷(碎)1对,红糖15克,苦酒〔醋〕、烧酒各50毫升。温中散寒,和胃止呕。主治突然受凉感寒、头痛、恶寒、呕吐腹痛、妊娠恶阻之呕吐腹痛、食不下等。
陈皮(去白,盐水炒)茯苓各3克 半夏(制)4.5克 子芩(淡姜汁炒)枳壳(麸炒)紫苏各2.4克 甘草(炙)1.5克主妊娠恶阻呕吐,不进饮食。
干姜一两(3g)、人参一两(3g)、半夏二两(6g)。温中散寒,化饮降逆。治妇人妊娠呕吐不止。临床只要辨证为寒饮中阻脾胃虚寒即可使用。不仅是妊娠恶阻,一般消化系统疾病如呕吐、腹痛、腹胀或眩晕伴有呕吐,
妊娠早期,出现严重的恶心呕吐,头晕厌食,甚则食人即吐者,称为“妊娠恶阻”,又称“妊娠呕吐”、“子病”、“病儿”、“阻病”等。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妊娠剧吐。恶阻是妊娠早期常见的病证之一,治疗及时,护理得法
患者心中愦闷空烦,吐逆,恶闻食气,头眩体重,四肢百节,疼烦沉重,多卧少起,恶寒,汗出,疲极黄瘦。治用∶半夏生姜各三十铢干地黄茯苓各八十铢橘皮旋复花细辛人参芍药芎桔梗甘草各十二铢上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
妇人怀妊之后,恶心呕吐,思酸解渴,见食则憎,困倦欲卧,人以为妊娠之恶阻也,谁知肝血之太燥乎。夫肾一受精,则肾水生胎,不能分润于他脏,肝为肾之子,日食肾母之气,一旦无津液之养,则肝气燥而益急,火动而气乃
妇人怀娠之后,恶心呕吐,思酸解渴,见食憎恶,困倦欲卧,人皆曰妊娠恶阻也,谁知肝血太燥乎!夫妇人受妊,本于肾气之旺也,肾旺是以摄精,然肾一受精而成娠,则肾水生胎,不暇化润于五脏;而肝为肾之子,日食母气以
论曰:何以知妇人妊娠?脉平而虚者,乳子法也。《经》云:阴搏阳别,谓之有子。此是血气和调,阳施阴化也。诊其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少阴,心脉也,心主血脉。又,肾名胞门子户,尺中,肾脉也。尺中之脉按之不绝
恶阻病者,心中愦闷,头眩,四肢烦疼,懈惰不欲执作,恶闻食气,欲啖咸酸果实,多睡少起,世云恶食,又云恶字是也。乃至三四月日以上,大剧者,不能自胜举也。此由妇人元本虚羸,血气不足,肾气又弱,兼当风饮冷太过
陈良甫曰∶妊娠恶阻病,《产宝》谓之子病,巢氏《病源》谓之恶阻。由胃气怯弱,中脘停痰,脉息和顺,但肢体沉重,头眩,择食,唯嗜酸咸。甚者寒热呕吐,胸膈烦闷,半夏茯苓丸主之。
治疮疥发于四肢,臀髀痛痒不常,甚至憎寒发热,攻刺疼痛,浸淫浮肿。癞风入脏,阴下湿痒,耳鸣眼痛。熟半夏 茯苓 白芷 当归(各二钱) 熟苍术 干葛 桔梗 升麻(各一两) 熟枳壳 干姜(各半钱) 大黄(蒸,
杨某某,女,22岁,1999年5月6日初诊。妊娠呕吐2月余。患者2月前因受孕45天后开始出现恶心呕吐,渐渐加重,现两月余呕甚不能进食,食则吐食,饮则吐饮,吐尽食物继吐涎痰,涎痰中带血丝,眩
李某某,女,25岁,赤脚医生。初诊1970年4月1日。怀孕二月,胸脘满闷,饮食减少,食后即吐,倦怠嗜卧,面色黄白,舌质淡润,苔薄白,脉象滑缓无力。此乃脾胃虚弱,
韦某,女,21岁,农民,1982年3月5日就诊。患者十多天前自觉恶心,不思饮食,未予注意。渐至食入即吐,不能进食。近两日气短,神疲,四肢无力.动则汗出;末次月经1月10日来潮,舌淡,苔薄白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