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方材料 | 人参 肉桂(去粗皮,不见火)川芎 地黄(洗,酒蒸,焙)茯苓(焙)白术(焙)甘草(炙)黄芪(去芦)川当归(洗,去芦)白芍药各等分 |
---|---|
用法用量 | 上药十昧,锉为细末。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枣子2个,同煎至100毫升,不拘时候温服。 |
功能主治 | 温补气血。治诸虚不足,五劳七伤,不进饮食;久病虚损,时发潮热,气攻骨脊,拘急疼痛,夜梦遗精,面色萎黄,脚膝无力;一切病后气不如旧,忱愁思虑伤动血气,喘嗽中满,脾肾气弱,五心烦闷;以及疮疡不敛[方剂汇www.fane8.com],妇女崩漏等。舌淡,脉细弱。 |
临床运用 |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恶性肿瘤放化疗后毒副反应、贫血、虚劳、疮疡不敛、骨折术后肢体肿胀、雷诺综合征,又用于治疗尿失禁、产后身痛、低血压、月经失调等。 |
方解 | 本方主要用于治疗气血两亏,诸虚不足之证。本方是由四君子汤合四物汤再加黄耆、肉桂所组成。方中四君补气,四物补血,更与补气之黄耆和少佐温照之肉桂组合,则补益气血之功更着。惟药性偏温,以气血两亏而偏于虚寒者为宜。临床应用以气血不足、面色苍白、脚膝无力、四肢不温为辨证要点。临床如见纳差,可去熟地黄,或加焦山楂、焦六曲、砂仁、豆蔻;胸闷,加陈皮、木香、瓜蒌;肢冷形寒,加重肉桂剂量等。 |
现代研究 |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方具有显著增强免疫功能,促进特异性抗体生成,活化补体,激活巨噬细胞,以及直接抗癌活性作用;并能增强化疗药物的抗癌作用,明显降低其毒性,以及防治化疗、放疗引起的毒副反应。 |
方歌 | 十全大补最有灵,四物地芍当归芎,人参白术苓炙草,温补气血芪桂行。 |
出处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 |
人参 黄 (蜜炙) 茯苓 白芍药(酒炒) 白术(炒) 当归(酒洗) 甘草(炙)熟地黄 川发汗过多,因而致痉者,此方主之。
川芎(一钱) 归身(二钱) 白芍(三钱酒炒) 熟地(四钱)人参(钱半) 黄 (三钱炙) 白术(二钱半土炒) 茯苓(钱半)
气血双补.十补不一泻法.
虚损之疾,世医例用十全大补汤以补之,其方实为虚损之关键也。方用参 苓术甘草以补气虚,用归芎地黄芍桂以补血少,此方乃为真气
治男子妇人诸虚不足,五劳七伤。此药性温平补,常服生气血,壮脾胃。即前四君子、四物汤内加黄 、肉桂,姜三片、枣二枚。水煎,
人参 肉桂 地黄 川芎 白芍药 茯苓 白术 黄 甘草 当归 乌药 香附(各等分)姜枣水煎。空心温服。每剂一两。
人参 白术(炒) 白芍药(炒) 茯苓(去皮) 黄 (炙) 当归 甘草(炙) 熟地黄 川芎(各一钱) 桂心(二分)痢疾已愈
治气血俱虚,恶寒发热,自汗盗汗,肢体困倦,眩晕惊悸,晡热作渴,遗精白浊,二便见血,小便短少,便泄闭结,喘咳下坠等症。即前
治疮溃脓清。或不溃不敛。皆由元气虚弱。不能营运。服此生血气。壮脾胃。兼补诸虚溃疡发热。或恶寒。或作痛。或脓多。或自汗盗汗
人参 黄 白术 白芍药 茯苓 当归 川芎 甘草 熟地黄(等分) 肉桂(少许)正产之后,气血虚耗者,此方主之。小产者,亦此
和一切气,除一切冷,调中补五脏,益精壮阳道,暖腰膝,去邪气。治吐泻转筋,症癖疼痛,风水毒肿,冷风麻痹。又主中恶心腹痛,蛊毒疰忤鬼气,宿食不消,天行瘴疫,膀胱,肾间冷气攻冲,背膂俯仰不利,及妇人血气攻击,心腹撮痛,并宜服之。
主心气虚弱,惊悸恍偬,喜怒无常。
理气活血,催生下胎,主难产属于气滞血瘀,产时腰腹胀痛剧烈,按之痛甚,宫缩虽强但间隙不匀,久产不下,阴道下血量少,色黯红,面色青紫,精神紧张,烦躁不安,胸闷脘胀,时欲呕恶,舌质黯红,脉涩滞。
治三消。
带下。
外感风寒,内伤食滞,腹泻身疼,黄疸湿泻。
清热解毒,除秽利咽。治白喉、喉痈、喉风、乳蛾。
去毒止痢。主蛊毒痢,肛门脱出。
滋阴潜阳,除烦安神。用于更年期潮热汗出,眩晕耳鸣,烦躁失眠。
益气化湿,疏肝解郁。用于肝郁脾虚型慢性肝炎。证见:胁痛腹胀,痞满纳呆,身倦乏力,大便溏薄,舌质淡暗,舌体肿或有齿痕,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沉弦或沉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