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 | 柴胡、干葛、甘草、黄芩、芍药、羌活、白芷、桔梗、石膏 |
---|---|
用法 | 用水40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2枚,煎之热服。无汗,恶寒甚者,去黄芩,加麻黄;冬月宜加,春宜少,夏、秋去之加苏叶。 |
功用 | 解肌清热。主感冒风寒,郁而化热,恶寒发热,头痛肢酸,目疼鼻干,眼眶疼痛,心烦不眠,舌苔薄黄,脉浮微洪者。 |
运用 |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头痛、病毒性角膜炎等病症。 |
方解 | 陶氏立本方治阳明经病,乃宗仲景葛根汤之意。循仲景治二阳台病的用药思路,结合阳明经病的特点,着重解肌清热,创制了治阳明为主,兼治太阳的柴葛解肌汤。
本方以葛根、柴胡为君,葛根为“解散阳明温病热邪之要药也”,外透肌热,内清郁热;柴胡既为“解肌要药”,且能舒畅气机,又可助葛根外透郁热。羌活、白芷助君药辛散发表,并止诸痛;黄芩、石膏清泄里热,四药俱为臣药。葛根配白芷、石膏,清透阳明邪热;柴胡配黄芩,透解少阳邪热;羌活发散太阳风寒。三阳兼治,以阳明为主。桔梗宣畅肺气以利解表;白芍、大枣敛阴养血,防止疏散太过而伤阴;生姜发散风寒,均为佐药。甘草调和药性而为使药。 本方温清并用,侧重于辛凉清热;表里同治,侧重于疏泄透散。若太阳表邪未入里[方剂汇www.fane8.com],不宜用本方,恐其引邪入里;若里热而见阳明腑实证者,亦不宜用。 |
研究 | 现代 临床报道尚见于治疗发热、咳嗽、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疱疹性咽峡炎、麻疹、颈椎病、视疲劳、结节性红斑、乳腺癌、流行性腮腺炎、水痘、肺炎等病症。实验研究证实,柴胡、葛根、石膏、黄芩、白芷、羌活、芍药均有解痉、解热、镇痛、镇静作用。甘草具解毒作用,配抗菌消炎的黄芩、柴胡、芍药等,可预防或减轻呼吸道感染。大枣具护肝、强肌及滋补强化的作用,生姜止呕助消化,可防药物伤胃。 |
方歌 | 柴葛解肌芷桔羌,膏芩芍草枣生姜,恶寒见轻热增重,解肌清热此方良。 |
出处 | 《伤寒六书》卷三 |
《医学心悟》卷二:柴葛解肌汤 | |
组成 | 柴胡3.6克 葛根4.5克 赤芍3克 甘草1.5克 黄芩4.5克 知母3克 贝母3克 生地黄6克 牡丹皮4.5克 |
---|---|
用法 | 水煎服。 |
功用 | 解肌清热主外感温邪,内有郁热,发热头痛,不恶寒而口渴者。 |
运用 | 心烦,加淡竹叶10片,谵语,加石膏9克。 |
出处 | 《医学心悟》卷二 |
《片玉心书》卷五:柴葛解肌汤 | |
组成 | 柴胡、干葛、黄芩、桂枝、赤芍、人参、甘草、竹叶7皮。 |
---|---|
用法 | 热退之时,再服凉惊丸,以防内热。 |
功用 | 疏风解肌退热。主小儿解脱受风,而致伤风发热,其症汗出,身热,呵欠,目赤涩,多睡,恶风,喘急。 |
出处 | 《片玉心书》卷五 |
《医学传灯》卷下:柴葛解肌汤 | |
组成 | 羌活、干葛、柴胡、川芎、半夏、枳壳、桔梗、厚朴、山楂、黄芩、山栀子、甘草。 |
---|---|
功用 | 伤于酒,湿热在经,闭塞本身元气,恶寒发热,身首俱痛。 |
出处 | 《医学传灯》卷下 |
《医林绳墨大全》卷一:柴葛解肌汤 | |
组成 | 柴胡、黄芩、半夏、葛根、白芍。 |
---|---|
用法 | 水煎服。 |
功用 | 伤寒温疫7日之时。 |
出处 | 《医林绳墨大全》卷一 |
《医学心悟》:柴葛解肌汤 | |
组成 | 柴胡6g 葛根6g 黄芩6g 赤芍6g 甘草3g 知母5g 生地黄9g 牡丹皮3g 贝母6g |
---|---|
用法 | 水煎服。心烦加淡竹叶十片(3克);谵语加石膏三钱(12克)。 |
功用 | 外感风热,里热亦盛证。不恶寒而口渴,舌苔黄,脉浮数。 |
出处 | 《医学心悟》 |
患儿腮腺炎高热5天后出现头痛项强、神昏嗜睡、烦躁便结、口干欲饮、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此等症状,皆为疫毒之气上攻于脑,邪热内陷所致,治拟清热解毒、息风开窍。方中石膏清热生津、止渴除烦,水牛角清热解毒、凉血定惊,共为君;大青叶清解热毒,黄连清热泻火解毒共为臣药;钩藤、僵蚕清热平肝、祛风止痉,知母清热养阴,青蒿、柴胡、葛根退热,连翘、黄芩、天花粉、蒲公英、马勃、甘草清热解毒,共为佐使。
患者此次发病,先因风寒外感,郁而不解,致使邪传阳明、波及少阳,三阳合病,予疏解阳经邪气、解肌清热治疗后,继而出现阳明气分余热未清,气阴两伤,邪入营分,迫血妄行,气营同病,予清热肃肺,益气生津,兼佐凉营之品后,患者余邪渐清,正气渐复,疾病向愈。
陶氏《伤寒六书》所载柴葛解肌汤一方,从药物分析,其中羌活、桔梗为太阳经药;柴胡、黄芩、芍药为少阳经药;葛根、白芷、石膏为阳明经药。因此用于治邪在三阳经病,效果显著。
《医学心悟》也有柴葛解肌汤,其组方为:柴胡6克,葛根9克,甘草3克,芍药6克,黄芩6克,知母5克,生地9克,丹皮3克,贝母6克,心烦加淡竹叶10片,谵语加石膏9克,功用解肌清热,主治春温夏热之病,发热头痛。若热重于湿之湿温病可参考使用本方。剂量当酌增,并加炒地榆等药为宜。
柴胡葛根各三钱羌活一钱白芷一钱黄芩三钱芍药桔梗甘草各一钱加姜三片,枣二枚,石膏一钱,煎服。此证无胁痛、耳聋之象,与少阳无涉,乃首用柴胡,开门揖盗,一忌也;大青龙汤用石膏,全为烦躁而设,辄用石膏以伤胃气
(太阳、阳明,节庵制此以代葛根汤)治太阳、阳明合病,头目、眼眶痛,鼻干不眠,恶寒无汗,脉微洪。(太阳脉起目内眦,上额交巅。阳明脉上至额颅,络于目。风寒上干,故头痛、目痛、眶痛也。恶寒无汗属太阳;鼻干不
(陶节庵《伤寒六书》)治太阳阳明合病,目痛鼻干不得卧,头痛恶寒无汗,脉浮而洪。柴胡干葛羌活白芷黄芩赤芍桔梗甘草石膏生姜枣柴葛解肌汤节庵,(节庵自云“此代葛根汤”)羌膏芷桔芍芩甘。三阳经病邪居表,合解三
柴胡(一钱五分)葛根赤芍黄芩知母贝母(各一钱)炙甘草(八分)生地(四钱)
治三阳合病,头痛发热,心烦不眠,嗑干耳聋,恶寒无汗,三阳证同见者。石膏柴胡羌活白芷黄芩芍药桔梗甘草葛根加姜枣,水煎服。【注】陶华制此以代葛根汤。不知葛根汤,只是太阳、阳明药,而此方君柴胡,则是又治少阳
治春温夏热之病,其症发热头痛,与正伤寒同,但不恶寒而口渴,与正伤柴胡(一钱二分)葛根(一钱五分)赤芍(一钱)甘草(五分)黄芩(一钱五分)知母(一钱)贝母(一钱)生地(二钱)丹皮(一钱五分水煎服。心烦,
治太阳、阳明合病,头目、眼眶痛,鼻干不眠,恶寒无汗。柴胡葛根羌活白芷黄芩白芍桔梗石膏甘草加生姜、大枣,煎服。
柴胡、干葛、黄芩,桂技、赤芍、人参、甘草,竹叶七皮,姜枣引。
清热解毒。用于流行性感冒、流清鼻涕,头痛咳嗽、周身酸痛、炎症发烧等。
益气养血,滋阴凉血,化瘀解毒。用于气血两虚、阴虚津亏、自汗盗汗、烦躁失眠,出血紫斑等恶性贫血,癌症放、化疗后的血象异常;尤其是对白细胞减少症有明显的升高或调整血象的作用。
滋阴清热,活血化瘀。配合抗糖尿病化学药品用于Ⅱ型糖尿病属阴虚热盛挟血瘀证的治疗;可改善该证所见口渴欲饮、多食易饥、怕热心烦、溲赤或尿多、大便干结、或胸中闷痛、或肢体麻木、刺痛,以及盗汗等症。
蠷螋尿人成疮,初如糁粟,渐大如豆,更大如火烙浆疱,疼痛至甚。
补血填精,益气固本。用于头眩耳鸣,神志恍惚,身体衰弱,气血双亏。
祛瘀消瘢。主治瘢痕。
补血急风。主虚风病。
清热祛痰,止咳。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咳嗽。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