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方材料 | 山茱萸肉15~20克 粳米100克 白糖适量 |
---|---|
做法步骤 | 先将山茱萸洗净,去核,再与粳米同入砂锅内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白糖稍煮即可。 |
用法用量 | 每日1~2次[方剂汇www.fane8.com],3~5天为一疗程。 |
功能主治 | 补益肝肾,涩精敛汗。适用于肝肾不足、带下、遗尿、小便频数等。 |
提示 | 发热期间或小便淋涩者,均不宜食用。 |
出处 | 《粥谱》 |
行气开郁,降逆化痰。主梅核气。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胁满闷,或咳或呕,舌苔白润或滑腻,脉滑或弦。
益气,补血,养心。用于心脾不足,气血两亏,形瘦神疲,食少便溏,病后虚弱。
益气补血,滋补肝肾。用于气血亏虚,肝肾不足,贫血,神经衰弱。
温肾补虚。用于肾虚腰痛,夜尿频多,病后虚弱,头晕眼花,疲倦乏力。
解肌透表,清热解毒,利湿止泻。用于湿热蕴结所致的泄泻腹痛、便黄而黏、肛门灼热;及风热感冒所致的发热恶风、头痛身痛。
清热解毒。用于发热口渴,咽喉肿痛,热疖疮疡。
泻火解毒,燥湿泄热。治邪火内炽,迫血妄行,吐血,衄血,便秘溲赤;三焦积热,眼目赤肿,口舌生疮,外证疮疡,心胸烦闷,大便秘绪;湿热黄疸,胸中烦热痞满,舌苔黄腻,脉数实者。
补气和血,健脾理胃,进美饮食,壮健身体,充实四肢,清火化痰,解郁顺气。主病后元气虚弱,脾胃亏损。
化痰软坚散结。主治瘭疬,瘿瘤,痰核等。
治中寒中湿,呕逆虚弱。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