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 | 薏苡仁(15克),当归、川芎、生姜、桂枝、羌活、独活、防风、白术、草乌、川乌(各9克),麻黄(4.5克) |
---|---|
用法 | 水煎服。原书未著用量,可根据常规剂量应用。 |
功用 | 祛风除湿,散寒通络。主治湿痹,关节疼痛重着,痛有定处,手足沉重,或有麻木不仁,舌苔白腻,脉象濡缓等。 |
运用 |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纤维肌痛症、痛风关节炎、慢性滑膜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牛皮癣关节炎等病症。 |
方解 | 本方主要用于治疗湿痹关节疼痛。方中薏苡仁、苍术健脾渗湿;苍术相配防风、羌活、独活祛风胜湿;川乌、麻黄、桂枝、生姜温经散寒,除湿止痛,通络搜风;当归、川芎辛散温通,养血活血兼以行气,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甘草健脾和中。本方以散寒除湿、温经止痛为主,佐以健脾之品,诸药合用,有良好的祛风、散寒、除湿功效。
临床应用以湿痹疼痛、痛有定处、重着麻木、舌苔自腻为辨证要点。方中可加用防己、草薢,以加强祛湿利痹之功。局部红肿、舌苔黄腻,甚丑[发热者,忌服。 |
研究 | 有研究表明,薏苡仁汤具有消炎、镇痛作用,故可用治风寒湿痹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
方歌 | 薏苡仁汤麻桂苍,羌独防风草生姜, 当归川芎和血脉,风寒湿痹服之康。 |
出处 | 《类证治裁》 |
《儒门事亲》卷十二:薏苡仁汤 | |
组成 | 桔梗30克 甘草60克 薏苡仁90克 |
---|---|
制备 | 上药锉碎,如麻豆大。 |
用法 | 每服15克,水煎,入糯米为引,米软为度、食后服之。 |
功用 | 治痰湿咳嗽。 |
出处 | 《儒门事亲》卷十二 |
《重订严氏济生方》:薏苡仁汤 | |
组成 | 薏苡仁(炒)防己 赤小豆(炒)甘草(炙)各等分 |
---|---|
制备 | 上药哎咀。 |
用法 | 每服12克,用水40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32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
功用 | 治风肿在脾,唇口瞤动,或生结核,或为浮肿。 |
出处 | 《重订严氏济生方》 |
《外科正宗》卷三:薏苡仁汤 | |
组成 | 薏苡仁 瓜蒌仁各9克 牡丹皮 桃仁(去皮、尖)各6克 白芍3克 |
---|---|
用法 | 上药以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空腹时服。 |
功用 | 清热散结,活血消肿。治肠痈腹中疼痛,或胀满不食,小便涩滞。 |
出处 | 《外科正宗》卷三 |
《奇效良方》卷二:薏苡仁汤 | |
组成 | 薏苡仁1两,当归1两,芍药1两,麻黄1两,官桂1两,甘草(炙)1两,苍术(米泔浸1宿,去皮,锉,炒)1两。 |
---|---|
制备 | 上锉。 |
用法 | 薏苡汤(《医门法律》卷三)。 |
功用 | 中风。手足流注疼痛,麻痹不仁,难以屈伸。寒痹疼痛。 |
出处 | 《奇效良方》卷二 |
《圣济总录》卷四十二:薏苡仁汤 | |
组成 | 薏苡仁1两,防风(去叉)1两,桂(去粗皮)1两,当归(切,焙)1两,酸枣仁(炒)3分,白茯苓(去黑皮)半两,海桐皮半两,萆薢半两,芎?3分。 |
---|---|
制备 | 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
用法 | 每服3钱匕,水1盏半,煎取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
功用 | 肝虚筋脉不利,腹急筋见,胁肋胀满。 |
出处 | 《圣济总录》卷四十二 |
《医方类聚》卷七十七引《济生》:薏苡仁汤 | |
组成 | 薏苡仁(炒)、防己、赤小豆(炒)、甘草(炙)各等分。 |
---|---|
用法 | 苡仁汤(《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 |
功用 | 风肿在脾,唇口瞤动,或生结核,或为浮肿。 |
出处 | 《医方类聚》卷七十七引《济生》 |
《圣济总录》卷十二:薏苡仁汤 | |
组成 | 薏苡仁2两,独活(去芦头)1两,茵芋1两,细辛(去苗叶)1两,桂(去粗皮)1两,侧子(炮裂,去皮脐)1两,防风(去叉)1两,酸枣仁(微炒)1两,麻黄(去根节,先煮,去沫,焙)1两,五加皮1两,羚羊角(镑)1两,甘草(炙,锉)半两。 |
---|---|
制备 | 上锉,如麻豆大。 |
用法 | 每服4钱匕,水1盏,加生姜半分(拍破),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
功用 | 体虚风邪所中,攻走皮肤,状如刺划。 |
出处 | 《圣济总录》卷十二 |
《圣济总录》卷五十九:薏苡仁汤 | |
组成 | 薏苡仁1两半,五味子1两半,覆盆子1两,生干地黄(锉,焙)1两,枸杞子1两,紫苏茎叶1两,黄芪(细锉)1两,木通1两,白茯苓(去黑皮)3两。 |
---|---|
制备 | 上为粗末。 |
用法 | 每服3钱匕,水1盏[方剂汇www.fane8.com],煎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
功用 | 虚渴不止。 |
出处 | 《圣济总录》卷五十九 |
方出《外台》卷十引《古今录验》,名见《圣济总录》卷五十:薏苡仁汤 | |
组成 | 薏苡仁1升,醇苦酒3升。 |
---|---|
用法 | 煮取1升,温令顿服。有脓血当吐。 |
功用 | 肺痈。 |
出处 | 方出《外台》卷十引《古今录验》,名见《圣济总录》卷五十 |
《圣济总录》卷十九:薏苡仁汤 | |
组成 | 薏苡仁2两,羌活(去芦头)2两,蔓荆实2两,荆芥穗2两,白术1两,木瓜(去核)1两,防风(去叉)1两,牛膝(酒浸,切,焙)1两,甘草(炙)1两。 |
---|---|
制备 | 上锉,如麻豆大。 |
用法 | 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5片,煎至1盏,去滓,稍热服。 |
功用 | 肝痹。筋脉不利,拘挛急痛,夜卧多惊,上气烦满。 |
出处 | 《圣济总录》卷十九 |
《普济方》卷一四六引《保生回车论》:薏苡仁汤 | |
组成 | 薏苡仁2两,白术2两,茯苓1两,麦冬1两(去心),桂心半两,熟地黄2两(切,焙),甘草半两(炙紫色),厚朴1两(姜制,焙干)。 |
---|---|
制备 | 上为粗散。 |
用法 | 每服3钱,水1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日3次,不拘时候。 |
功用 | 伤寒。 |
出处 | 《普济方》卷一四六引《保生回车论》 |
《圣济总录》卷三十一:薏苡仁汤 | |
组成 | 薏苡仁1两,酸枣仁1两,防风(去叉)1两,人参1两,甘菊花1两,地骨皮(锉)1两,紫苏子1两,甘草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 |
---|---|
制备 | 上为粗末。 |
用法 | 每服3钱匕,水1盏,加荆芥、薄荷、生姜各少许,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睡多冷服,不睡热服。 |
功用 | 伤寒汗后,烦满多睡,小便赤涩。 |
出处 | 《圣济总录》卷三十一 |
《外科发挥》卷四:薏苡仁汤 | |
组成 | 薏苡仁3钱,瓜蒌仁3钱,牡丹皮2钱,桃仁(去皮尖)2钱。 |
---|---|
用法 | 瓜子仁汤(《外科发挥》卷四)。瓜蒌仁汤(《医统》卷八)、瓜蒌子汤(《外科正宗》卷三)、薏苡汤(《金鉴》卷六十七)。 |
功用 | 肠痈。腹中(疒丂)痛,或胀满不食,小便涩;妇人产后恶露不尽,或经后瘀血作痛,或肠胃停滞,瘀血作痛,或作痈患。 |
出处 | 《外科发挥》卷四 |
《圣济总录》卷四十二:薏苡仁汤 | |
组成 | 薏苡仁1两,芎?1两,石膏(碎研)1两,羌活(去芦头)3分,柏子仁(研)1两,酸枣仁(炒)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3分。 |
---|---|
制备 | 上药除研者,锉如麻豆大。 |
用法 | 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
功用 | 肝脏风气,四肢筋脉挛急,身体强直。 |
出处 | 《圣济总录》卷四十二 |
《外台》卷十四引《近效方》:薏苡仁汤 | |
组成 | 薏苡仁5合,萎蕤3两,生姜3两,茯神3两,生犀角末2两,乌梅7枚,麦冬(去心)3合,竹沥3合,白蜜1合。 |
---|---|
制备 | 上切。 |
用法 | 以水8升缓煮,取2升7合汁,绞去滓,纳竹沥、白蜜搅调,细细饮之,10日服1剂。四肢(疒帬)痹,有所不稳,加独活、桂心。 |
功用 | 暴风,手足瘫痪,言语謇涩,神情恍惚,游风散走。 |
提示 | 忌食米醋、油脂、陈败难消等物。 |
出处 | 《外台》卷十四引《近效方》 |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薏苡仁汤 | |
组成 | 薏苡仁(一两) 当归(一两) 芍药(一两) 麻黄(一两) 官桂(一两) 甘草(炙.一两) 苍术(米泔浸一宿.去皮.挫炒.一两) |
---|---|
用法 | 上挫,每服七钱半,水二盏,生姜七片,煎至八分,去滓,食前温服。自汗减麻黄;热减官桂。 |
功用 | 治中风手足流注疼痛,麻痹不仁,难以屈伸。 |
出处 |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
治肠痈。腹中疠痛。或胀满不食。小便涩。妇人产后多有此病。纵非脓。服之尤效。薏苡仁栝蒌仁(各三钱)牡丹皮桃仁(去皮尖各二钱)水二钟。煎八分。空心服。
治风肿在脾,唇口动,或生结核,或为浮肿。薏苡仁(炒)防己赤小豆(炒)甘草(炙。各等分)上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治痹在手足,湿流关节。并治手足流注疼痛,麻木不仁,难以屈伸。薏苡仁当归芍药桂心麻黄甘草苍术(米泔浸炒)加姜煎。此治风湿相搏,关节不利之证。故以薏苡仁为君,舒筋除湿,其力和缓,当倍之,又倍加之
治肠痈,腹中痛,烦热不安;或胀满不食,小便涩。妇人产后虚热,多有此病,纵非痈,但疑是,便可服,就有差互,亦无害。薏苡仁(五两)牡丹皮桃仁(各三两)瓜瓣仁(四两)上为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煎七分,
治中风手足流注疼痛,麻痹不仁,难以屈伸。薏苡仁当归芍药麻黄官桂(各一两)甘草(炙)苍术(米泔浸一宿,去皮,锉炒,上锉,每服七钱半,水二盏,生姜七片,煎至八分,去滓,食前温服。自汗减麻黄,热减官桂。
治手足流注疼痛,麻痹不仁,难以屈伸。薏苡仁(去皮,一两)当归(去芦,一两)芍药麻黄(去节)桂(去粗皮。各一两)甘草上为咀,每服五钱,水二盏,生姜五、七片,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温服,若病患汗出者
桔梗(一两)甘草(二两)薏苡仁(三两)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水煎,入糯米为引,米软为度,食后服之。
西洋参属于清补的中药材。西洋参性凉、味微苦,有补气养阴、清热生津的功效,属于补虚药,有清补的功效,在滋补的同时还不会引起上火。常见的补气药还有人参、西洋参、太子参、党参、黄芪、山药、甘草、大枣、蜂蜜等
哺乳期是可以少量吃一些党参的,比如在炖鸡汤的时候可以少量的加一点,不能吃的太多,因为哺乳期进食所有的食物都是有可能通过乳汁直接让婴儿吸收的,所以所有的食物都不建议过量、过多食用,特别是具有食药两用的食
甘草主和缓,可以补脾和胃,抑制胃酸分泌过量,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促进胃部溃疡的愈合,温养脾胃的同时增加了营养吸收,所以适用于瘦人长肉,延缓肌肉的营养不良。甘草适合脾胃虚弱的人群食用,可以缓解消化不良和
当归煮鸡蛋里面可以放黄芪。当归,很多女孩子都非常熟悉,它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可以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等。黄芪具有补气固
1.爸爸妈妈一手托住宝宝的头,另一手支撑宝宝的屁股。2.将宝宝竖着抱起来,调整好位置,让宝宝的脸可以靠在大人肩膀上。3..手掌略为拱起,呈半圆弧、类汤匙状,用空掌的方式轻拍宝宝背部,从背脊或腰部位置,
采样前30分钟不喝。在做核酸检测之前如果要喝水的话,要尽量在取样前30分钟喝。因为如果喝完水之后立马去做核酸检测的话可以可能会出现呕吐的情况,这样就会将刚喝的水给吐出来。另外在取样前30分钟也不建议抽
胸闷气短可能的疾病呼吸道疾病出现胸闷的现象,很可能是一些呼吸道疾病导致的,如气管支气管内长肿瘤,气管狭窄、甲状腺肿大、纵膈内长肿瘤等。若这些疾病经久不愈,导致疾病过度耗伤气血、津液,日久则可出现口干舌
孕妇藏红花有活血化瘀的功效,食用后会刺激子宫收缩,对于在怀孕的人群,可能会引起流产的风险。有出血倾向者藏红花具有活血的功效,对于有出血倾向的人群,都需要进行止血,而藏红花不仅没有止血的作用,反而会加重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