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 | 黄连四两(12克)、黄芩二两(6克)、芍药二两(6克)、鸡子黄二枚、阿胶三两(9克)。 |
---|---|
用法 | 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纳胶烊尽,小冷,纳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七合,每日三次。 |
功用 | 滋阴降火,除烦安神。主治阴虚火旺、心肾不交之失眠症,症见心烦失眠、口燥咽干、腰膝酸软或遗精,舌尖红,脉细数。邪火内攻,热伤阴血,下利脓血。现常用于顽固性失眠症、神经衰弱、焦虑性神经官能症、慢性溃疡性口腔炎、失音、支气管扩张咯血、青春期子宫出血、肺结核、梦遗、阳痿等证属阴虚火旺者。 |
运用 | 若肾阴虚甚者,可加枸杞子、女贞子以育阴滋肾;若心胸烦热较甚者,加栀子、竹叶以清心火;如大便干者,加麻仁、麦冬以滋阴润燥生津;若失眠甚者,加酸枣仁、柏子仁以滋补阴血安神;整夜不寐或稍人眠即多梦者,加朱茯神、菖蒲、远志以交通心肾、宁心安神。 |
方解 | 本方证是以肾阴亏虚,心火亢盛,心肾不得相交为主要病机的病症。其多由素体阴虚,复感外邪,邪从火化,致阴虚火旺而形成的少阴热化证。少阴属心肾,心属火,肾属水。肾水亏虚,不能上济于心,心火独亢于上则心中烦、不得卧;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腰膝酸软或遗精,舌尖红少苔,脉细数均为阴虚火旺之象。本证心火独亢,肾水亏虚,治应泻心火、滋肾阴、交通心肾。方中重用味苦之黄连、黄芩泻心火,使心气下交于肾,正所谓“阳有余[方剂汇www.fane8.com],以苦除之";配伍味甘之芍药、阿胶、鸡子黄滋肾阴,使肾水上济于心,正所谓“阴不足,以甘补之”。诸药合用,心肾交合,水升火降,共奏滋阴泻火,交通心肾之功,则心烦自除,夜寐自安。本方苦寒与咸寒并进,降火与滋阴兼施,邪正兼顾,为泻火滋水,交通心肾之要剂。 |
研究 | 临床报道黄连阿胶汤可治疗慢性口疮、口腔扁平苔藓、神经性晕厥、慢性疲劳综合征、口干综合征、眩晕、脏躁、头痛、牙痛、手足心发热症等属于阴虚火旺、心肾不交者。实验研究表明,本方具有抗焦虑、安神、减轻肾小管和肾小管间质损伤、降低顺铂肾毒性、减轻炎症反应等作用。 |
方歌 | 黄连阿胶鸡子黄,黄芩芍药不可忘;滋阴泻火清虚热,交通心肾效力彰。 |
提示 | 方中鸡子黄为血肉有情之品,擅长养心滋肾,需生用;纯实火所致的不寐证非本方所宜。 |
出处 | 《伤寒论》 |
《镐京直指》卷二:黄连阿胶汤 | |
组成 | 川黄连1钱,中生地黄5钱,炙甘草8分,炒地榆3钱,阿胶珠3钱,炒黄芩2钱,当归6钱,生白芍5钱。 |
---|---|
功用 | 春温内陷,赤痢伤阴。 |
出处 | 《镐京直指》卷二 |
《万氏女科》卷二:黄连阿胶汤 | |
组成 | 黄连1钱(炒),阿胶(炒)1钱,木香7分,干姜(炒)5分,人参1钱,白术1钱,茯苓1钱,炙草5分,乌梅3个。 |
---|---|
用法 | 加生姜、大枣,水煎,食前服。 |
功用 | 清热和胎。主妊娠痢久不止。 |
出处 | 《万氏女科》卷二 |
本例平素扰郁,暗耗肝肾之阴,肝炎虽愈,阴虚尚存。肝肾阴虚,水亏火旺,扰动阴络而便血,用黄连阿胶汤药证合拍,故服4剂而愈。
朱某,男,8岁,学生,1977年9月3日入院。患乙脑经救治转危为安,然纳差,大便不解,邀余会诊。诊见:心烦不寐,唇焦面红,渴喜冷饮,四肢微微抽动,小便黄少,舌红、苔少,脉沉细而数。脉证合参,证属阴虚动风之候。拟黄连阿胶汤加减。处方:黄连4.5g,黄芩6g,白芍9g,阿胶9g,鸡子黄2枚,生牡蛎15g。加水1200ml,先煮黄连、黄芩、白芍、牡蛎,取汁400ml,去渣,纳阿胶(烊化),再入鸡子黄搅匀
白某,女,46岁,1978年10月18日初诊。诉患神经官能症8年。遍服安神镇静之剂少效。半月前,彻夜不眠,难以入睡,头晕耳鸣,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沉细数。脉证合参,证属肾水不足,心火独亢。治以交通心肾。黄连阿胶汤加减。处方:黄连4.5g,黄芩6g,白芍、阿胶(烊化)各9g,鸡子黄(兑服)1枚,肉桂末(冲服)2g。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1剂,夜能入睡2~3小时,继进3剂,诸症
黄连阿胶汤始见于《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原书主治“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本方主治少阴热化证,何谓少阴热化证?
《伤寒论》云:“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少阴病,乃心肾同病,少阴热化证,此下焦肾水亏虚,不能上济心火,心火妄动出现心烦不寐。宗仲景之法,当以黄连、黄芩清上焦火热,白芍、阿胶等物以填补肝肾阴血,阴生火降则神自安和。
余某,女,54岁,1974年4月17日初诊。诉平素忧郁,曾患肝炎治愈。1周前大便下血,先便后血,血色深红,量不多,小腹微痛。伴咽干口燥,心烦少寐,手足心热,形体消瘦,头昏目眩。舌红、少苔,脉细数。大便常规检查:红细胞(+++);隐血试验阳性;胃肠钡餐检查未发现异常。证属肝肾阴虚,水亏火旺,扰动阴络。拟黄连阿胶汤加减。处方:黄连4.5g,黄芩6g,阿胶(烊化)、白芍各9g,鸡子黄(兑服)1枚。每日1
治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者主之。黄连(四两) 黄芩(一两) 芍药(二两) 阿胶(三两) 鸡子黄(二枚)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纳胶烊尽,小冷,纳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七
黄连四两黄芩一两芍药一两阿胶三两鸡子黄二枚上五味,以水五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法〕,纳胶烊尽小冷〔法〕,纳鸡子黄搅令芩、连,泻心也;阿胶、鸡子黄养阴也;各举一味以名其汤者,当相须为用也。少阴病烦
治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四两)黄芩(一两)芍药(二两)鸡子黄(二枚)阿胶(三两)上五味,以水五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内胶烊尽,小冷,内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
黄连(四两)黄芩(二两)芍药(二两)阿胶(三两)鸡子黄(二枚)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三物,煮取二升,去渣,纳胶烊尽,小冷,纳鸡子黄,小冷而纳鸡子黄,则不至凝结而相和。搅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少阴病
治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心中烦而不得卧者。黄连(四两)黄芩芍药(各二两)阿胶(三两)鸡子黄(二枚)水六升,先煮芩、连、芍则不致凝结而
(《医方集解》引王好古方)治伤寒热毒入胃,下利脓血者。黄连(炒四两)黄柏阿胶(炒各一两)山栀(五钱)每服四钱,水煎服。
张某,男,26岁。素体壮鲜病,近苦于婚姻大事诸多不顺,百忧汇集,万绪纷来,致心烦失眠。初,翻转时许尚可入梦。后,通宵达旦难以成寐。头疼脑涨,耳内蝉鸣。服安定等镇静药,量小无济于事,量大亦仅寐两三小时。
黄连(四两)黄芩(一两)芍药(二两)鸡子黄(二枚)阿胶(三两)上五味。以水五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内胶烊尽。小冷。内鸡子黄。扰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成注云。阳有余。以苦除之。黄芩黄连之苦以除
活血化瘀,芳香开窍,理气止痛。主冠心病胸闷,心绞痛。
温脾胜湿。主寒湿下侵之肾著。腰部冷痛沉重,但饮食如故,口不渴,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沉迟或沉缓。现常用于治疗寒湿腰痛、慢性盆腔炎、尿频症等病症。
益气健脾,柔肝软坚,化瘀散结。主治: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肝郁脾虚、瘀血阻络证)。
益气养阴,滋脾补肾。主治消渴症,用于Ⅱ型糖尿病。
和胃制酸,理气止痛。用于胃气不和引起的胃烷胀闷、疼痛、反酸、吞酸等症,急慢性胃炎,胃
助气固精,保镇丹田,活血驻颜,长生不老。主
养心安神,补气益血。用于神经衰弱,失眠健忘,食少体倦,气短多汗等症。
治消化不良。
1、脐带未脱落肚脐出血(1)腹压升高引起出血当宝宝哭闹不止,腹压持续升高,而宝宝脐带部位的血管处于不完全开放状态,就可能引起少量的出血。(2)摩擦引起出血部分宝宝的脐带出血是因为父母在给宝宝换洗衣服的
绿豆味甘性凉,归心、肝胆经,其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蛋白质、糖分以及多种矿物质成分,具有一定清热、祛湿等作用,但单吃绿豆去湿气效果有限。可以将绿豆和以下食材一起吃增加祛湿作用薏米薏米是禾本科薏苡属植物,
1、阴虚火旺陈皮的性质偏温性,具有燥湿的作用,因此对于一些阴虚火旺的人群来说不建议服用泡陈皮,以免体内火气过大出现身体不适的症状。2、服药期间陈皮中所含的一些成分可能会与一些药物发生反应,因此对于正在
沃柑营养价值是很高的,适量吃具有以下好处止咳化痰沃柑口感甘甜,其中含有大量的挥发油、柠檬烯等物质,适量吃可以促进人体呼吸道黏膜分泌,有利于痰液排出,具有一定止渴化痰的作用。理气消食沃柑中含有大量的橘皮
从健康的角度来说,建议打新冠疫苗后不要抽烟。抽烟有害健康是全人类的共识,打新冠疫苗后,身体会缓慢的吸收药物,建立起防护机制,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抽烟,有可能会加重接种新冠疫苗后产生的头晕、恶心等不适的症状
用温水。在用生理盐水洗鼻子的时候既不建议用冷水也不建议用温度太高的水,不然就有可能会因为刺激太大而加重鼻粘膜充血的情况。如果要洗鼻子的话那么建议可以用接近人体体温的温水来进行冲洗,这样可以避免对鼻子造
牛蒡根是一种性味苦、寒,有祛风热、消肿毒功效的药材,并且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糖、膳食纤维、叶酸、维生素、矿物质等多种营养成分,因而牛蒡根不仅可以治病,还可以当做保健食材食用,但牛蒡根毕竟是一
不少家长不了解这种情况,一发现婴儿四肢发凉,就误以为婴儿受寒怕冷,马上将婴儿紧紧包裹起来,结果使得婴儿的体温得不到及时散发而越升越高,甚至发生高烧、抽搐。如体温超过38.5度,孩子发烧时,不要退热过快
朱某,男,58岁。1987年3月25日初诊。主诉:反复失眠20余载。患者长年夜不能寐,时轻时重,甚则彻夜不寐,胃部不适,下肢浮肿,近来较着,阳入于阴则寐,阴入于阳则寤,阴阳失于调和,则心神
李某,男,43岁。诉1978年10月,无明显诱因而自觉双下肢发凉。厂医诊为肾阳虚证,用了金匮肾气丸、虎骨酒,青娥丸等大量温补之药,而病情未能控制,仍逐渐发展。冷感向上至腰部,向下则冷至足心
王某某,男,56岁。1981年5月12日初诊。主诉:心前区闷痛反复发作4年,加重1周。患者4年前出现心前区闷痛,有时心痛彻背,有时胸痛至腋,劳累后和情绪激动时症状加重,持续5~30min后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