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方材料 | 桂枝(去皮)12克、附子(炮,去皮)15克、生姜(切)9克、大枣(擘)12枚、甘草(炙)6克 |
---|---|
用法用量 | 上药五味,以水1800毫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分三次温服。 |
功能主治 | 祛风除湿,温经散寒。主治风寒湿外袭肌表,身体疼烦,不能转侧,以及阳虚内寒的胸腹疼痛,喘咳泄泻,舌苔薄白,脉浮虚而涩。 |
临床运用 |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痛风、类风湿关节炎、病窦综合征等病症。 |
方解 | 方中桂枝散风寒,通经络,附子祛风除湿,温经散寒,二药相配,散风寒湿邪而止痹痛;生姜、大枣调和营卫[方剂汇www.fane8.com],甘草补脾和中。五味合用,共奏祛风除湿,媪经散寒之功。 |
现代研究 | 通过实验研究证明:桂枝附子汤再加白术、白芍、茯苓,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抗炎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免疫反应和一些化学介质的作用有关,并可避免皮质醇及非皮质醇抗炎药的显着不良反应;还报道该方通过实验证明,对氧化苦接触性皮炎(迟发型超敏作用)有抑制作用。 |
方歌 | 桂枝附子汤通阳,附子重用是三两,扶阳甘草大枣与生姜,温经散寒除痹良。 |
出处 | 《伤寒论》 |
《奇效良方》:桂枝附子汤 | |
配方材料 | 桂枝(三钱) 附子(炮.去皮脐.三个) 甘草(二钱) |
---|---|
用法用量 | 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三片,煎至一钟,不拘时服。活人书有芍药大枣。 |
功能主治 | 治伤寒八九日不解,风湿相搏,身体烦疼。 |
出处 | 《奇效良方》 |
主冶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烦疼,不能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四两) 附子(炮,三枚) 甘(一两) 生姜(
桂枝 附子 大枣 生姜 甘草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痛烦.不能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 病至八九日.则邪多在里.身当
治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烦疼,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四两) 附子(三枚)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
(即桂枝汤加附子,见太阳经证。藿香正气散 (见伤暑)保和汤 (见心痛。补中益气汤 见类中。二陈汤 (见中风。槟榔散 (见
桂枝(四两去皮) 附子(三枚炮去皮破八片) 生姜(三两切) 甘草(三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
治风湿相搏,身体烦疼掣痛,不得屈伸,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桂枝(去皮,四两) 白术 附子(炮去皮脐
论曰∶此本一方二法。以大便坚,小便自利,去桂也;以大便不坚,小便不利,故加桂。其义深奥难明,注家皆不得之。近徐氏《类方》
治一切风气,左瘫右痪,口眼斜,半身不遂,语言蹇涩、精神恍惚,痰涎壅塞,筋脉拘挛,或遍身顽痹,走注疼痛,脚膝缓弱,行步艰难。又治打扑伤损,瘀血不散,痛不可忍,或行路劳伤,脚膝浮肿疼痛,或肾脏风毒,上攻,面肿耳鸣,下注,脚膝沉重。及治偏正头痛,攻注眼目,并皆疗之。
小儿遍身火瘅及赤游。
脾元怯弱,不进饮食。
生津止渴。治消渴病,口渴严重,烦渴难解者。
小儿脾虚,致患天钓。
难产。
神水将枯(结膜干燥)症。两眼黑白尚分,气轮有皱襞,不红不疼;风轮灰白弥漫;惟水轮略带凹陷;眼泪不能润其表面,甚者无眵泪。
疬脓溃者。
产后恶血不除,与气相搏,腹内(疒丂)痛。
解麦止嗽,消食化痰。用于小儿肺热宿滞,外感风寒引起;头痛身烧,鼻流清涕,咳嗽痰盛,胸膈不利,呕吐食水,夜卧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