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方材料 | 车前子1两,赤苓3钱,炒枳壳1钱5分,炒厚朴1钱5分,槟榔1钱5分,甘草1钱5分,滑石3钱(引),川黄连1钱,广木香1钱5分。 |
---|---|
用法用量 | 水煎服。 |
功能主治 | 夏秋之间,湿热盛[方剂汇www.fane8.com],先泻后痢,腹中疼痛,里急后重之极,不痢不可忍,欲痢不得痢,口渴饮水,小便艰涩,小肠作胀,脉弦数而滑。 |
出处 | 《慈航集》卷下 |
祛滞、健脾、祛痰,用于小儿乳滞疳积、痰厥惊风、喘咳痰鸣、乳食减少、吐泻发热、大便秘结、四时感冒以及脾胃虚弱、发育不良等症;成人肠胃不清、痰食阻滞者亦有疗效。
利水渗湿,温阳化气。治外有表证,内停水湿,头痛发热,烦渴欲饮,或水入即吐,小便不利,水湿内停的水肿,泄泻,小便不利,以及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痰饮,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眩或短气而咳者。现用于肾炎、心性水肿、肝硬化腹水、尿潴留,急性肠炎等属水湿内停者。
健脾益气,和胃渗湿。主脾胃虚弱,食少便溏,四肢乏力,形体消瘦,胸脘痞塞,腹胀肠鸣,面色萎黄,舌苔白腻,脉细缓。现用于慢性胃肠炎、糖尿病、贫血、小儿消化不良、营养不良性水肿,慢性肝炎,慢性肾炎、蛋白尿久不转阴及其它消耗性疾病,辨证属脾胃气虚挟湿者。亦可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等脾虚痰多者。舌淡苔白腻,脉虚缓。
清热解毒。用于发热口渴,咽喉肿痛,热疖疮疡。
泻火解毒,燥湿泄热。治邪火内炽,迫血妄行,吐血,衄血,便秘溲赤;三焦积热,眼目赤肿,口舌生疮,外证疮疡,心胸烦闷,大便秘绪;湿热黄疸,胸中烦热痞满,舌苔黄腻,脉数实者。
祛风化痰止痉。主治风中经络,口眼喁斜,舌淡红,苔白,脉弦。
解肌透表,清热解毒,利湿止泻。用于湿热蕴结所致的泄泻腹痛、便黄而黏、肛门灼热;及风热感冒所致的发热恶风、头痛身痛。
补气和血,健脾理胃,进美饮食,壮健身体,充实四肢,清火化痰,解郁顺气。主病后元气虚弱,脾胃亏损。
温肾补虚。用于肾虚腰痛,夜尿频多,病后虚弱,头晕眼花,疲倦乏力。
行气开郁,降逆化痰。主梅核气。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胁满闷,或咳或呕,舌苔白润或滑腻,脉滑或弦。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