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 | 细辛80克,老生姜300克,60度高粱白酒100毫升。 |
---|---|
制备 | 将细辛取净品研末,生姜洗净,与细辛混合,杵成泥绒[方剂汇www.fane8.com],在铁锅内炒热,加入白酒调匀,再微炒将药铺于纱布上即可使用。 |
用法 | 将制好的药纱布趁温敷于患处。每日晚上1次。一般5日~14日即可痊愈。 |
功用 | 通痹祛邪,消肿止痛。主治肩周炎,跌打损伤。 |
提示 | 皮肤破损的部位勿用;避风寒。 |
出处 | 胥福林《细辛生姜白酒方外敷治疗肩周炎》 |
人体阴阳分布规律,上为阳下为阴,脚趾可视为阴中之阴。阳气对人体有温煦作用,脚趾、乃至全脚、小腿感觉冰凉,提示阳气虚弱,对肢体远端失去温煦所致。又按自然界阴阳交替规律,夜半阴气盛极,阳气始生,“子时一阳生”,随着时间的推移,阳气渐旺。而在阳气应渐旺之时,却出现脚趾冰凉,亦提示阳气虚弱不能随时而旺。
细辛为马兜铃科细辛属植物细辛的根,其首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神农本草经》载:“细辛,气味辛、温,无毒。主咳逆上气,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陶弘景谓:“细辛温中下气,破痰,利水道,开胸中滞结,含之去口臭。”
本案脾胃素弱,更因忧思伤及脾胃,复又感寒饮冷,致使脾阳更伤,脾运失职,气滞于腹,壅而胀满。药用厚朴、枳实宽中除满;生姜、半夏辛散降逆;党参、炙甘草、白术健脾益气,和中升清。使脾阳温运,气机通畅,升降相因,其症乃平。
胸痹之病,有轻有重,胸中急痛者重也;胸中气塞者轻也。此条之证治为胸痹之轻证。《医宗金鉴》云:“水盛气者,则息促,主以茯苓杏仁甘草汤,以利其水,水利则气顺矣;气盛水者,则痞塞,主以橘皮枳实生姜汤,以开其气,气开则痹通矣。”
施教授认为,颅脑损伤,初期属轻伤者,多为气滞瘀阻,肝经不疏,肝气横逆,生火侮土而犯脾胃,导致升降失调,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而上蒙清窍。盖欲其升也,先以降之。方中柴胡有升清阳、降浊阴之功;黄芩、黄连清心散瘀;黄芪、当归、赤白芍、红花益气活血;细辛升散清阳,配半夏、陈皮行气化痰;地龙疏风醒脑。
痰为实邪,实中有虚,治痰宜分清虚实。较早提出者系明代的刘纯,他在《玉机微义》中提到:“治痰不能不辨虚实,血气亏乏而兼痰者,必须补泻兼行。”薛立斋在《明医杂著注》中更明确:“凡痰证欲食之思,此中气虚弱,宜用补中益气为主。”“肾气亏损,津液不降,则浊泛为痰者,宜六味地黄丸为主。”
性温味辛,表散寒邪,兼祛浮热,乃手少阴引经,足少阴本药。味极辛,能行水气燥,性极刃烈,不可多用、独用。
治中脘气滞,心下引痛。辣桂(一两) 生姜母(一两半) 枳壳(制,三分)上粗末。每服三钱,新水煎服。
治痈疽诸发,毒气上冲咽喉,胸膈窒塞不利。北梗(去芦头,一两) 甘草(生) 生姜(各半两)上锉细。每服三钱,井水煎服。
治伤寒汗解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呕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半夏泻心汤加生姜四两,干姜只用一两,余同法。
细辛,味大辛,气温,升也,阳也,无毒。入手足少阴。止头痛如神,治诸风湿痹,尤益肝、胆之经。肾得之而温。利窍清痰,止迎风泪眼,疗妇人血闭,祛在里之寒邪。口臭齿肿,含漱亦良。但只可少用,而不可多用,亦只可
治卒中风,涎潮昏塞不知人。并主瘀冷癖气,胸满呕沫,头痛,饮食不消。大附子(一枚,生去皮脐,切作八片)上以水二碗,生姜一两切,同煎至一大盏,去滓,温冷服。一法,加沉香一钱。一法,加辰砂末少匕。凡中风,无
治肺虚实不调,鼻塞多涕,咽中有涎而喘,项强筋急或痛。细辛半夏曲茯苓桔梗(各四钱)桂枝(三钱)甘草(二钱)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二盏,生姜四片,蜜半匙,同煎至七分,温服。日三服。
味辛,微温。主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止呕吐,去臭气。《药性论》云∶使。痰水气满,下气。生与干并治嗽,疗时疾,止呕逆不下食。生和半夏主心下急痛。若中热能食,捣汁和蜜服。又汁和杏仁作煎,下一切结气实,
清胃凉血。治胃中积热,上下牙痛不可忍,牵引头部,满面发热,其齿喜寒恶热;或牙龈红肿,溃烂出血;或唇口腮颊肿痛,口气臭热,口舌干燥,舌红苔黄,脉滑大而数。
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用于胸中憋闷,心绞痛。
清脑降压,活血通络。主治中风先兆 (小中风),症见头痛头昏、眩晕、耳鸣、肢体麻木、手足逐渐不利、疲乏无力、舌质淡紫、舌下脉络淤阻、脉弦细等。
解毒,生肌。用于疮疖久溃,肌肉不生,久不收口。
补肾壮阳,益精固涩。用于阳痿、早泄、滑精、遗尿及神经衰弱。
痘,壮热口渴,小水涩,大便秘,口气热,烦躁不宁,或焦紫,或红斑,自发热至起壮时有热者;痘后余热。
轻身长寿。
舒肝理气,健脾和胃,消积化食。用于消化不良,不思饮食,胃脘嘈杂,腹胀肠鸣,恶心呕吐,大便溏泻,胁肋胀痛,急躁易怒,头晕乏力,失眠多梦,对慢性胃炎,出现上述症候者有效。
蒋某,男,45岁。患者自觉胸脘饱闷胀痛2年,连及腹部、中脘高凸,坚硬拒按,纳食日少,精神萎靡,形体日瘦。有作肝硬化诊疗,有作胃病医治,有作胆囊炎投药,更有疑为肿瘤者,诸如此类,疗效杳然。时
王某,女,62岁。2017年6月3日初诊。主诉:流涕1月余。现病史:患者于1月前外感风寒,流清涕,身痛,怕冷,无发热,服多种感冒药而不解。刻下:面色黄暗少泽,时流清涕,怕冷,腰背痛。舌淡暗
赵某,男,36岁,1999年3月14日初诊。臀部憋胀疼痛4个月,伴右下肢后侧麻木。初病时,右侧臀部憋胀疼痛,后逐渐发展至右下肢后侧麻木,平卧时症状明显减轻,站立时憋胀明显,坐位时疼痛麻木加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