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方材料 | 黄芪、当归、熟地黄、川芎、白芍、人参、茯苓、甘草、麦冬、肉桂、远志、生姜、大枣各等分 |
---|---|
用法用量 | 补益气血,养阴生肌。主治痈疽溃后,气血皆虚,溃处作痛,倦怠懒言,间或发热,经久不退,脉细弱,舌淡苔薄。 |
功能主治 | 水煎服。 |
临床运用 |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骨科术后非感染性发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糖尿病病足、失眠等病症。 |
方解 | 本方所治诸证,皆由气血两亏所致。故本方之旨意在气血双补、阴阳并调,用四君子汤去白术以补气健脾,四物汤养血补肝;黄芪、肉桂益气助阳[方剂汇www.fane8.com],可收阳生阴长之效;麦门冬养心除烦,护阴以配阳;远志宁心安神,用在内补黄芪汤的另一作用是:“长肌肉……治一切痈疽”。诸药配合,共使气血充盛,促其腐祛肌生,疮口收敛。如疼痛,加乳香、没药以定痛;硬者,加穿山甲、皂角刺以消硬。 |
方歌 | 内补黄芪地芍冬,参苓远志加川芎,当归甘草官桂并,力补痈疽善后功。 |
出处 | 《外科发挥》 |
热疾、时气、伏尸。
小儿惊风,涎盛潮作,及胃热吐逆不止。
疹后脱肛,由大肠积热,下攻脱肛,肿硬疼痛,或时下血,或粪细小,唇赤齿燥,其腹坚实,其脉洪数有力者。
解膏梁金石药毒,杀三尸,除劳热,安神志,辟瘴辟瘟。主脱疽及疔毒发背,先因纵食膏粱厚味法酒,又或丹石补药,勉力入房,多致积毒脏腑,久则胃汁中干,肾水枯竭,不能上制心火,以致消渴、消中、消肾。饶食多干,能食多瘦,九窍不通。惊悸健忘。见此诸症,后必发疽,多难治疗。宜预服此,可转重就轻,移深居浅。
小儿聤耳内生疮,或有脓汁。
血气不调,或前或后,或多或少。
小儿一切赤白丹肿毒。
主伤寒热痢。
麻疯。
治年老体虚,大肠闭滞,传导艰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