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 | 薯蓣(山药)三十分(30克),当归、桂枝、神曲、干地黄、大豆黄卷各十分(各10克),甘草二十八分(28克),人参、阿胶各七分(各7克),川芎、芍药、白术、麦门冬(麦冬)、防风、杏仁各六分(各6克),柴胡、桔梗、茯苓各五分(各5克),干姜三分(3克),白蔹二分(2克),大枣一百枚(100个)。(为膏) |
---|---|
用法 | 上药二十一味,研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每次1丸,空腹时用酒送下。 |
功用 | 补气养血,疏风散邪。治虚劳气血俱虚,阴阳失调,外兼风邪,头晕目花,消瘦乏力,心悸气短,不思饮食,骨节酸痛,微有寒热,舌淡苔白,脉沉细。现常用于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慢性荨麻疹、慢性肾炎等病症。 |
方解 | 方中重用山药,味甘性平,健脾胃,补虚损。《本经》谓其“主伤中,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强阴”。兼擅补虚祛风之长,故为方中之主药;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干姜益气温阳;又用神曲、豆黄卷作为辅助药,寓消于补[方剂汇www.fane8.com],使补不碍胃,振奋生化之源;地黄、白芍、当归、川芎、麦冬、阿胶滋阴养血,与补气药相配伍,则为气血并调,气旺则血生;而桂枝、柴胡、防风、白蔹等,主要用以升阳达表,驱除风气;杏仁、桔梗升降气机;大枣养胃生津;酒服以助药势。 仲景故为虚劳诸不足而带风气百疾,立此薯蓣丸之法,方中以薯蓣为主,专理脾胃,上损下损,至此可以撑持,以人参、白术、茯苓、干姜、豆黄卷、大枣、神曲、甘草,助之除湿益气,而中土之令得行矣;以当归、川芎、芍药、地黄、麦冬、阿胶,养血滋阴;以柴胡、桂枝、防风,升邪散热;以杏仁、桔梗、白蔹,下气开郁,惟恐虚而有热之人,滋补之药上拒不受,故为散其邪热,开其逆郁,而气血平顺,补益得纳,亦至当不易之妙术也。(《金匮要略方论本义》)。 |
研究 | 近期临床报道也见于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小儿变应性鼻炎、心功能减退等病症。早期文献报道本方,治疗肺结核、反复感冒、外伤经久不愈,又用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慢性荨麻疹、白内障、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病症。 |
方歌 | 三十薯蓣二十草,三姜二敛百枚枣,桔茯柴胡五分匀,人参阿胶七分讨。更有六分不参差,芎芍杏防麦术好,豆卷地归曲桂枝,均宜十分和药捣。 |
出处 | 《金匮要略》卷上 |
薯蓣丸是《金匮要略》中的名方,主“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是方以大剂山药为君,山药古名薯蓣,味甘温,《神农本草经》云其“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辅以人参、地黄、当归、川芎、茯苓、白术补其气血,阿胶、麦芽、生姜、大枣、甘草、芍药益其营,桔梗、杏仁、桂枝、防风、柴胡、白蔹、豆卷、神曲祛风行气。
本例多嚏流涕者,风邪袭肺,即《素问·风论》[3]所谓“肺风之状,多汗恶风,色皏然白,时咳短气”;形疲面萎者,气血不能上荣于面;胃脘不适、舌淡体胖者,脾虚运化失常;发落、脉细者,营血亏虚。治疗当以肺脾为之本,补虚与散邪同进。首诊以薯蓣丸加减得效后,二诊效不更方,击鼓续进。三诊咳嗽已止,胃脘不适,肺气渐复而胃气不和,故加白残花芳香理气以和胃。
本例患者多汗,为腠理不固之证,故增黄芪、浮小麦益气固表止汗;眼红咽痒,故增荆芥、蝉蜕以加强祛风之力;并以黄芩苦降肺气,一则防燥药过多化热,一则合升降之势。药后症状虽除,考虑到患者素体不足,将薯蓣丸方制膏滋续服,并嘱留意饮食,亦合原方制丸体现的王道无近功之理。
薯蓣丸即山药麦冬当归阿胶地黄炙甘草党参白朮茯苓白敛豆黄卷各二两防风杏仁神曲桔梗干姜各五钱大枣熬膏三两蜜为丸,每服三钱,日二服。治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脉象弦涩小数者。此概括治虚劳病之法也。此方所治之风
治风虚,益颜色,令人体健,气力强壮。薯蓣熟地黄肉苁蓉(酒浸一宿,刮去皱皮,炙干)附子(炮裂,去皮脐)菟丝子(酒浸三日,捣)赤石脂(以上各一两)牛膝(去苗)山茱萸(去核)白茯苓(去皮)五味子柏子仁巴戟(
治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三十分) 人参(七分) 白术(六分) 茯苓(五分) 甘草(二十分) 当归(十分) 芍药(六分) 芎藭(六分) 干地黄(十分) 麦冬(六分) 阿胶(七分) 干姜(三分) 大
治男子女人虚损伤绝,头目眩,骨节烦疼,饮食减少,羸瘦百病方。山药附子(《古今录验》作茯苓)人参泽泻(各八分)天冬地黄黄芩当归(各十分)干漆杏仁阿胶(各二分)白术白蔹(《古今录验》作防风)芍药石膏前胡(
治诸虚劳百损方。山药(二两)苁蓉(四两)五味子菟丝子杜仲(各三两)牛膝山萸肉地黄泽泻茯神(一作茯苓)巴戟赤石脂(各一两)上十二味为末,蜜丸如梧子,食前酒服二十丸,加至三十丸,日再。无所忌,惟禁醋蒜陈臭
治男子五劳七伤,久虚损,羸瘦,腰脚无力,颜色萎瘁,下元衰惫,脾胃气寒,饮食无味,诸虚不足,薯蓣丸方。薯蓣二两 石斛去根,剉 牛膝去苗 鹿茸去毛,涂酥,炙令微黄 肉苁蓉酒浸一宿,刮去皱皮,炙干 茯神 五
治健忘,安魂魄。薯蓣 远志 熟地黄 天门冬 茯神 龙齿 地骨皮 防风 茯苓 麦门冬 人参 桂各六分 五味子 车前子各五分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酒服二十丸,食后临卧。
木主疏泄,其气本动。木动风生,第一克土气,第二耗木气,第三煽火气,第四侮金气。第一克土气者,木本克土,土气旋转,须木气调和。木郁风生,则盘塞冲击,土气便不能旋转了。虚痨病,食减,中虚,中郁,即是此理。
养血润肠。治平素血虚,大便燥结。
辛散风热,降火解毒。治秋瘟证,燥夹伏热化火,咳嗽,耳鸣目赤,龈肿咽痛。
清热解毒,清肺止咳。用于感冒初期引起的咳嗽,流清涕,头痛目眩等。
温补肾阳,补气养血。用于肾阳不足、气血两虚所致的腰酸背痛,四肢乏力,头晕耳鸣,神衰失眠,心慌心跳,记忆减退,食欲不振及妇女月经不调症。
消痰化瘀、健脾和胃。主治痰瘀互结、血气不利所致的高脂血症。症见头昏、胸闷、腹胀、食欲减退、神疲乏力等。
补肾壮阳,固精。用于肾阳虚引起的性欲减退、阳痿、遗精、早泄、夜尿、小便余沥、白带过多、腰膝酸软。
疏肝理气,和胃散寒。主肝郁胃寒。
回阳固脱,坠痰定喘。用于痰壅气喘,四肢厥冷,大汗不止,猝然昏倒,腹中冷痛等症。
黄某,男,54岁。农民,1989年6月23日初诊。患肺结核16年,断续服抗痨西药,病时重时轻。2个月前咳嗽加剧,咯痰带血,白晴黄染,尿黄,厌食而住某县医院传染科治疗。诊断为“肺结核空洞出血
杨某,男,68岁,1981年3月12日初诊。患者右上腹部疼痛3年多,食后腹胀,眩晕乏力,肢体麻木,腰膝冷痛,消瘦,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黄,脉沉细无力。钡餐透视: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邹某,女,24岁,农民,1984年8月18日诊。低热半年余,持续在37.4~38℃,午后稍高。伴心悸、头昏、疲乏,食后上腹饱胀,右胁下隐痛,劳累后发热加重。曾作胃镜、超声波检查未见器质性病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