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方材料 | 黄芩、麦冬(去心)、地骨皮、车前子、炙甘草各15克,石莲子肉(去心)、白茯苓、黄芪(蜜炙)、人参各23克 |
---|---|
用法用量 | 上药锉散。每服9克,用麦门冬10粒,水225毫升,煎取180毫升,去滓,水中沉冷,空腹时服。发热,加柴胡、薄荷。 |
功能主治 | 清心利湿,益气养阴。主治虚火淋浊证,小便淋沥,浑浊,尿时刺痛,遇劳即发,或有遗精,五心烦热,四肢倦怠,口苦咽干,或口舌生疮,或白浊带下,舌红,苔黄,脉数。 |
临床运用 |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小儿功能性遗尿、慢性肾盂肾炎、肾小球肾炎、隐匿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病、尿道综合征等病症。 |
方解 | 本方主要用治心火上炎,肾阴不足之证。方用石莲肉为君药,清心火而下交于肾;黄芩、地骨皮清退虚热;车前子、茯苓清利膀胱湿热;麦门冬、人参、黄芪、甘草益气养阴,虚实兼顾,标本同治。
临床应用以五心烦热、四肢倦怠、口苦咽干、口舌生疮、遗精为辨证要点。凡湿热下注所致淋浊、带下,不宜使用本方。 |
现代研究 | 实验报道清心莲子饮合四逆散治疗失眠有一定效果。 |
方歌 | 清心莲子石莲参,地骨柴胡赤茯苓,芪草麦冬车前子,躁烦消渴及崩淋。 |
出处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 |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清心莲子饮 | |
配方材料 | 黄芩、麦冬(去心)、地骨皮、车前子、甘草(炙),各半两;石莲子肉(去心)、白茯苓、黄兽(蜜炙)、人参,各七两半。 |
---|---|
做法步骤 | 上散。 |
用法用量 | 每三钱[方剂汇www.fane8.com],麦门冬十粒,水一盏半,煎取八分,去滓,水中沉泠,空心,食前服。发热加柴胡、薄荷煎。 |
功能主治 | 治心中蓄积,时常烦躁,因而思虑劳力,忧愁抑郁,是致小便白浊,或有沙膜,夜梦走泄,遗沥涩痛,便赤如血,或因酒色过度,上盛下虚,心火炎上,肺金受克,口舌干燥,渐成消渴,睡卧不安,四肢倦怠,男子五淋,妇人带下赤白;及病后气不收敛,阳浮于外,五心烦热。药性温平,不冷不热,常服清心养神,秘精补虚,滋润肠胃,调顺血气。 |
出处 |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黄 (炙) 石莲肉 白茯苓 人参(各七分半) 炙甘草 地骨皮 黄芩(炒) 车前子劳淋者,此方主之。遇劳即发者,名曰劳淋。
治热在气分,夜安昼甚,口渴便浊,或口舌生疮,咽干烦躁,小便赤淋,遇劳即发。黄芩(炒) 麦冬 地骨皮 车前子 甘草(各一钱
治心经蕴热作渴,小便赤色涩痛。黄芩 麦冬 地骨皮 车前子 茯苓 黄 人参 柴胡(各一钱) 石莲子(去心,二钱) 甘草(八
治心中蓄积,时常烦躁,因而思虑劳力,忧愁抑郁,是致小便白浊,或有 泄,遗沥涩痛,便赤如血;或因酒色过度,上盛下虚,心火炎
石莲子(二钱半)人参(二钱半)黄(二钱炙)麦冬(钱五分)黄芩(钱五分)赤茯苓
治白浊亦好,治赤浊方见前。一方 治男子白浊,妇人白带。用陈冬瓜子仁,炒为末。每服五钱,米饮调下,不过三服。一方 又赤浊。
治发热口渴白浊,夜安静而昼发热等症。黄芩(一钱) 麦门冬 地骨皮 车前子(炒) 甘草(各一钱五分) 石莲肉 茯苓 黄(炒
温肾散寒,行气止痛。主治肾脏积冷,气攻心腹,疼痛,发歇不定。
食积奶积,消化不良,宿食停滞,吞酸反胃。
产后败血虚弱,感冒风寒,发寒热,四肢酸痛,头昏目眩。
痈结肿坚如石,或如大核,色不变,或作石痈不消。毒肿,痛不可忍。
眼胞内痰核。
清热燥湿,清上止痛。主治雷头风,症见头痛,耳响如闻雷,头面泛起疙瘩,脉浮弦,苔薄白。
痘后发斑。
滋阴肝肾。用于肝肾阴虚之精神不振,头昏目眩,五心潮热,咽干少津,腰膝酸软。
疏肝养血,理气解郁。用于肝郁气结所致乳癖,症见经期乳房胀痛,两胁胀痛,乳房结节,经前疼痛加重;乳腺增上见上述症状者。
芳香健胃。为芳香性苦补健胃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