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 | 川芎、龙脑薄荷(叶,焙干)各2.35千克,细辛(洗)150克,防风(去苗)780克,桔梗3.12千克,甘草(爁)1.09千克。 |
---|---|
制备 | 上药研为细末,炼蜜搜和,每45克,分作50丸。 |
用法 | 每服一丸,细嚼,食后及临卧时用腊茶清送下。 |
功用 | 疏风化痰,利咽喉,清头目。主头痛眩晕,心忪烦热,颈项紧急,肩背拘倦,肢体烦疼,皮肤瘙痒,头昏目疼,鼻塞声重,面上游风,状如虫行。 |
出处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 |
《会约医镜》卷八:川芎丸 | |
组成 | 川芎 苏薄荷叶各105克 防风36克细辛7.5克 |
---|---|
制备 | 上药研末,蜜和为丸,每丸重15克。 |
用法 | 临卧用茶嚼下。 |
功用 | 清上利膈。主膈上风痰。 |
出处 | 《会约医镜》卷八 |
《类证治裁》卷五:川芎丸 | |
组成 | 川芎120克 天麻30克 |
---|---|
制备 | 上药研末,蜜和为丸,每30克作10丸。 |
用法 | 以1丸细嚼,茶、酒任下。 |
功用 | 主首风因于新沐,汗多恶风者。 |
出处 | 《类证治裁》卷五 |
《局方》卷一:川芎丸 | |
组成 | 川芎75两,龙脑75两,薄荷叶(焙干)75两,细辛(洗)5两,防风(去苗)25两,桔梗100两,甘草(爁)35两。 |
---|---|
制备 |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1两半,分作50丸。 |
用法 | 大川芎丸(《法律》卷五)。 |
功用 | 消风壅,化痰涎,利咽膈,清头目。主头痛旋运,心忪烦热,颈项紧急,肩背拘倦,肢体烦疼,皮肤瘙痒,脑昏目疼,鼻塞声重,面上游风,状如虫行。 |
出处 | 《局方》卷一 |
方出《续本事》卷四,名见《普济方》卷七十二:川芎丸 | |
组成 | 川芎、荆芥、天麻、川乌、乌药、羌活、黑牵牛(炒)、川当归、金钗、石斛各等分。 |
---|---|
制备 |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豆大,朱砂为衣。 |
用法 | 《普济方》有茯苓。 |
功用 | 肾经虚冷,眼目昏暗,或赤痛肿痒。 |
出处 | 方出《续本事》卷四,名见《普济方》卷七十二 |
《杨氏家藏方》卷十一:川芎丸 | |
组成 | 石菖蒲半两,桔梗(去芦头)1两,荆芥穗1两,薄荷叶(去土)1两,川芎1两,牛蒡子(炒)1两,甘草(炙)半两。 |
---|---|
制备 | 上为细末[方剂汇www.fane8.com],炼蜜为丸,每1两作15丸。 |
用法 | 每服1丸,食后、临卧含化。 |
功用 | 咽喉不利,音声不出,及风热上壅,面赤鼻塞,不闻香臭。 |
出处 | 《杨氏家藏方》卷十一 |
《普济方》卷五十七:川芎丸 | |
组成 | 草乌(生用)半两(去皮尖),苍术(生)1两,川芎(生用)2两。 |
---|---|
制备 | 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
用法 | 每服10丸,食后茶清送下。 |
功用 | 脑泻臭秽。 |
提示 | 服药后,忌一时久热食。 |
出处 | 《普济方》卷五十七 |
《普济方》卷七十五:川芎丸 | |
组成 | 川芎2两,防风1两,菊花1两,羌活1两,天麻1两,甘草1两,荆芥穗4两。 |
---|---|
制备 |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
用法 | 细嚼,茶清送下。 |
功用 | 风毒上攻头目,两眼黑花,怕风多泪。 |
出处 | 《普济方》卷七十五 |
《普济方》卷四十六引《本事》:川芎丸 | |
组成 | 川芎1分,甘菊花1分,细辛1分,白术1分,白芷1分。 |
---|---|
制备 | 上为细末,蜡为丸,如黍米大。 |
用法 | 夜纳1丸,日中1丸,早1丸。 |
功用 | 头风冷泪。 |
出处 | 《普济方》卷四十六引《本事》 |
《永乐大典》卷一一四一三引《大方》:川芎丸 | |
组成 | 川芎1两,羌活1两,天麻1两,旋覆花1两,秦皮1两,南星1两,藁本1两(末),黑牵牛6两(取末2两,余者不用)。 |
---|---|
制备 | |
用法 | 每服30丸,食后盐酒送下。 |
功用 | 远年近日,风毒气眼,昏暗赤涩内生疮,翳膜遮障不明。久新偏正头疼,眼目束小,夹脑风下注,多见黑花。 |
出处 | 《永乐大典》卷一一四一三引《大方》 |
《会约》卷八:川芎丸 | |
组成 | 川芎3两半,苏薄荷叶3两半,防风1两2钱,细辛2钱半。 |
---|---|
制备 | 炼蜜为丸,每丸5分重。 |
用法 | 临卧茶嚼服下。 |
功用 | 清上利膈。主肝经风痰。 |
出处 | 《会约》卷八 |
《续本事》卷五:川芎丸 | |
组成 | 川芎2两(细锉,慢火熬熟),川大黄2两(蒸令极熟)。 |
---|---|
制备 | 上药焙干为末,用不至皂角5-7挺,温水揉汁,绢滤去滓,瓦器中熬成膏,和前2味为丸,如绿豆大。 |
用法 | 小川芎丸(《法律》卷五)。 |
功用 | 膈上有痰。 |
出处 | 《续本事》卷五 |
消风壅,化痰涎,利咽膈,清头目。治头痛眩晕,心忪烦热,颈项紧急,肩背拘蜷,肢体烦疼,皮肤瘙痒,脑昏目疼,鼻塞声重,面上游风,状如虫行。川芎 龙脑薄荷叶(去土。各七十五两) 桔梗(一百两) 细辛(洗,五
即芎辛汤加防风薄荷桔梗为末炼蜜丸如芡实大食后临卧茶清细嚼一丸消风壅化痰涎膈清头目治头痛旋眩心忪烦热颈项紧急肩背拘倦肢体烦疼皮肤瘙痒脑昏目疼鼻塞声重面风状如虫行
川芎一斤天麻四两(用郓州者)上为末,炼蜜为丸,每两作十丸,每服一丸,细嚼食后,茶酒下。
治咽喉不利,音声不出。及风热上壅,面赤鼻塞,不闻香臭。石菖蒲(半两)桔梗(去芦头)荆芥穗蒲荷叶(去土)川芎牛蒡子(炒。以上五味各一上件为细末,炼蜜和丸,每一两作一十五丸。每服一丸,含化,食后、临卧。
清洗干净。番石榴中含有较多的糖类物质,在生长过程中比较容易长虫,所以很多果农会在番石榴上喷洒农药以保证其正常生长,因此,番石榴的皮上可能会有灰尘及农药残留,如果将番石榴带皮一起吃的话,就要将番石榴的皮
1.血糖升高茯苓的淀粉含量是非常高的,而淀粉在体内会被转化为糖分,所以可能会有升高血糖的作用。2.排尿增多茯苓还具有利尿的作用,所以可能会增加排尿,促使体内水分的排出。3.消化不良茯苓中含有丰富的淀粉
茵陈洗澡不能去小孩黄疸。茵陈是可以煮水洗澡的,但是煮水洗澡只对皮肤表面的细菌有杀灭作用,可以防止宝宝湿疹,同时增强宝宝肌肤的抵抗力,对于促进体内胆红素的代谢并没有任何的帮助,因此洗澡不能去小孩黄疸。
可以,但要适量。茯苓薏仁水中薏仁是寒凉的,对于湿寒体质的患者来说,其体内寒气是比较重的,但由于茯苓薏仁水具有一定祛湿作用,因此湿寒体质是可以适量喝的,但要注意适量,避免加重自身体内寒气,导致身体出现腹
5-10年左右。陈皮是由新鲜桔子皮晒制而成,并且晒制时间越久营养价值会越高。像1-3年左右的陈皮被称为新皮,此时是陈皮的初级阶段,药效还未完全散发,但口感比较好,像这样的陈皮更适合用来做菜。晒制时间在
一般是可以的,但实际根据每个医院的标准为主。做核酸检测需要带身份证,主要是为了实名制,这样才可以实时跟进相关的核酸检测情况,如果网了带身份证,那么一般是可以使用电子身份证的,能够证明自己的身份就可以了
1、金银花泡茶至少两个小时以上才会发生变绿现象,大家不用担心。金银花变绿主要是它含有一种有机酸,叫做绿原酸。绿原酸有可能会随着时间的延长,接触大量空气以后就会氧化,用热水冲泡以后水的颜色就会变成绿色。
生半夏的功效主要是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临床上应用半夏特别是生半夏,可以用来治疗镇痛、镇咳、化痰、镇吐以及可以对肝胆进行调整,特别可以治疗胆囊炎,可以改善心律失常,对于肿瘤也有一定的抵抗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