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 | 生龟甲500克(腹黑者佳,黄色及汤板不可用),用小磨麻油1500克浸熬去滓听用,或下黄丹〔铅丹〕收亦可。玄参200克,生地黄、天冬各150克,丹参、熟地黄、萸肉、黄柏、知母、麦冬、当归、白芍、牡丹皮、地骨皮各100克,党参、白术、生黄芪、川芎、柴胡、连翘、桑白皮、杜仲(炒断丝)、熟牛膝、南薄荷、川郁金、羌活、防风、香附、蒲黄、秦艽、枳壳、杏仁、贝母、青皮、陈皮、半夏、胆星、黑荆穗、桔梗、天花粉、远志肉(炒)、女贞子、柏子仁、熟枣仁、紫菀、菟丝饼、钗石斛、淮山药、续断、巴戟天、黑山栀子、茜草、红花、黄芩、黄连、泽泻、车前子、木通、生甘遂、红芽大戟、生大黄、五味子(炒)、百倍子、金樱子、炒延胡、炒灵脂、生甘草、木鳖仁、蓖麻仁、炮山甲、羚羊角、镑犀角、生龙骨、生牡蛎、吴茱萸各50克,飞滑石200克。 |
---|---|
制备 | 生姜、干姜(炒)各50克,葱白、韭白、大蒜头各100克,槐枝、柳枝、桑枝、枸杞根、冬青枝各400克,风仙草、旱莲草、益母草各l株,冬霜叶、白菊花、侧柏叶各200克,菖蒲、小茴香、川椒各50克,发团100克。 |
用法 | 治男子阴虚火旺,午后发热,咳嗽痰血,或郁热衄血吐血,或涎唾带血,或心烦口干,惊悸喘息,眼花耳呜,两颧发赤[方剂汇www.fane8.com],喉舌生疮,盗汗梦遗,腰痛脊酸,足痿。妇人骨蒸潮热,或经水不调,或少腹热痛,及一切阴虚有火之证。 |
功用 | 两共用油6千克,分熬去渣,合龟板油并熬丹收,再加铅粉(炒)500克,生石膏200克,青黛、轻粉各50克,灵磁石(醋煅)100克,官桂、砂仁、木香各50克,牛胶200克(酒蒸化),朱砂5钱。收膏备用。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
提示 | 上贴心俞,中贴脐眼,下贴丹田。阴无骤补之法,膏以久贴见效。 |
出处 | 《理瀹骈文·存济堂药局修和施送方并加药法》 |
室女月经1月数至(末次月经4月4日,前次月经3月22日,再上次月经3月10日)。时多时少,色鲜有块,便艰口干,夜不安寐,身体瘦怯,面黄少华。脉细弦数,舌边尖红。乃素体营亏,心神失养而不宁,阴虚生热,冲任受灼而失司。姑拟养血宁心,滋阴清经法。
患者尿频尿痛,苔薄黄腻等症,为阴虚内热夹湿热之象,会阴胀痛,舌质淡紫,乃血瘀之征,知柏济生汤有滋阴清热、化瘀通淋之功,配合金铃子散理气止痛,而收良效。
阴虚发热是中医的一个病证。中医学认为,人体由阴阳两方面组成。阴是指人体的精血津液等物质基础,阳是指人体的各种功能活动。
刘健在SS治疗中,宗“燥者濡之”之旨,予滋阴润燥之方药。但燥毒贯穿于疾病始终,配合清热解毒之药,二者相辅相成,阴津充足,五脏六腑重得以滋灌,功能恢复如常,有助于及时清除体内的燥毒之邪,同时若毒邪得以祛除,则津液复,燥痹竭。
患者辨证为阴虚阳亢,真阴亏虚,阴不敛阳,虚阳上浮故血压持续不降。以滋阴降火,引火归元为法,方中运用附子、肉桂,水中升火,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使虚阳得抑,血压降到正常水平,眩晕明显好转。附子其性善走,为通十二经纯阳之药,诸病真阳不足,能入窟穴而招之,引浮火归元;肉桂大补命门相火,益阳消阴,使下元虚衰所致上浮之虚阳回归故宅。
陈宝贵教授认为,干燥综合征属于中医“燥证”范畴,多因内热津伤或久病精血内亏,或失血过多,或汗、吐、下后伤津液所致。因此把滋阴清热、养血润燥作为主要治疗法则,即所谓“顾正似是而非需养胃存津,化邪但需润肺化燥”。
方用大滋阴补水丸∶大熟地(六两)炒山药(三两)沙参(三两)茯神(三两)炒枣仁(三两)蒺藜(三两)麦冬(三两)莲须(二两)阿胶(三两)牡蛎(四两)丹参(二两)败龟板(四两)菟丝子(二两)远志肉(钱半)甘
滋阴退翳玄地麦,菊知蒺藜青箱赅,木贼蝉衣菟丝草,翳障后期正合拍。【组成】玄参15g,知母10g,生地黄15g,麦门冬10g白蒺藜10g(炒)木贼5g,菊花5g,青箱子10g,蝉蜕5g,菟丝子10g,甘
滋阴降火汤麦冬,生熟地黄归芍芎。柴芩知柏甘草梢,专治目病虚火动。加味坎离用四物[1],杞菊知柏女贞同。【组成】当归10g,川芎5g,生地黄15g(姜汁炒),熟地黄10g,黄柏10g(蜜水炒),知母10
(东垣,一名熟地黄丸)治血弱气虚不能养心,心火旺盛,肝木自实,瞳子散大,视物不清。(肝为心母,子能令母实。故心火旺,则肝木作实。肝主风,心主火,瞳子散大,风火动摇之征也。水不能制火,则清和之气乖乱,而
先用香油一斤四两,入苍耳草一两,熬数滚再下:谷精草(五钱)天门冬麦门冬蛇床子远志(去心)菟丝子生地黄熟地黄牛膝(去芦)肉豆寇虎骨续断鹿茸紫梢花(各一两,熬得药黑色,又下)木鳖子(去壳)肉苁蓉官桂大附子
治阴虚火炎咳嗽。生地当归白芍川连白茯知母花粉元参麦冬甘草加莲子、灯心,煎服。
杨氏秦艽扶羸汤治肺痿骨蒸成劳或嗽或寒或热声嗄不出体虚自汗四肢怠惰柴胡(二钱)人参鳖甲(炙)秦艽当归地骨皮(各一钱半)半夏紫菀甘草(各一钱)上咀水煎按此足少阳例药又气血之剂也局方当归补血汤治肌热躁热目赤
滋阴食物银耳(《本草再新》)【基原】银耳科植物银耳的子实体。【异名】白木耳、雪耳。【性味归经】甘、淡,平。入肺、胃、肾经。【功效】滋阴润肺。【应用】1.肺阴虚,咳嗽:银耳6g,竹笋6g,淫羊藿3g。先
祛风寒,宣肺气,豁痰热。主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心下有水气,脉浮者。
清上温下。清热除烦,温中暖脾。治木火犯中,呕吐等症。现常用于上热下寒之胸膈烦热,大便溏软,腹痛者。
回阳救逆,益气固脱。主要用于阳气暴脱的厥脱症(感染性、失血性、失液性休克等);也可用于阳虚(气虚)所致的惊悸、怔忡、喘咳、胃疼、泄泻、痹症等。
消肿生肌,清热润便,补气固脱,止血,止痛。用于痔疾肿痛,便秘出血,脱肛不收以及肠风下血,积滞不化等症。
疏肝缓急,健脾燥湿,温阳补肾。主治肠易激综合征、腹痛腹泻经久不愈。溏便、黏液便甚或水样便,紧张易发,遇寒加重。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
活血通窍。主治上部血瘀久聋,酒糟鼻,目赤疼痛,头发脱落,牙疳,白癜风,紫癜,干血痨,舌淡,苔白,脉弦细或细滑。
补肾健脑,养心安神。用于神经衰弱的心肾不交证。症见失眠、健忘、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脉细或沉无力等。
补肾固精,益智安神。用于肾亏遗精,阳痿早泄,失眠健忘。
荆×氏,女,21岁。平素性燥多怒,患带下三月未愈,始轻转重。带下色灰白,黏稠臭秽,量多淋漓不断。腰腿疼痛,五心烦热,口干舌燥,渴思冷饮,小便浑黄,大便干燥,食少体倦,脉数、沉取稍弱。
孙某,女,58岁。2014年3月11日初诊。患者2011年出现口干、眼干,此后症状逐渐加重,2013年查SchirmerI试验(+),唾液流率0.5mL/15min,RF25IU/mL,A
刘×氏,女,49岁。于三个月前,曾患咳嗽,渐重,吐痰稠黏,心中觉热。继而痰中带血,兼有臭味,食量大减,不敢向左侧卧。经医治数月未效,延为诊视。脉数而无力,兼有涩象。吐痰腥臭稠黏而色黄,痰中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