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方材料 | 生半夏五合(约65g),秫米一升(200ml) |
---|---|
用法用量 | 上二味,以流水600毫升,煮取360毫升,每次服180毫升,每日2次分服。 |
功能主治 | 化痰和胃。主治痰饮内阻,胃气不和,夜不得卧,舌苔白腻,脉弦滑。 |
临床运用 |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失眠、眩晕等病症。 |
方解 | 本方用于湿痰内盛、胃不和则卧不安之失眠症,有祛痰和胃,化浊宁神之功。方中半夏交阴阳,燥脾湿,顺脾性以益脾和中;秫米甘温入脾,益中和胃,顾护中气,遏制半夏毒性。两药相合,同奏调中焦,和阴阳之功。中焦和,则“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通,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灵枢·营卫生会》)据《内经》述,本方服用,“新发病者,覆杯则卧,汗出血愈”,“久病者,三次饮服而愈”[方剂汇www.fane8.com],可见疗效迅捷。 |
现代研究 | 临床报道也见于治疗情志病、慢性胃炎、带状疱疹后遗痛等证属湿痰内阻的病症。 |
方歌 | 半夏秫米治失眠, 若无秫米苡仁添,如与桂枝汤合用,即名半夏桂枝汤 |
提示 | 1、必须在医师的指导下使用!为确保效果,可在医师的指导下,根据具体病情适当化裁,如心脾两虚加党参、炒白术,痰热扰心加黄连、淡竹茹,食滞胃脘加陈皮、六神曲等。 2、方中半夏剂量须大,一般不可少于40g,否则无效。 3、方中半夏为生半夏,制半夏无此神效。因生半夏有黏液,具有养阴收敛阳气的作用,炮制后粘液全无,故无效。 4、秫米,一说为黄糯米,一说为高粱米。必须为未加工的谷米,而非现代去皮去胚后的精米。 5、原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徐炊,令竭为一升半,去其滓”,其意思应该是说,为了让半夏之毒充分化掉,此药须煎得久一点慢一点(久煎的生半夏无毒,这也是为何古人敢用半夏治病的原因),为防万一,煮熟了的药须用滤布过滤掉,人只喝过滤之后的清汤。 |
出处 | 《黄帝内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