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 | 白僵蚕(去丝嘴)2两(炒),天麻1两,天南星2两(切薄片,油焙黄),苏木节2两半(别研)。 |
---|---|
制备 | 上为细末。 |
用法 | 《三因》有白术。伤风有表证发热者,加去节麻黄半钱;有里热,心躁烦渴者,加滑石末半钱。 |
功用 | 小儿风湿体热,头目不清。 |
出处 | 《卫生总微》卷三 |
《圣济总录》卷一二一:红绵散 | |
组成 | 柳絮1两,麋角(镑,煮过,焙)半两,海蛤(红者)半两,丹砂(研)半两,紫石英(研)半两,龙脑1两,白石英半两,凝水石(研)1两。 |
---|---|
制备 | 上为散。 |
用法 | 红棉散(《普济方》卷六十九)。《普济方》有麝、丹参,无麋角、丹砂。 |
功用 | 牙齿宣露疼痛,并齿浮动。 |
出处 | 《圣济总录》卷一二一 |
《幼幼新书》卷九引丁时发方:红绵散 | |
组成 | 天麻(炮)1分,麻黄(去节)1分,全蝎1钱,破故纸1钱。 |
---|---|
制备 | 上为末。 |
用法 | 每用半钱,水6分,红绵少许。煎至4分,温服。 |
功用 | 小儿急、慢惊风,痫疾,吐泻不定。 |
出处 | 《幼幼新书》卷九引丁时发方 |
《奇效良方》卷六十四:红绵散 | |
组成 | 人参2钱半,天麻(洗)2钱,僵蚕(炒)2钱,麻黄(去节)2钱,全蝎(去毒)2钱,甘草(炙)、辰砂1钱半(另研)。 |
---|---|
制备 | 上为末,然后入朱砂和匀,再研极细。 |
用法 | 每服半钱,用水半盏,煎数沸,入干胭脂少许,再煎1沸,候温服,不拘时候。 |
功用 | 小儿四时感冒寒风,遍身发热,或变蒸诸惊,胎惊、丹毒等热,及急、慢惊风。 |
出处 | 《奇效良方》卷六十四 |
《幼幼新书》卷十四引《刘氏家传》:红绵散 | |
组成 | 全蝎1份,人参1份,茯苓1份,天麻1份,麻黄(去节)半两,大辰砂1钱。 |
---|---|
制备 | 上为细末。 |
用法 | 每服1钱,水少许,加薄荷叶同煎10沸,温服。 |
功用 | 镇心。主小儿夹惊伤寒,吐逆躁闷,热渴,夜啼不睡。 |
出处 | 《幼幼新书》卷十四引《刘氏家传》 |
《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二:红绵散 | |
组成 | 海螵蛸1钱,枯矾1钱,麝香1字,干胭脂5分。 |
---|---|
制备 | 上为末。 |
用法 | 红棉散(《医门八法》卷三)。 |
功用 | 聤耳有脓及黄水。 |
出处 | 《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二 |
《婴童百问》卷十:红绵散 | |
组成 | 全蝎、天麻、苏木、麻黄、荆芥、朱砂、僵蚕、南星、干葛、胭脂各等分。 |
---|---|
用法 | 绵包,加生姜、薄荷,水煎服。有热,加防风。 |
功用 | 小儿乳嗽。 |
出处 | 《婴童百问》卷十 |
《古今医鉴》卷十四:红绵散 | |
组成 | 全蝎、麻黄、紫草、荆芥穗、蝉蜕、天麻、甘草、薄荷各等分。 |
---|---|
制备 | 上锉。 |
用法 | 水煎,表证明显者调服六一散,痰甚者调服抱龙丸。 |
功用 | 小儿外感风寒,发热惊搐。 |
出处 | 《古今医鉴》卷十四 |
《种痘新书》卷十二:红绵散 | |
组成 | 全蝎(炒)、大麻、蝉蜕、薄荷、甘草、紫草、防风、荆芥、羌活、僵蚕。 |
---|---|
制备 | 上为末。 |
用法 | 白汤调服。 |
功用 | 痘疹感寒发热,惊搐。 |
出处 | 《种痘新书》卷十二 |
《普济方》卷三六八:红绵散 | |
组成 | 天麻、白附子、全蝎(去足)、僵蚕(炒,去丝嘴)、大黄(炮)、麻黄(去节)、甘草(炙)、朱砂、苏木(炒)、南星(炮)各等分(一方无朱砂)。 |
---|---|
制备 | 上为末。 |
用法 | 每服半钱,红绵少许,水半盏,煎至3分服。 |
功用 | 小儿夹惊伤寒,头疼壮热,心烦气粗,惊悸。 |
出处 | 《普济方》卷三六八 |
《幼幼新书》卷十四引丁时发方:红绵散 | |
组成 | 麻黄半两(去节),天麻半钱,蝎半钱,甘草(炙)半钱,人参半钱,白术半钱。 |
---|---|
制备 | 上为末。 |
用法 | 每服半钱,水6分,加葱白1寸,红绵裹,煎至4分服。 |
功用 | 小儿伤寒咳嗽.头痛壮热,面红尿赤。 |
出处 | 《幼幼新书》卷十四引丁时发方 |
《幼幼新书》卷十四引《家宝》:红绵散 | |
组成 | 麻黄(去节,焙)1钱,全蝎(炒)1钱,甘草(炙)1钱,大黄(湿纸裹,炮令熟,切焙)1钱,白附子1钱,苏木(炒)1钱,天麻(生)1钱。 |
---|---|
制备 | 上为末。 |
用法 | 婴儿1字,2-3岁半钱,4-5岁1钱,水一药注或半银盏,绵胭脂(此旦)子同煎10数沸,如无绵胭脂[方剂汇www.fane8.com],只用绵少许裹药,煎如前法,候绵带红色,去绵与服。 |
功用 | 小儿单伤寒及夹惊伤寒害 |
出处 | 《幼幼新书》卷十四引《家宝》 |
《幼幼新书》卷十四引《灵苑方》:红绵散 | |
组成 | 麻黄半两,干蝎7个,天麻1分,甘草1分(并干焙)。 |
---|---|
制备 | 上为末。 |
用法 | 每服1钱,红绵1片,掺药于绵上,加生姜1片,大枣半个,同煎至半盏,去绵、姜、枣,冷服。 |
功用 | 解表。主小儿伤寒壮热。 |
出处 | 《幼幼新书》卷十四引《灵苑方》 |
《卫生总微》卷十八:红绵散 | |
组成 | 信砒1钱,坯子胭脂3钱,麝香1字。 |
---|---|
制备 | 上为末,以柳絮滚和匀。 |
用法 | 每用黄米少许,掺入耳中。如绕耳生疮,脓汁不愈者,以此敷疮上,纸片封之。 |
功用 | 小儿聤耳,内生疮,或有脓汁。 |
出处 | 《卫生总微》卷十八 |
《普济方》卷五十五:红绵散 | |
组成 | 枯矾2钱,胭脂半钱,炉甘石(研)2钱,麝香少许。 |
---|---|
制备 | 上为细末。 |
用法 | 用棉子缠缴耳中,令脓汁尽,别用绵子蘸药入耳;或干吹少许亦可。 |
功用 | 聤耳出脓及黄汁。 |
出处 | 《普济方》卷五十五 |
《袖珍小儿》卷四:红绵散 | |
组成 | 全蝎5个(去毒),麻黄2钱(去节),僵蚕(炒,去嘴)2钱,川芎2钱,白芷2钱,天麻2钱,甘草1钱,苏木1钱,桔梗2钱(一方有防风、羌活、白附子、蝉退、茯苓、藿香、随加减)。 |
---|---|
制备 | 上锉散。 |
用法 | 每服2钱,用绵包裹。煎服。有热,加荆芥。 |
功用 | 退热化痰。主伤风咳嗽,鼻塞流涕;亦治乳嗽。 |
出处 | 《袖珍小儿》卷四 |
《普济方》卷三七○引《傅氏治婴》:红绵散 | |
组成 | 天麻、人参、白附子、苏木、防风、羌活、荆芥、麻黄(去节)、全蝎(炒)、僵蚕、红花、紫草、茯苓、朱砂、麝香、南星、甘草。 |
---|---|
制备 | 上为散。 |
用法 | 每服1钱,加薄荷,金、银环,用绵子裹定同煎,以绵红为度。 |
功用 | 小儿急惊初作,潮热发搐,手足搦捉,口眼斜,手身反张。 |
出处 | 《普济方》卷三七○引《傅氏治婴》 |
《魏氏家藏方》卷十:红绵散 | |
组成 | 全蝎(焙,去毒)半两,天麻(细锉,用好酒浸1宿,焙干)半两,天南星(炮,大者,取净)半两,麻黄7钱(去节),人参(去芦)1分(洗净,焙),白附子2只(炮),朱砂5钱(好者,入诸药杵和)。 |
---|---|
制备 | 上为细末。 |
用法 | 1-2岁每服用小半钱,3-4岁每服1小钱,水用1灯盏,4岁用水小半盏,用白绵约1皂子大同煎,候绵色转红为度,却去绵不用,只服药汁。如发或惊搐紧,无时与服;如夹惊伤风,1日2服,申时临卧进2服,须臾即愈。 |
功用 | 小儿夹惊伤风,浑身壮热,睡卧多惊,眼目上视,潮搐不定;并治一切惊风。 |
出处 | 《魏氏家藏方》卷十 |
《外科方外奇方》卷四:红绵散 | |
组成 | 煅龙骨3钱,枯矾3钱,海螵蛸1钱,胭脂1钱(烧灰),飞丹2钱,冰片3分。 |
---|---|
制备 | 上为细末。 |
用法 | 先以绵纸搅去脓,后吹之。 |
功用 | 聤耳出脓。 |
出处 | 《外科方外奇方》卷四 |
《卫生总微》卷十六:红绵散 | |
组成 | 朱砂(研,水飞)1分,郁金1分,轻粉1分,马牙消半两,麝香少许。 |
---|---|
制备 | 上为细末。 |
用法 | 每服半钱,薄荷蜜水调下,不拘时候。 |
功用 | 小儿大小便不通。 |
出处 | 《卫生总微》卷十六 |
《普济方》卷四○三:红绵散 | |
组成 | 天麻(炮)3钱,荆芥穗3钱,甘草(炙)2分,麻黄(去节)2分,全蝎7个。 |
---|---|
制备 | 上为末。 |
用法 | 天麻散(《奇效良方》卷六十五)。 |
功用 | 小儿伤风伤寒,麻痹身热,发搐,疑是痘证。 |
提示 | 有汗者不可服。 |
出处 | 《普济方》卷四○三 |
治耳红绵散。透明白矾火飞过,用头色坯子等分研细,先用绵杖子缠去耳中脓及黄水,令尽,别用绵杖子引药,或用鹅毛管子,轻吹入耳内,入少麝香尤佳。又方,小四侄。桑螵蛸一个火上炙令焦黄色,碾为细末,入麝香、轻粉
治耳出脓。白矾成白灰,每用一钱,入胭脂一字,研匀,用绵杖子缠去耳中脓及黄水尽,即别用绵杖子引药入耳中。令到底掺之即干。如壮盛之人,积热上攻,耳出脓水瘥。用无忧散雄黄丸,泻三五行即瘥。
僵蚕(炒)白术(炒,直者)天麻(一两,生用)天南星(二两,薄片切,油浸黄)苏木节(二两半,别研)上为末。每服一钱,水一小盏,入红绵少许,同煎至六分,温服。凡小儿风热,头目不清,并宜服之。若伤寒有表证发
都可以。奶酪棒不管是放冷藏室还是冷冻室保存都是可以的,冷藏室保存能抑制细菌的滋生,同时还能维持奶酪棒细腻柔软的口感。但如果将奶酪棒放冷冻室内的话,奶酪棒就会被冻硬,其口感吃起来会和冰棒相似,冷冻过后的
配料栀子9g,沙司4g做法将栀子煮沸片刻,取250毫升栀子水备用。然后将酱汁煮沸,煮沸后取出150毫升酱水,二者混合饮用,可起到排便、清热解毒的作用。
不建议非专业人士清理耵聍。首先,自行用棉签挖耳往往可能把耵聍推向更深处,而且经常挖耳反而会刺激耳道皮肤的皮脂腺分泌更多的耵聍。耳道耵聍清理得太频繁反而使耳道失去了保护作用而容易导致外耳道炎、耳道异物,
腌1-2天左右入味即可吃。通常的情况下,萝卜在晒好了之后,就可以放到指定的坛子里面腌制了,一般只需要腌制一天左右就可以了,如果想要入味一些,可以多腌制几天再吃,而且腌制的时间越长,萝卜就会变得越软,越
一般来说,上午9-11点是进行艾灸的最佳时机,因为这段时间人体与自然阳气逐渐转旺,在正午时分到达顶点,这段时间进行艾灸疗效最好。
1、喂养不当长期摄食不足,如母乳不足又未能及早添加辅食;人工喂养者,食物的质和量未能满足需要,如乳类稀释过度,或单纯用淀粉类食品喂哺;突然断奶,婴儿不能适应新的食品等。2、饮食习惯不良饮食不定时、偏食
1.抑制心肌收缩频率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可使心肌收缩频率明显受到抑制。2.促进造血促进造血也是当归的功效与作用之一,当归水浸泡在水中后产生的物质均能促进血红蛋白及红血球细胞的生成,故有抗贫血作用。3.
半个到四分之一个左右。对于正常人而言,每次泡罗汉果用半个到四分之一个左右即可,这样就能起到不错的调理治疗效果,且罗汉果还可以重复多次泡水饮用。罗汉果性质寒凉,过多食用并不利于脾胃健康,对于本身脾胃不好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