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 | 半夏一升,厚朴三两,茯苓四两,生姜五两,干苏叶二两。 |
---|---|
用法 |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 |
功用 | 行气开郁,降逆化痰。主梅核气。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胁满闷,或咳或呕,舌苔白润或滑腻,脉滑或弦。现常用于癔病、胃神经官能症、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食道痉挛等属气滞痰阻者。 |
运用 | 若气郁较甚者,可酌加香附、郁金助行气解郁之功;胁肋疼痛者,酌加川楝子、玄明索以疏肝理气止痛;咽痛者,酌加玄参、桔梗以解毒散结,宣肺利咽。 |
方解 | 本方主治梅核气是由情志不畅,痰气互结咽喉所致。情志不畅,肝气郁结,致肺胃宣降失常,聚津为痰,气郁痰阻,互结于咽喉,故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胁满闷;痰气上逆,肺、胃失和,则或咳或呕;舌苔白润或滑腻,脉滑或弦,均为痰阻气滞之征。气不行则郁难开,痰不化则结难散,故治宜化痰、行气兼顾,使气行则郁开,痰化则结散。方中半夏化痰开结,降逆和胃,重在降逆;厚朴下气除满,以散胸中滞气,重在行气,二者相伍,一化痰结,一行气滞,痰气并治,使痰降则气行,郁开则痰降,共为君药。茯苓渗湿健脾,助半夏祛湿化痰;苏叶芳香宣肺,顺气宽胸,宣通胸中之郁结之气,助厚朴顺气宽胸,共为臣药。生姜和胃降逆止呕,且制半夏之毒,为佐药。五药辛苦合用,辛以开结,苦能降逆,温以化痰,共奏行气散结,降逆化痰之功。全方辛苦合用,辛以行气散结,苦以燥湿降逆,使郁气得疏[方剂汇www.fane8.com],痰涎得化,则痰气郁结之梅核气自除。 |
方歌 | 半夏厚朴与紫苏,茯苓生姜共煎服;痰凝气聚成梅核,降逆开郁气自舒。 |
提示 | 方中多辛温苦燥之品,仅适宜于痰气互结而无热者。若见颧红口苦、舌红少苔属于气郁化火,阴伤津少者,虽具梅核气之特征,亦不宜使用本方。 |
出处 | 《金匮要略》卷下 |
《兰室秘藏》卷上:半夏厚朴汤 | |
组成 | 红花5厘,苏木5厘,吴茱萸1分,干生姜1分,黄连1分,木香2分,青皮2分,肉桂3分,苍术3分,白茯苓3分,泽泻3分,柴胡3分,陈皮3分,生黄芩3分,草豆蔻仁3分,生甘草3分,京三棱4分,当归梢4分,猪苓4分,升麻4分,神曲6分,厚朴8分,半夏1钱,桃仁7个,昆布少许。 |
---|---|
用法 | 服广茂溃坚汤二服之后,中满减半,止有积不消,再服此药。渴,加葛根3分。 |
功用 | 消胀化积。主中满腹胀,内有积聚,坚硬如石,其形如盘,令人不能坐卧,大小便涩滞,上喘气促,面色萎黄,通身虚肿。 |
出处 | 《兰室秘藏》卷上 |
《直指附遗》卷七:半夏厚朴汤 | |
组成 | 半夏(汤泡7次)1钱,厚朴(姜汁制)1钱,山栀子(去皮,炒黑)1钱,川黄连(姜汁炒)1钱,广陈皮(去白)8分,茯苓(去粗皮)8分,甘草(生用)3分,黑枳实(麸炒)1钱,苍术(泔浸,炒)8分,泽泻5分,香附子5分,青皮5分,当归6分,白豆蔻6分。 |
---|---|
用法 | 上(口父)咀。用水1钟半,加生姜3片;煎8分,不拘时候服。 |
功用 | 翻胃吐痰,胸满肋痛,嘈杂吐涎。 |
出处 | 《直指附遗》卷七 |
患者七八之年,症见“咽痒、干咳、异物感,偶有少量白色黏痰”,且“平素急躁易怒、性情忧郁”,结合舌脉,辨证为肝郁痰阻兼以化火,故以柴胡疏肝散、半夏厚朴汤加减,并予清肝之龙胆草、栀子,患者口干胸闷,此为痰热蕴结于胸之象,予天花粉、瓜蒌皮清热生津、化痰宽胸。服7剂后患者诸症缓解,再服5剂而安。
情志之病,涉及五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黄师认为,本例患者憋闷、唿吸困难、胃中嘈杂、夜寐欠安,而相关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结合舌脉,显系肝郁气滞、肺气痹结之征。治以疏肝行气,开泄除满。
情志之病,久郁则易聚湿生痰,痰气互结,形成梅核气。宋代《仁斋直指方》指出:“梅核气者,窒碍于咽喉之间,咯之不出,回之不下,如梅核状者是也。始因恚怒太过,积热蕴隆,乃成历痰郁结,致有斯疾耳。”可见梅核气的“历痰郁结”非一日之过,黄师认为本例患者长期情志内郁,影响气机流通,聚湿生痰,咽中炙脔,梗噎不适促成了典型的梅核气之征。
本案患者为中年女性,形体消瘦,项背部酸痛及眩晕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兼见长时间俯卧位后眩晕加重,食欲差,夜寐欠安,是气血亏虚的典型表现。另患者偶见轻度腹胀、恶心、干呕,伴情志不舒,舌淡、舌边有齿痕、苔少,脉弦细,故肝肾不足、脾胃虚弱为核心病机,兼有肝气郁结、痰浊上扰。
阳气虚弱的人一般易出现腰背冰冷,而痰饮患者的背部冰冷与阳虚的冰冷不一样,仲景描述是“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如掌大。”此患者乃脾肾阳虚的体质,加之人流术后护养不当,遭受风邪,故而出现腰背部冰冷呈游走性,乃因风善行数变之性。
患者以吞咽困难为主症求诊,很多医生首先想到的是食管癌,但胃镜诊断为食管中断痉挛,浅表性胃炎。按照中医分证施治很难想到柴胡桂枝干姜汤,但如果根据六经辨证,不难想到少阳阴证即厥阴阳微结,既然是厥阴阳微结,便可径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正如经方名家冯世纶教授指出:“若津液伤的严重,出现阳微结,下寒明显,则呈现半表半里阴证,就该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方,非他莫属”。
止血镇痛,祛瘀生新。用于瘀血阻滞、血不归经之各种血证及瘀血肿痛,如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支气管扩张出血,肺结核咯血,功能性子宫出血,外伤及痔疮出血,妇女月经不调,经痛,经闭及月经血量过多,产后瘀血,胃
破血下瘀。治下焦蓄血证。少腹急结,小便自利,神志如狂,甚则烦躁谵语,至夜发热;以及血瘀经闭,痛经,脉沉实而涩者。现常用于急性盆腔炎、胎盘滞留、附件炎、肠梗阻、子宫内膜异位症、急性脑出血等属瘀热互结下焦
妇人气血虚弱,血海寒冷,经水不调,或时心腹疼痛,或下白带如鱼脑髓,或似米泔色,错乱不分,信期每月淋沥不止,面色萎黄,四肢无力,头目眩晕,肌体羸瘦。
化瘀止血,活血止痛,解毒消肿。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吐血、咳血、便血、痔血、崩漏下血,手术出血,疮疡肿毒及软组织挫伤,闭合性骨折,支气管扩张及肺结核咳血,溃疡病出血,以及皮肤感染性疾病。
行气温中,健脾开胃,止痛消胀。用于脾胃虚寒引起的胃脘痛和消化不良。
散风消炎,宣通鼻窍。用于鼻渊,鼻塞,流涕,前额头痛;鼻炎,鼻窦炎及过敏性鼻炎。
清热燥湿,清上止痛。主治雷头风,症见头痛,耳响如闻雷,头面泛起疙瘩,脉浮弦,苔薄白。
行气健脾,消积导滞,清热利湿。用于脾虚食滞所引起的消化不良,精神疲倦。
有一些效果。空调是一种家用电器,从作用上来说,空调的作用主要是调节室温,若室内甲醛含量较高的话,开空调也可以起到除甲醛的作用,但是开空调除甲醛的价格比较高,而且使用的时候人不要待在里面,综合来说,开空
乌梅和陈皮可以一起泡水喝。二者合用具有以下几种功效:1、具有涩肠止泻的功效,可以治疗脾胃虚寒引起的久泻不止。2、可以清热生津,对于津液不足的患者,具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可以治疗虚热消瘦的症状。3、
两次或者两次以上。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是诊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最重要的手段,通常情况下可以取鼻咽拭子或者咽拭子的标本进行核酸的检测,有的时候也会取患者的痰液或者肺泡灌洗液的标本去做核酸的检测。无论是哪一
黄精是一种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有养阴润肺、补脾益气、滋肾填精等功效的中药材,因此女人吃黄精,对以下不适都可起到缓解作用。1、阴虚劳嗽、燥咳黄精的性味甘平,能养阴润肺又能益气,因此对于阴虚劳嗽、
不是躺着就是坐着每个女人怀孕以后都是家里的皇太后,被伺候的舒舒服服的,平时剥个橘子都得老公来,可是孕晚期的你就得适量活动了,可以经常饭后散散步,洗个水果什么的还是可以的,可以帮助孕妇好生产。但家务活记
高龄产妇仍建议以自然产为主,除非胎位不正或有其他无法自然产的问题。如果只是因为怕痛,还是可以采自然产并使用减痛分娩。其实「高龄」与「是否必须采剖腹产」并没有绝对的关系,仍可能因人而异,更何况高龄也可细
利水消肿茯苓有利水渗湿的功效,适用于水肿等病症,《本草纲目》中记载绿豆“治痘毒,利肿胀,绿豆有利尿明目的作用,两者同食,利水消肿药效更佳。清凉解毒绿豆含有鞣质、黄酮类化合物和绿豆蛋白等有效成分,有解毒
可以晒太阳。对于新鲜的肉苁蓉来说,其中含有较多的水分和营养成分,很容易会滋生微生物发生变质的情况,所以对于采摘回来的肉苁蓉来说,一般需要将其置于太阳下晾晒,直至水分被晒干,然后再进行保存。但是在晾晒的
黄某,女,47岁,2021年6月26日就诊。主诉味觉消失月余。月余前突发味觉消失,伴腹胀、咽喉略梗。望诊见头发枯黄,面色少华。脉细,舌暗红、舌苔白腻,咽略红。笔者约20年前受示于《金匮·肺
韩某,女,70岁。2017年3月22日初诊。患“慢性萎缩性胃炎”1年。近1年来,患者咽中如堵,吞咽不畅,进食无阻,喉间呃呃连声,反酸,嗳气,两胁胀满,胃脘不适,情志不遂或独处时症状加重,纳
姜某,女,44岁。2016年12月20日初诊。咽中似有梅核梗,吐之不出,咽之不下,情志不畅则加重,咳嗽有痰,干食无妨,胃脘胀满,食后为甚,时有嗳气反酸,大便尚调,平素性情急躁,舌苔白腻,脉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全部评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