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 | 苍耳子(炒)100克,75%酒精500毫升。 |
---|---|
制备 | 上药捣碎,放玻璃瓶中,注人酒精,密封浸泡1周,过滤取汁,封口存放备用。 |
用法 | 取苍耳酊适量[方剂汇www.fane8.com],浸泡十指,每日2次,每次10分钟左右。用2日后将药液倒掉重配。1个月为1疗程。 |
功用 | 杀菌止痒,祛腐生新。主治灰指甲。 |
提示 | 仅供外用,严禁口服。 |
出处 | 张德才《苍耳酊治疗灰指甲1例报告》 |
《内经》中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宗气上出入于鼻而为臭”。鼻病日久,邪毒留滞,以致气血运行受阻,久致气滞血瘀,肌膜肿胀,鼻甲暗实,而呈鼻窒持续不减等;浊邪阻滞脉络,蒙蔽清窍,故头昏耳鸣,记忆力下降;舌质暗红或有瘀点,脉弦涩为气滞血瘀之证。治用通窍活血汤合苍耳子散活血化瘀通窍,使瘀阻之血得化,壅滞之气得行,气血既和,脉络畅通,鼻气通利。
苍耳子又名牛虱子、苍郎种,为菊科植物苍耳带总苞的果实,是常用中药,始载《神农本草经》。其性温,味甘,有毒,具有散风、止痛、祛湿、杀虫的功效,用于治疗风寒头痛、鼻渊、齿痛、风寒湿痹、四肢挛痛、疥癞、瘙痒等症,市场上有以同科植物刺苍耳冒充苍耳子,使用时注意鉴别。
苍耳虫又名苍耳蠹虫、麻虫。载《圣济总录》,系寄居于菊科植物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ex widd.茎中的一种昆虫的幼虫。在夏、秋间,寻觅苍耳草梗上有蛀孔者,其内都有蠹虫,用小刀剖取,随用或焙干后密闭封藏,或油浸备用。
苍耳又名地葵、粘粘葵。载《神农本草经》。系菊科植物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in ex widder或蒙古苍耳x.mongolicum kitag.的全草。夏季剖取全草,去泥,切段晒干或鲜用。
苍耳子又名葈耳实、苍耳实。载《种农本草经》。为菊科植物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的干燥成熟带总苞的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干燥,除去梗、叶等杂质。
(入药炒熟捣去刺用,或酒拌蒸过用。)〔气味〕甘温有小毒,又曰甘无毒。〔主治〕风头寒痛,风湿周痹,四肢拘挛痛,恶肉死肌,膝痛,久服益气。治肝热明目,治一切风气,填髓,暖腰脚,治瘰疬疮疥及瘙痒,炒香浸酒服
味甘苦,入足厥阴经,功专消肿开痹,泄湿去风。得葶苈,治水肿。小便闭,遍身痒,以之煎浴良,忌猪肉。一名莫耳,即诗卷耳。叶捣汁服,治产后痢。
白芷(一两) 辛夷仁 苍耳子(炒,各二钱五分) 薄荷(五钱)共为末,食后葱汤下二钱。鼻渊者,此方主之。鼻流浊涕不止者,名曰鼻渊。乃风热在脑,伤其脑气,脑气不固,而液自渗泄也。此方四件皆辛凉之品,辛可以
治目暗不明及诸风鼻流清涕,兼治下血痔疮等证。用苍耳子五钱取汁,和早米三合煮粥食。又可作羹及煎之代茶。
(无择)治鼻渊。(鼻流浊涕不止,名鼻渊。乃风热烁脑,而液外渗也。《经》曰:脑渗为涕。又曰: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即山根,辛頞,酸痛也。《原病式》曰:如以火烁金,热极则反化为水。肝热甚则出泣,心热甚则
治风湿痹,疥癣瘙痒。最治血崩及妒精疮。亦能发汗。味辛,微寒,有小毒。采取日干。或煎汤洗患处,去风。用水煎、酒煎服,随症施治。
苍耳,诗人谓之卷耳。实,甘,温,茎叶,苦、辛,微寒,并有小毒。治一切风气,填髓暖腰脚,治风湿周痹,瘰疬疥疮。《苏沈良方》云:苍耳根苗叶实,皆洗濯阴干,烧灰汤淋取浓汁,连两灶炼之,灰汁耗,即取傍釜中热灰
苍耳,甘温走表,故风寒湿痹者主之。根、苗、叶、实皆可用。此即羊负来也。本名葈耳,《诗》云卷耳。伧人食之,谓之常思菜,故诗人思夫赋卷耳之章。相传洛中人驱羊入蜀胡,葈子多刺缀粘羊毛,遂至中国。今处处有之。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