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方材料 | 金箔(十片.研) 牛黄(研.一两) 龙脑(研.一两) 犀角(镑.一分) 琥珀(研.一分) 人参(一分) 丹砂(研.水飞.二两) 白茯苓(去皮.二两) 白花蛇(酒浸.去皮骨.炙.半两) 天麻(半两) 白附子(炮.一两) 僵蚕(炒.一两) 甘草(炙.一两) |
---|---|
做法步骤 | 上为细末,入别研药和匀,炼蜜和捣一千杵,丸如樱桃大,以金箔为衣。 |
用法用量 | 每服一丸,细嚼,温酒或温薄荷汤下,茶汤亦得,常服半丸,不拘时候。 |
功能主治 | 治风邪,除热中。 |
出处 |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
《圣济总录》卷十三:金箔牛黄丸 | |
配方材料 | 金箔10片(研),牛黄(研)1两,龙脑(研)1两,犀角(镑)1分,琥珀(研)1分,人参1分,丹砂(研[方剂汇www.fane8.com],水飞过)2两,白茯苓(去黑皮)2两,白花蛇(酒浸,去皮骨,炙)半两,天麻半两,白附子(炮)1两,白僵蚕(炒)1两,甘草(炙,锉)1两。 |
---|---|
做法步骤 | 上药各为末,炼蜜为丸,如樱桃大。以金箔为衣。 |
用法用量 | 每服1丸,细嚼,温薄荷汤送下,茶、酒亦得。常服半丸,不拘时候。 |
功能主治 | 除热中。主风邪。 |
出处 | 《圣济总录》卷十三 |
和胃降逆,健脾消胀,通络定痛。用于胃疼,胀满,痞闷,纳呆,嗳气,烧心。
疏风活血,养血平肝,通络止痛。用于外感风邪、瘀血阻络、血虚失养、肝阳上亢引起的偏头痛、紧张性头痛、神经性头痛、颈椎病型头痛、经前头痛。
解肌透表,清热解毒,利湿止泻。用于湿热蕴结所致的泄泻腹痛、便黄而黏、肛门灼热;及风热感冒所致的发热恶风、头痛身痛。
补气和血,健脾理胃,进美饮食,壮健身体,充实四肢,清火化痰,解郁顺气。主病后元气虚弱,脾胃亏损。
健脾益气,和胃渗湿。主脾胃虚弱,食少便溏,四肢乏力,形体消瘦,胸脘痞塞,腹胀肠鸣,面色萎黄,舌苔白腻,脉细缓。现用于慢性胃肠炎、糖尿病、贫血、小儿消化不良、营养不良性水肿,慢性肝炎,慢性肾炎、蛋白尿久不转阴及其它消耗性疾病,辨证属脾胃气虚挟湿者。亦可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等脾虚痰多者。舌淡苔白腻,脉虚缓。
化痰软坚散结。主治瘭疬,瘿瘤,痰核等。
利水渗湿,温阳化气。治外有表证,内停水湿,头痛发热,烦渴欲饮,或水入即吐,小便不利,水湿内停的水肿,泄泻,小便不利,以及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痰饮,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眩或短气而咳者。现用于肾炎、心性水肿、肝硬化腹水、尿潴留,急性肠炎等属水湿内停者。
行气开郁,降逆化痰。主梅核气。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胁满闷,或咳或呕,舌苔白润或滑腻,脉滑或弦。
益气补血,滋补肝肾。用于气血亏虚,肝肾不足,贫血,神经衰弱。
益气,补血,养心。用于心脾不足,气血两亏,形瘦神疲,食少便溏,病后虚弱。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