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 | 人参(去芦)、生干地黄(洗)、熟干地黄(洗)、黄芪(蜜炙)、天冬(去心)、麦冬(去心)、枳壳(去瓤,麸炒)、石斛(去根,炒)、枇杷叶(去毛,炒)、泽泻、甘草(炙)各等分。 |
---|---|
用法 | 为粗末,每次服9克,水煎去滓温服。亦可改作汤剂,按常规剂量酌定各药用量。 |
功用 | 养阴益气,润燥生津。主治阴虚气弱,消渴烦躁,咽干口渴,小便频数量多,面赤,脉虚大。 |
运用 |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喉炎、肺结核、鼻咽部肿瘤、肺部肿瘤等病症。 |
方解 | 本方以人参、黄芪、甘草补益元气;二冬、生地黄、石斛养阴生津;枇杷叶清泄苦降;枳壳、泽泻疏导两腑。本方补润为主,而结合清疏,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阴虚气弱之证,如见火珏,加黄连、黄芩;湿甚,加苍术、厚朴;水肿,加猪苓、车前子等。
糖尿病患者服用本方煎剂的量不宜过少,一般日服不低于600~800毫升。若能以药代茶,效果更佳,既可治阴虚之本,又能治烦渴之标。 |
方歌 | 地黄饮子《简易方》,养阴生津益气强, 生熟地黄芪草斛,二冬枳泽参斛枇。 |
出处 | 《简易方》引《家宝方》(见《医方类聚》卷一二五) |
《准绳·幼科》卷一:地黄饮子 | |
组成 | 生地黄2钱,赤芍药2钱,羌活(去芦)1钱,当归(去芦)1钱,甘草1钱。 |
---|---|
制备 | 上为极细末。 |
用法 | 本方方名,《丸散膏丹集成》引作“地黄饮”。 |
功用 | 小儿生下,满身面目皆黄,状如金色;或面赤身热,眼闭不开,大便不通,小便如栀子汁[方剂汇www.fane8.com],满身生疮。 |
提示 | 忌酒、面、五辛之物。 |
出处 | 《准绳·幼科》卷一 |
《外台秘要》卷六引《广济方》:地黄饮子 | |
组成 | 生地黄汁30毫升 芦根15克 生麦冬25克(去心)人参15克 白蜜15毫升 陈皮10克 生姜15克 |
---|---|
用法 | 用水1.2升,煮取400毫升,去滓,下地黄汁,分三次温服。 |
功用 | 主心胃虚热,呕吐不能进食,食则烦闷。 |
提示 | 服药期间,忌芜荑、面、炙肉、荞麦面、猪肉、大蒜、粘食及生冷食物。 |
出处 | 《外台秘要》卷六引《广济方》 |
《伤寒总病论》卷六:地黄饮子 | |
组成 | 地黄汁1碗,藕汁1碗,生姜汁1盏。 |
---|---|
用法 | 令和暖,分3-4次温服。微有寒,煎20沸服之。 |
功用 | 小产后,其恶露被热蒸断不行;亦治死胎不下。 |
出处 | 《伤寒总病论》卷六 |
《外台》卷三十五引《广济方》:地黄饮子 | |
组成 | 生地黄汁3合,生姜汁3合,诃黎勒4分(末),白蜜1匙。 |
---|---|
制备 | 上相和调匀。 |
用法 | 分温服之。微利尤良。 |
功用 | 小儿心腹满,吃食不下。 |
出处 | 《外台》卷三十五引《广济方》 |
《外台》卷六引《广济方》:地黄饮子 | |
组成 | 生地黄汁6合,芦根1握,生麦冬1升(去心),人参8分,白蜜3合,陈皮6分,生姜8分(一方云生姜汁1合)。 |
---|---|
制备 | 上切。 |
用法 | 本方方名,《医心方》引作“地黄饮”。 |
功用 | 虚热,呕逆不下食,食则烦闷。 |
提示 | 忌芜荑、生冷面、炙肉、荞麦、猪肉、蒜、粘食。 |
出处 | 《外台》卷六引《广济方》 |
《伤寒大白》卷二:地黄饮子 | |
组成 | 生地黄、牡丹皮、天冬、黄芩、地骨皮、白芍。 |
---|---|
用法 | 若尺脉大,加黄柏、知母。 |
功用 | 肝肾精竭,血燥劳瘵,及血分有火之鼻衄。 |
出处 | 《伤寒大白》卷二 |
《简明医彀》卷三:地黄饮子 | |
组成 | 生地黄、熟地黄、枸杞子、地骨皮、黄芩、天冬、芍药、黄芪、甘草各等分。 |
---|---|
用法 | 每服7钱,水2钟,煎8分,去滓,空腹服。如脉微、身凉、恶风者,加桂2分。 |
功用 | 血热所致吐血、衄血、下血、溺血。 |
出处 | 《简明医彀》卷三 |
熟地(九蒸晒,二钱)巴戟(去心)山萸肉(去核)肉苁蓉(酒浸焙)石斛附子(炮)五味子(杵炒)白茯苓(各一钱)石菖蒲(去毛)桂心麦冬(去心)远志(去心,甘草水炮炒入薄荷少许,姜一片,枣二枚,水煎服。气虚,
(河间)治四肢缓纵不收。语言不出。四肢不收曰风痱。口不能言曰风喑。系水胜。此方引火归水。水生木而风熄也。熟地(八钱)山萸肉(一钱)石斛(三钱)麦冬(去心二钱)北五味(四分)石菖蒲(四分)钱)巴戟肉(二
即金匮顺气丸去山药泽泻丹皮加苁蓉巴戟远志石菖蒲石斛五味子麦门冬各等分入许姜枣煎服治肾气虚弱舌喑不能言足痿不能行复方
治舌喑不能言,足废不能行,此谓少阴气厥不至,急当温之,名曰痱症。地黄饮子少阴方,桂附蓉苓并地黄。麦味远蒲萸戟斛,薄荷加入煮须详。(肉桂、附子、肉苁蓉、白茯苓、熟地黄、麦冬、五味子、远志、菖蒲、山茱萸、
(《易简》)治消渴烦躁,咽干面赤(咽干,肾火上炎也;面赤,阳明郁热也;烦属于心,躁属于肾。人参黄(蜜炙)甘草(炙)生地黄熟地黄天冬麦冬枇杷叶(蜜炙)石斛泽泻枳壳(麸炒)等分。每服三钱。此手足太阴、阳明
〔组成〕熟地黄(25克)巴戟去心(15克)山茱萸(15克)石斛(15克)肉苁蓉酒浸焙(15克)附子炮(10克)五味子(10克)官桂(10克)白茯苓(15克)麦门冬去心(15克)菖蒲(10克)远志去心(
(痰厥风邪)地黄饮子(河间)山茱斛,麦味菖蒲远志茯。苁蓉桂附巴戟天,少入薄荷姜枣服。(熟地、山茱肉、石斛、麦冬、五味、石菖蒲、远志、茯苓、肉苁蓉、官桂、附子(炮)、巴戟天等分,每服五钱,加薄荷少许煎。
地黄巴戟天山茱萸肉苁蓉麦冬五味附子肉桂茯苓远志石斛石菖蒲或加人参、当归、草。风痱风痹,此方主之。风痱,舌强语涩,足废步蹇。风痹即内经行痹、痛痹之谓。盖脾肾素虚,运化水火不及,风气杂合而成。治宜和脏腑、
温补脾肾,益气荣血。用于脾肾两虚引起的虚劳贫血,缺铁性贫血,面色苍白,体弱肢冷,心悸。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消肿。用于扁桃体炎,咽喉肿痛。
温脾胜湿。主寒湿下侵之肾著。腰部冷痛沉重,但饮食如故,口不渴,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沉迟或沉缓。现常用于治疗寒湿腰痛、慢性盆腔炎、尿频症等病症。
彝 医:补知凯扎诺,且凯色土。中 医:益肾,活血,软坚散结。主用于肾阳不足、气滞血瘀所致的乳腺增生。
利咽开音,清热化痰,消肿止痛。
祛痰,止咳平喘,补阳益气。用于久咳及慢性气管炎,肺心病。
缓急止痛、止咳。用于慢性胃炎,胄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肠痉挛引起的疼痛及百日咳,支气管炎。
泻火解毒。主治三焦火毒热盛证。大热烦躁,口燥咽干,错语不眠,或热病吐血、衄血,或热甚发斑,或身热下利,或湿热黄疸,或外科疮疡疔毒,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皮薄的好些。巴旦木要分等级的话也主要是根据皮的厚薄程度来分的,因为一般情况下坚果外壳越薄,其等级也就会相对更高,价格也就会越贵,因为在同等重量下,巴旦木的果壳越薄说明其内部的果仁越大,这样的薄壳巴旦木
可以的白果性平,味甘、苦涩,有止咳,止带浊,缩小便的功效,治哮喘、痰嗽、白带、小便频数等。据《本草再新》记载"生肌长肉,排脓拔毒,消疮疥疽瘤。"白果含白果酚、白果酸等成分,有抗菌消炎的作用,一定程度上
阴虚阳亢指的是人体精血亏虚、津液不足,无法滋润、制阳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以及证候表现,比较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头晕耳鸣、面色潮红、手足心热、潮热盗汗、五心烦热、烦躁易怒、失眠多梦等。对于阴虚阳亢的人群来
不是。八段锦是一种养生气功,其主要功效是养生和保健,没有攻击性,太极拳是一种武术,属于竞技项目之一,具有一定的攻击性,练习太极拳有防身、击敌的作用,八段锦不属于太极拳,若是体力比较好的话,可以同时练习
能一起吃。车厘子是蔷薇科樱属植物的成熟果实,味甘酸性温,其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维生素、糖分、花青素以及多种矿物质,适量吃具有一定健脾和胃、调中益气等作用;而草莓是味甘酸性凉,其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纤维
提神醒脑薄荷叶中含有丰富的有辛凉气味的可挥发性薄荷油,能起到提神醒脑、刺激神经的作用,在困乏的时候食用一些薄荷叶泡水可以帮助提神醒脑。止咳化痰薄荷叶中含有薄荷醇物质,而薄荷醇不仅有芳香的气味,还有分解
早上喝比较好。如果是肠胃功能好的人,在早上喝是比较好的,若是空腹食用三七粉和黄芪粉,这时的肠胃没有多余的食物,而且胃酸浓度较高,人体的肠胃壁能直接接触,其消化和吸收能力都是最强的,粉末中的有效物质可以
不建议吃。蛏子体内黑色的部分都不建议食用,因为这些属于蛏子的内脏和消化道,其中可能会含有一些未消化完的食物残渣和有害物质,如果食用很容易引起肠胃不适。所以在吃之前需要将这些黑色部分给去掉,且如果蛏子生
曾某,女,69岁,农民,成都双流人,于2021年8月10日初诊。主诉:四肢颤抖1+年。现病史:患者于1+年前开始出现四肢颤抖,静止及活动时均出现,并逐渐出现双肩部抖动,不能自行控制,无抽搐
肖某,女,38岁。初诊:1977年8月2日。反复水肿3年,加重3个月,昏迷1周。3年前反复出现全身水肿,在我院诊断为“慢性肾炎”,具体治疗及疗效不详,3个月前病情加重,出现白天尿少,夜尿次
熊××,男,60岁,1988年1月16日就诊。四肢震颤1年余,加重半年。初诊:患者于1年余前起出现四肢震颤,初起于双上肢,为静止性振颤,无记忆力、智力减退,无肢体偏瘫,近半年来加重,不能端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