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方材料 | 半夏(汤洗去滑)茯苓 人参 草果 陈皮 甘草 乌梅肉 白术 生姜 枣子各等分 |
---|---|
做法步骤 | 上为锉散,盐少许,腌食顷,厚皮纸襄,水浸湿,慢火煨香熟,焙干。 |
用法用量 | 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煎至210毫升,去滓[方剂汇www.fane8.com],未发前,并进三服。 |
功能主治 | 和胃化痰,治疟。治五脏气虚,喜怒不节,劳逸兼并,致阴阳相胜,结聚涎饮,与卫气相得,发为疟疾。 |
出处 |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六 |
治五脏气虚,喜怒不节,劳逸兼并,致阴阳相胜,结聚涎饮,与卫气相得,发为疟疾,悉主之。兼治瘴疠最效。半夏(汤去滑)茯苓人参
治喜怒不节.饮食过度.劳役兼并.致阴阳相胜.结聚痰饮.与卫气相搏.发为瘴疟.人参半夏(汤泡七次)茯苓(去皮)白术草果(去
治五脏气虚,喜怒不节,致阴阳相胜,结聚涎饮,与卫气相搏,发为疟疾。人参白术茯苓橘红草果仁半夏枣子生姜乌梅(各一钱)甘草(
『主治』疟病胃虚,中夹痰食。『药物』人参、云苓、白术、炙草、陈皮、制夏、草果、乌梅、姜枣。『服法』煎服。
即六君子汤加草果乌梅生姜煎服治五脏气虚喜怒不节劳役兼致阴阳相胜结聚涎饮发疾兼治瘴疟最有神效
健健脾和胃,消食止泻。治脾胃虚弱,食积内停,脘腹痞胀,饮食减少,大便溏薄,苔腻微黄,脉濡弱。
治中寒中湿,呕逆虚弱。
解肌透表,清热解毒,利湿止泻。用于湿热蕴结所致的泄泻腹痛、便黄而黏、肛门灼热;及风热感冒所致的发热恶风、头痛身痛。
泻火解毒,燥湿泄热。治邪火内炽,迫血妄行,吐血,衄血,便秘溲赤;三焦积热,眼目赤肿,口舌生疮,外证疮疡,心胸烦闷,大便秘绪;湿热黄疸,胸中烦热痞满,舌苔黄腻,脉数实者。
健脾益气,和胃渗湿。主脾胃虚弱,食少便溏,四肢乏力,形体消瘦,胸脘痞塞,腹胀肠鸣,面色萎黄,舌苔白腻,脉细缓。现用于慢性胃肠炎、糖尿病、贫血、小儿消化不良、营养不良性水肿,慢性肝炎,慢性肾炎、蛋白尿久不转阴及其它消耗性疾病,辨证属脾胃气虚挟湿者。亦可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等脾虚痰多者。舌淡苔白腻,脉虚缓。
养脾健胃,开郁消食。用于脾胃虚弱、水土不服引起的消化不良,饮食积滞,脘腹胀满,嗳气吞酸,腹泻,食欲不振,面黄肌瘦。
益气,补血,养心。用于心脾不足,气血两亏,形瘦神疲,食少便溏,病后虚弱。
消食导滞,除积消胀,调理肠胃。用于脘腹胀满,积食不化,嗳腐纳差。
化痰软坚散结。主治瘭疬,瘿瘤,痰核等。
温肾补虚。用于肾虚腰痛,夜尿频多,病后虚弱,头晕眼花,疲倦乏力。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