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方材料 | 麻子仁二升,芍药半斤,枳实(炙)半斤,大黄(去皮)一斤,厚朴(炙,去皮)一尺,杏仁(去皮、尖,熬,别作脂)一升 |
---|---|
用法用量 | 上六味,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0丸,日三服,渐加,以知为度。 |
功能主治 | 润肠通便。治肠胃燥热之便秘证。大便干结,小便频数,舌红少津,脉细数。 |
临床运用 | 本方是润肠通便的常用方,以大便干结难下,时间较久,病势较缓为辨证要点。常用于治疗习惯性便秘、老人与产后便秘、痔疮便秘等属肠胃燥热者。 |
方解 | 本方证为肠胃燥热,脾津不布所致。其证在《伤寒论》中称之为“脾约便秘”。系由肠胃燥热,脾受约束,津液不布,但输膀胱,则小便频数;肠失濡润,致大便秘结。治宜润肠药与泻下药同用。方中火麻仁润肠通便[方剂汇www.fane8.com],为君药。杏仁入肺与大肠经,上肃肺气,下润大肠,以降肺润肠;白芍养阴敛津,柔肝理脾,共为臣药。大黄苦寒泄热,攻积通便;枳实下气破结;厚朴行气除满,共用以加强降泄通便之力,同为佐药。本方以蜂蜜为丸,取其甘缓润肠,既助麻子仁润肠通便,又缓小承气汤攻下之力,兼为使药。本方特点:泻下药与润肠药并用,攻润结合,体现润下之法;用丸小量渐加,意在缓下,故为缓下之剂。 |
方歌 | 麻子仁丸治脾约,枳朴大黄杏芍决,胃热津枯便难解,润肠通便功效确。 |
提示 | 本方虽属润肠缓下之剂,但仍有一定的攻下破气作用,故对老人、体虚而内无邪热的便秘,以及孕妇及血虚津亏便秘,均应慎用。 |
出处 | 《伤寒论》 |
温阳散寒,止咳疗嗽。新久咳嗽。
消食化积。适宜于消化不良的患者,尤其是小儿食积者食用,也可作为降血脂、活血、散疲思者的食疗膳食。
服百日面白如桃李色,耳目聪明,邪气荡除,去魂还复。主癞病。
治妇人气血不足,子藏虚冷,以致怀孕之后,胎不坚固,多次堕胎者。
寒疟,但寒少热,腰疼足冷。厥疝,厥逆心痛,足寒,诸饮食吐不下。
妊娠注下不止。
心肾不足,体热盗汗,健忘遗精,及服热药过多,上盛下虚,气血不降,小便赤白,稠浊不清。常服镇益心神,补虚养血,益丹田,秘精气。
感冒风寒,食积气滞,恶心呕吐。
大头瘟。项肿腮大,形如虾蟆。
补益肝肾,养血安神。适用于肝肾亏虚所致的健忘失眠,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神倦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