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 | 白术、当归、白茯苓、黄芪(炙)、龙眼肉、远志、炒酸枣仁各一钱(各3克),木香五分(1.5克) ,炙甘草三分(1克),人参一钱(3克) |
---|---|
用法 | 上药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
功用 | 健脾养心,益气补血。治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发热,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以及脾不统血所致便血,妇女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者。现用于心脏病,神经衰弱,贫血,功能性子宫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属心脾气血两虚者。 |
运用 | 本方是治疗心脾气血两虚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心悸失眠,体倦食少,便血或崩漏,舌淡,脉细弱为辨证要点。本方常用于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神经衰弱,冠心病等心脾气血两虚及脾不统血者。 |
方解 | 本方是在严氏《济生方》归脾汤的基础上加当归、远志而成,主治心脾气血两虚之证。方中以参、耆、术、甘草温补气健脾;当归、龙眼肉补血养心,酸枣仁、茯苓、远志宁心安神;更以木香理气醒脾,以防补益气血药腻滞碍胃。组合成方,心脾兼顾,气血双补。 |
研究 | 早期文献报道本方可治疗神经衰弱、失眠、头晕、功能性子宫出血、崩漏、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白细胞减少症;又用以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脑外伤后遗症、头痛、脱发、特发性水肿、心脏病、月经不调等病症。 |
方歌 | 归脾汤用术参芪,归草茯神远志齐,酸枣木香龙眼肉,兼加姜枣益心脾。 |
提示 | 出血属阴虚血热者,应慎用。 |
出处 | 《正体类要》卷下 |
《重订严氏济生方》:归脾汤 | |
组成 | 白术 茯神(去木)黄芪(去芦)龙眼肉 酸枣仁(炒,去壳)各30克 人参 木香(不见火)各15克 甘草(炙)7.5克 |
---|---|
制备 | 上哎咀。 |
用法 | 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枣子1枚,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
功用 | 健脾益气,补血养心。治思虑过多,劳伤心脾,健忘怔忡。 |
出处 | 《重订严氏济生方》 |
《济生》卷四:归脾汤 | |
组成 | 白术1两,茯苓1两(去木),黄芪1两(去芦),龙眼肉1两,酸枣仁(炒,去壳)1两,人参半两,木香(不见火)半两,甘草(炙)2钱半。 |
---|---|
用法 | 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5片。大枣1枚,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
功用 | 解郁,养脾阴。主思虑伤脾。健忘怔忡,吐血下血。 |
出处 | 《济生》卷四 |
《胎产指南》卷七:归脾汤 | |
组成 | 橘红、胆星、茯神、杏仁、人参、当归、甘草、半夏、枳实、川芎、柏子仁、五味子、白术、圆眼。 |
---|---|
功用 | 产后身热感风,痰结胸膈,心经蓄热[方剂汇www.fane8.com],以致遍身麻痹,手足牵搐,口?痰盛,言语无伦。 |
出处 | 《胎产指南》卷七 |
《辨证录》卷六:归脾汤 | |
组成 | 人参3钱,茯神3钱,炒枣仁5钱,远志1钱,麦冬3钱,山药3钱,当归3钱,广木香(末)3分,黄芪2钱,甘草3分。 |
---|---|
用法 | 水煎服。 |
功用 | 补心。主心包膻中之火炽甚,口干舌燥,面红目赤,易喜易笑者。 |
出处 | 《辨证录》卷六 |
《种痘新书》卷十二:归脾汤 | |
组成 | 人参1钱2分,白术1钱2分,茯神1钱2分,黄芪1钱2分,地骨皮1钱2分,甘草3分,木香5分,远志1钱(去心),枣仁1钱。 |
---|---|
用法 | 加生姜、大枣,水煎服。本方加柴胡、出栀,名“加味归脾汤”。 |
功用 | 女子闭经,血海干涸,适产出痘。 |
出处 | 《种痘新书》卷十二 |
《会约》卷十五:归脾汤 | |
组成 | 人参,当归身2钱,黄芪1钱半(蜜炒),白术1钱半,茯神1钱半,枣仁(炒,研)1钱,远志6分,炙草8分,陈皮7分。 |
---|---|
用法 | 桂圆肉、莲肉为引,水煎服。 |
功用 | 产后心血虚损,心无所主而觉痛。 |
出处 | 《会约》卷十五 |
《古今医彻》卷三:归脾汤 | |
组成 | 人参1钱,石斛1钱(盐水炒),远志肉1钱(甘草汤浸,焙),茯神1钱,枣仁1钱(炒熟,研),白术(土炒)1钱,炮姜5分,木香5分,石菖蒲5分,柴胡3分,炙甘草3分,当归身7分,龙眼肉5枚。 |
---|---|
用法 | 水煎服。脾疼者,脉见软弱,中气已虚,去当归、耆、术,少加柴胡。 |
功用 | 中气不足,思虑过度,饥饱失时,劳役不节,而致中脘痛。 |
出处 | 《古今医彻》卷三 |
导师孙桂芝教授根据古人“脑瘤者,痰瘀交阻或气血郁结皆有之”“积之成者,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的理论论述,又虚心向他人学习变通,形成自己的学术思想,把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有机结合,根据来诊患者的具体情况,在治疗用药上,从调补肝肾治起,以平肝祛痰息风,补肾健脑,软坚散结,活血化瘀之法,取中药升降沉浮,使用对药,调节机体升清降浊之功能,从而使药归经入脑,顺利通过血脑屏障,沿经络直达病灶,使药入有门,病出有路。
心藏神而主血,脾主思而统血,思虑、劳倦过度则伤心脾,气血生化不足,气血不足以充营脑海而致头痛。归脾汤源自《济生方》,益气健脾、补血养心,主治心脾两虚证、脾不统血证。
本例患者为中年白领,日常工作强度大、加班时间长,焦虑易怒,脾虚运化无力,肝郁气滞血瘀,故见胸闷气短、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心烦失眠。四诊合参后辨为肝郁气滞,心脾两虚之证,属《伤寒论》之柴胡龙骨牡蛎汤证。
笔者根据《中医内科学》中运用归脾汤治疗的各类病证做一总结,以便更加清晰地体会归脾汤对“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的诠释,同时可进一步洞察归脾汤所体现的“血(脉)舍神”脉络主旨。
“怒、喜、思、悲、恐”在中医学中被定义为五志,分别与肝、心、脾、肺、肾相对应,“喜、怒、忧、思、悲、恐、惊”又被定义为七情,“思”作为情志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正如《素问·气交变大论》中所说“有喜有怒,有忧有丧,有泽有燥,此象之常也”,正常情志是不会损伤脾脏而致病的,思之所以会致病是由于思虑过度导致,《诸病源候论·上气候》曰:“思则身心有所止,气留不行,故气结矣。”
周教授重视本案产妇孕前体质状态,认为其素体气虚,生产时因气随血耗,元气大亏,致心神失养,发为产后抑郁。元气亏虚,脾气失养,气血生化乏源,以致产后血不养心,心神不宁,出现悲伤欲哭、多梦、眠差、心悸;脾气失养,则见面色萎黄、胃纳差;元气大亏,故见精神萎靡、语声低弱;气虚失固,故动辄汗出;舌质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亦是气血亏虚之象。周教授治郁不忘气虚质之本,故以培补元气、健脾养心为主,解郁安神为辅。
此例患者年高体虚,病程较长,病情较重。心悸气短、头昏乏力、失眠脉细,为中气不足兼夹心血亏虚,午后头昏、苔腻脉濡,此乃痰湿困脾之证。屠老用归脾汤心脾气血同治,加用苍术、陈皮燥湿健脾,柏子仁养心血。二诊时已有效机,气虚湿困仍待进治,故停柏子仁,益党参以补气,加干姜、砂仁温化阴邪,醒脾除湿,以收全功。
本案月经淋漓不断半月不止,源于手术对女性内分泌功能造成了紊乱。失血过多致血虚头晕心悸,血压低,以归脾汤健脾补血,统摄血液回归根本,参麦饮益气养血,提升血压。茜草、煅龙骨、牡蛎、乌贼骨、藕节炭、炮姜收敛止血。
茯神(一钱)远志(一钱去心)枣仁(一钱炒研)当归(钱半)人参(钱半)黄(三钱炙)白术(二钱土炒)木香(五分)炙草(一钱)丹皮(一钱)肉桂(五分)龙圆(五枚去壳)大枣(三枚)煨姜(一钱)按∶上原方主治,
(《济生》)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怔忡健忘,惊悸盗汗,发热体倦,食少不眠;或脾虚不能摄血,致血妄行,及妇人经带(心藏神而生血,心伤则不能生血而血少,故怔忡健忘,惊悸盗汗;汗者故无惊而自动曰悸,即怔仲也
茯神(一钱)远志(一钱)枣仁(一钱)当归(钱半)煨姜(一钱)人参(一钱)黄(二钱半)冬术(钱半)龙圆(五枚去壳)丹皮(钱半)麦冬(一钱)甘草(一钱)大枣(五个)按∶上原方主治心衰火盛,不能生土,以致土
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健忘怔忡。白术茯神(去木)黄(去芦)龙眼肉酸枣仁(炒,去壳。各一两)人参木香(不见火。各半两)甘草(炙,二钱半)上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枣子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方见调经)治血虚气怯。崩后赤带白带。
(《济生》)用术参,归草茯神远志随。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怔忡健忘俱可却,肠风崩漏总能医。〔人参、白术(土炒)、茯神、枣仁、龙眼肉各二钱,黄(蜜炙)钱半,当归(酒洗)、远志各一钱,木香、甘草
【组成】白术10g,茯神10g(去木),黄芪15g(去芦),龙眼肉10g,酸枣仁10g(炒去壳),人参3g(或党参10g),木香5g(不见火),甘草5g(炙),当归10g,远志5g(后二味从薛氏《校注
(见心经症)治乳岩初起。
跌打损伤,筋断骨碎。
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头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
清热化痰,宣肺止咳。用于治疗感冒后咳嗽、支气管炎咳嗽。
治肾气虚弱,风冷乘之,或血气相搏,腰痛如折,起坐艰难,俯仰不利,转侧不能;或因劳役过度,伤于肾经,或处卑湿,地气伤腰,或坠堕伤损,成风寒客搏,或气滞不散,皆令腰痛。
止血镇痛,祛瘀生新。用于瘀血阻滞、血不归经之各种血证及瘀血肿痛,如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支气管扩张出血,肺结核咯血,功能性子宫出血,外伤及痔疮出血,妇女月经不调,经痛,经闭及月经血量过多,产后瘀血,胃
清热,利湿,止痒。用于轻度外阴炎,老年性阴道炎,阴部湿痒的辅助治疗及清洁外阴。
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用于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带状疱疹,流行性腮腺炎,血栓静脉炎等。
滋补肝肾,壮阳祛寒。适用肾虚精冷,腰腿酸痛,阳痿不举,阴囊潮湿,头晕耳鸣。
都可以。蒲公英是我国常见草本植物,在蒲公英根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蒲公英根既能食用也能入药,其性寒、味苦,归肝、胃经,有清热解毒、消炎抗菌、消痈散结的功效,蒲公英
平喘止咳冬虫夏草入肺经,具有补肺气,平喘止咳的功效,其中有效成分可以帮助扩张支气管平滑肌,辅助治疗肺气虚引起的咳嗽、咳血、气短等症,所以冬虫夏草和红枣一起吃具有一定的平喘止咳的功效。补肾壮阳冬虫夏草入
一般不会。阳虚主证为畏寒肢冷、面色苍白、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脉沉微无力等,脸上长痘痘是和个人的生活习惯、饮食、睡眠、内分泌等方面有关,仅仅是阳虚的话,一般不会长痘痘,长痘痘后,不要用手抓挠或挤压痘痘,
玉米须麦冬茶材料玉米须、麦冬。做法1、将玉米须、麦冬洗净,放入锅中;2、加适量沸水,大火煮开;3、转小火煮5~10分钟,关火;4、倒入杯中,即可饮用。
可能会出现上火的症状。香酥脆枣的原料是红枣,而从中医的角度上来看,红枣本身的性质就偏温性,食用后可以增加人体内的热气,对于人体来说具有温中健脾的作用,而且香酥脆枣中还含有较高的糖分和油脂等。所以如果短
1、适合消化系统由于婴幼儿生长发育快速,需要较充份的营养,而选择营养素和能量密度高的食物,优酪乳即是代表之一,其中含有多种营养素,和母乳很相似,容易消化,适合消化系统尚未成熟的婴幼儿食用。2、改善便秘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艾叶作为一种中药材,具有温经止血的功效,所以在月经期间饮用,可能会引起月经量较少,但是并不会使月经完全停,只是会出现月经不调的情况,另外,月经量少或月经停的原因多种多样,比如内分泌失
1.甘草中含有阿片,也就是著名的毒品鸦片,这个是甘草有止咳化痰功效的一大要素,同时这种成分也有使人上瘾的副作用,孕妇食用需要限量。2.甘草含有类似雌激素的成分,能改变孕妇体内的激素水平,这个在药物的浓
张某,男,25岁。2017年12月19日初诊。患者因健身房健身后出现深红棕色小便,双下肢酸痛2天来诊。症见:深红棕色小便,双下肢酸痛,平素喜坐懒动,体倦乏力,食纳少,夜休尚可,偶见便秘。查
黄某,女,33岁。2019年1月21日初诊。患者睡眠欠佳,以早醒为主,时有入睡困难,心情欠佳,思虑繁多,易烦躁,易倦怠,末次月经2019年1月17日,经量少,夹有少量血块,痛经,二便调,胃
吴某,女,53岁。2010年7月20日初诊。主诉:间断口干多饮8年、双下肢水肿伴乏力1年。患者2002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口干多饮,于外院查血糖升高,诊断为2型糖尿病,予以口服格列本脲、二甲双
张某,男,60岁。2013年9月13日初诊。主诉:发现血肌酐升高1年。患者1年前因心肌缺血于外院治疗,查血肌酐升高至154μmol/L,诊断为“慢性肾脏病3期”。予以护肾排毒等治疗后疗效不
徐某,女,45岁。2018年9月24日初诊。患者因反复尿频、尿急2年来诊,患者诉白天每半小时就临厕小便,每次小便量不多,焦虑不安,颇为所苦,否认尿道灼热、疼痛感,夜尿1次,大便调,睡眠正常
王××,女,45岁,1979年10月30日就诊。眩晕7天。初诊:患者于7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晕倒,视物旋转,不能睁眼,头部位置改变加重,伴耳鸣、头痛、恶心、大汗淋漓等,无神志不清和抽搐,遂入
金某,女,50岁。2018年5月21日初诊。患者因反复月经量多30余年,加重半年余就诊。末次月经2018年5月4日,色红,量多,周期提前,半月余经净,查血红蛋白80g/L。刻下:面色㿠白,
徐某,女,62岁。2013年7月5日初诊。反复发热4月余。症见:低热,面色无华,唇甲色淡,乏力,活动后心悸气短,头晕,关节疼痛,失眠多梦,饮食和二便尚可,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