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方材料 | 鲜地黄10斤(捣汁和众药汁同煎),当归身1斤,芍药半斤,枸杞子半斤,天冬6两,麦冬6两,川芎2两,牡丹皮2两,莲子肉4两,知母3两,地骨皮3两,人参1两[方剂汇www.fane8.com],甘草1两。 |
---|---|
用法用量 | 上将众药,用水2斗,煎1斗,去滓净,和生地黄汁同熬成膏服之。 |
功能主治 | 滋阴降火,养血清热。主肺经之热,轻手乃得,微按全无,瞥瞥然见于皮毛上,喘咳,洒淅恶寒。 |
出处 | 《不居集》上集卷十六 |
治黄泡热疮。
治产后中风,不省人事,口吐涎沫,手足瘛疯。
手足忽如火燃,起紫白黄泡,血热之极者。
无名肿毒,痈疽、发背,筋骨疼,痛风,流注,不论阴症阳症。
清热解毒,解肌透疹。治痘疮发疔,胃热咽肿便秘。
大人、小儿吐利不止,烦渴,小便少。
清热凉血,活血散瘀,化痰通络,治沮热病,热陷包络,神昏谵语。
疮疹入眼,初觉肿痛者。
少阴君火,阳明燥金之年,瘟疫初病,未入少阳,误早用柴胡、桂枝、石膏、知母,证变狂躁,壮热不退,目赤、舌黑、津液内伤,神昏呓语,疫毒尽归阳明胃腑,毒热内焚,上熏于少阴,心移热于肝胆,目不识人,无汗,不下痢者。
温胃益火。用于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寒性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