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 | 党参50g,丹参50g,蒲公英80g。 |
---|---|
制备 | 上药装纱布袋,扎口,用黄酒1000ml浸泡30分钟后,用小火加温30分钟,待凉后加入50度白酒500ml,密封容器[方剂汇www.fane8.com],7天后取出药袋,压榨取汁,与药酒合并,过滤装瓶即成。 |
用法 | 温饮。每次20ml,每日2~3次。 |
功用 | 益气活血,清热解毒。主治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脘隐痛作胀。 |
提示 | 溃疡病出血期禁用。 |
(1)脾肺气虚证。主归脾肺二经,以补脾肺气为主要作用。用于中气不足的体虚倦怠,食少便溏等,常与黄芪、白术等同用;用于肺气亏虚的咳嗽气促,语声低弱等,可与蛤蚧、五味子等同用。 (2)气血两虚证。本品补气,又能补血。常配伍黄芪、当归、白术、熟地等。 (3)气津两伤证。本品有补气生津的作用。证见气短口渴,及气血双亏等,常配伍麦冬、五味子等生津药同用。 此外,可与解表药或攻里药同用,用于
党参又名潞党参、上党参、中灵草。载《本革从新》。系桔梗科植物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franch.)nannf.、素花党参c.pilosula nannf.var modesta(nannf.)l.t.shen或川党参c.tangshtn oliv.的干燥根。移栽后第2或第3年9~10月份,将根挖出,洗净,晒4~6h,然后用绳捆起,揉搓使根充实,经反复3~4次处理后,即可扎成小捆,贮藏或进行加工炮制。
蒲公英又名凫公英、蒲公草、仆公罂。载《新修本草》。系菊科植物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碱地蒲公英t.sinicum kitag.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4~5月开花前或刚开花时连根挖取,除尽泥土,晒干。
蒲公英为菊科植物蒲公英、碱地蒲公英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带根全草,具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之作用,对疔疮肿毒、乳痈、瘰疬、目赤、咽痛、肺痈、肠痈、湿热黄疸、热淋涩痛等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1)痈肿疔毒,乳痈内痈。为治疗乳痈要药。也可治痈肿疔毒、肠痈、肺痈和咽喉肿痛。 (2)热淋涩痛,湿热黄疸。治黄疸可配茵陈、栀子等,治热淋配金钱草、白茅根等。
肛周湿疹多数发于肛周,或蔓延至臀部及会阴部,肛周瘙痒难忍,伴皮肤红斑、苔藓样变等,采用蒲公英白鲜皮煎汤坐浴治肛周湿疹疗效甚好,现介绍如下。
主治泻热。解毒。散滞气。治水肿疗疔肿结核恶疮解食毒。治妇人乳痈尤效。蒲蒲公英一两。忍冬藤二两。捣烂。水二钟煎至一钟。食前服。治乳痈红肿。山药(即薯蓣)主治。补虚羸。益气力。长肌肉。止腰痛。除烦热。主头
蒲公英(图缺),又名婆婆丁。味苦、平,性微寒。治妇人乳结、乳痈,红肿疼痛,乳筋梗硬作肿胀,服之立效。敷诸疮肿毒、疥癞癣疮,利小便,祛风,消诸疮毒,散瘰结核,止小便血,治五淋癃闭,利膀胱。(附奇方)治瘰
吕祖曰∶此书既成,人有不能用者,方内人参太多,贫人不能用,吾故告之。贫人与膏梁子虽世吕祖经验方治痢疾丹方用∶香附一斤(盐水炒)乌药六两(炒)槟榔六两(炒)苍术六两(炒)青皮六丸,如绿豆大,岁君是火,未
蒲公英,味苦,气平,无毒。入阳明、太阴。溃坚肿,消结核,解食毒,散滞气。至贱而有大功,惜世人不知用之。阳明之火每至燎原,用白虎汤以泻火,未免大伤胃气。盖胃中之火盛,由于胃中之土衰也,泻火而土愈寒矣。故
味甘微温,补益中气。脏平无火,元气微虚者宜之。有一种西党参,微甘带辛,宜托药用。白党参∶气味辛劣,用之发散虚邪,不入补剂。红党参∶味甘性润,益血补虚为平稳,但力薄耳。
味甘平苦寒,入足阳明、厥阴、少阴经,功专化热毒,解食毒,治肿核通淋。得忍冬与酒煎服,以渣捣涂乳痈良。掘其根大如拳,旁有人形拱抱者,取以捣汁酒服,治噎膈良。多年恶疮,以之捣烂贴涂均妙,一名黄花地丁。
味甘,气平,无毒,阳也,可升可降,入阳明太阴经。行滞气而消结肿,化热毒而疗痈疮,化毒行滞乃为妙剂,妇人乳肿更为奇药(一名地丁)。○蒲公英攻坚散滞,故《本草》主妇人乳痈肿,煮汁少佐以酒饮,及封之立消。细
治眼疾肿疼,或肉遮睛,或赤脉络目,或目睛胀疼,或目疼连脑,或羞明多泪,一切虚火实热之证。鲜蒲公英(四两,根叶茎花皆用,花开残者去之,如无鲜者可用干者二两代之。)上一味煎汤两大碗,温服一碗。余一碗乘热熏
七情触发怒气,伤于肝经而致气实证。
本品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功能。用于胸中憋闷,心绞痛。
活血化瘀,清障滞,通胞络。主治因盆腔炎症引起的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经输卵管造影明确诊断者)。
补益肺肾、秘精益气。用于肺肾两虚,精气不足,久咳虚喘,神疲乏力,不寐健忘,腰膝痠软,月经不调,阳痿早泄。
益气养心,安神止悸。用于病毒性心肌炎、冠心病心绞痛所表现的心悸、胸闷、胸痛、气短乏力、失眠多梦、自汗、盗汗、心烦等气阴两虚证候。
麻疹热毒盛壅,火热熏蒸,肌干肤燥,目赤唇紫,毛发焦竖,烦渴不宁,惊狂颠谵,二便秘结,而出不快者。
健脾益气,和胃化食。用于脾胃虚弱证的辅助治疗,症见不思饮食,食后腹胀,神倦乏力,面色不华,大便不调;儿童症见自汗,盗汗,消化不良,伤食,脾虚疳积。
滋阴补气,强心安神。用于气血虚弱,虚火上升引起的健忘失眠心跳气短,惊悸不安,遗精盗汗,目暗耳鸣,腰酸腿软,午后发热,肢体倦怠。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