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女,5岁,因淋雨受寒治病,症见面赤身热,咳嗽气促,痰多粘稠,咽痛声哑,证属风寒外束、肺经痰热,治当清肺、解表、化痰、治嗽,宜选用的成药是
下列除哪项外,都与温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下列具有清热生津,止呕,除烦功效的药物是
明清时期,中医学最完整的病历格式是由下列哪位医家提出的
下列对特殊之毒致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下列不属于液的灌注部位的是
手掌脱皮系春秋季好发病,其发病多与季节有关。中医学认为,多因中气不健,营气不和,不能适应气交之变所致。故治用黄芪建中汤以健脾益气后又用此方治疗10余例,屡治屡验。
人体阴阳分布规律,上为阳下为阴,脚趾可视为阴中之阴。阳气对人体有温煦作用,脚趾、乃至全脚、小腿感觉冰凉,提示阳气虚弱,对肢体远端失去温煦所致。又按自然界阴阳交替规律,夜半阴气盛极,阳气始生,“子时一阳生”,随着时间的推移,阳气渐旺。而在阳气应渐旺之时,却出现脚趾冰凉,亦提示阳气虚弱不能随时而旺。
气血亏损,不能营养肌肉筋脉,而致正虚无力逐邪,病邪留恋不去。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补益气血,使肌体筋脉得养,驱邪外出,正气来复,邪气自散,多年顽症,乃获痊愈。
本例患者为气阴两虚,痰瘀内结,心脉不畅之胸痹症。《金匮要略》对胸痹心痛病机进行了高度的概括总结,着重指出“阳微”是胸中阳气不振,上焦阳虚;“阴弦”是阴寒太盛,浊阴内结,瘀血停着之证。唐教授认为随时代变迁,疾病亦在发生变化。
伤寒发狂:草龙胆为末,入鸡子清、白蜜化凉水服二钱(6g)。肝胆经实火湿热,胁痛耳聋,胆溢口苦,筋痿,阴汗,阴肿,阴痛,白浊溲血:龙胆草(酒炒)、黄芩(炒)、栀子(酒炒)、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酒洗)、生地黄(酒炒)、柴胡、甘草(生用),水煎服。雀盲夜不见物:龙胆草一两(30g),黄连一两(30g)。二味为细末,食后用热羊肝蘸药末服。暑行目涩:生龙胆(捣汁)一合(20ml),黄连(浸汁)一匙,和
黄芪是郁仁存常用扶正补气药,一般剂量为30克,且始终用生黄芪,取走而不守,无助热碍胃之弊。郁仁存认为,炙黄芪有时碍中,生用性味功用均佳。
青羊脂4两,甘草3两,芍药3两,白芷4分,寒水石4分,防风4分,黄芩4分,白及4分,黄芪4分,升麻4分,石膏1升,竹叶(切)1升。风热赤疹,搔之逐手作疮。
黄芪、人参各等分。尿血并五淋、砂石,疼痛不可忍。
荷叶12克,泽泻15克,茯苓15克,草决明(决明子)15克,薏苡仁15克,防己15克,生白术12克,陈皮10克,黄芪15克。升清降浊,益气健脾。主治肥胖症。
黄芪30克,牛膝、杜仲、白茯苓、山茱萸各15克,萆薢、防风、石斛、肉苁蓉、石南藤各10克,附子、桂心〔肉桂桂通〕各5克,黄酒2000毫升。温阳益气,活血通络。主治下肢痿躄,虚劳膝冷,腰脚无力,风寒湿痹
人参 茯苓 白术 甘草(炙)黄芪 白扁豆(蒸)各等分补脾益气。治痔血已久,脾胃气虚,面色萎黄,心悸耳鸣,脚弱气乏,口淡,食不知味。
人参1两(去芦头),石斛2分(去根),黄芪3分(锉),桔梗3分(去芦头),白术3分,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桂心半两(去皮),白茯苓半两,陈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丁香半两,草豆蔻半两(去皮)。
柴胡、黄芩、广皮(陈皮)、甘草、人参、黄芪、地骨皮、金石斛。气虚发热。
秦艽、柴胡、地骨皮、山萸肉(山茱萸肉)、黄芪(蜜炙)、地黄(酒浸蒸过)各等分。虚劳羸瘦。
(《集成》)治风湿相搏,客在皮肤,四肢少力,关节烦痛。防己(四钱)黄芪(五钱)甘草(二钱半)白术(三钱)上用水二盏,生姜三片,枣一枚,煎至一盏,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治诸渴疾。黄芪 茯神 瓜蒌根 麦门冬(去心。各一两) 北五味子 甘草(炙。各半两) 生干地黄(一两半)上锉细。每四钱,新水煎服。
(《圣惠方》)治妊娠伤风自汗。人参 黄芪 当归 川芎 甘草(各半两) 芍药(六钱)上㕮咀。每服八钱,水二盏,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加苍术、生地黄亦可。
语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治疗疾病时必须追究疾病的根本原因,也就是探求其阴阳的偏盛偏衰。例如:病人头部昏晕而痛,肢麻,肉跳,虚烦,夜寐不安,面部烘热,口干,舌质红,脉弦而细,这是肝阴不足,肝阳上亢,
治风湿相搏,客于皮肤,四肢少力,关节烦疼。防己(三钱)黄芪(四钱)白术(三钱)甘草(一钱)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三片,红枣一个,煎至一盅,不拘时服。
治附骨痈。黄芪(二钱)柴胡(一钱)羌活(半钱)连翘(一钱三分)官桂(三分)黄柏(二分)生地黄(一分)土瓜根(一钱,酒制)当归尾(七分半)上咀,作一服,水三盏,酒一盏,同煎至一盏,去滓热服,宿食消尽,
治风湿痹,身体吊麻,皮肤瘙痒,筋脉拘挛,言语蹇涩,手足不遂,时觉不仁。黄芪防风桂心天麻萆薢石斛虎骨(酥炙)白芍药当归云母粉白术茵芋叶木香仙灵脾甘草川续断(各一两)上锉生绢袋盛,好酒一斗浸之,春五日,夏
家师尝讲《内经》,至治病必求其本之句,余于言下顿悟,乃瞿然而起,喟然而叹曰∶有是哉,轩岐之入人深也。一贯之传,宁必口授者之为有得耶。刍荛之言,敢请尽陈于前席。曰∶夫目本阴阳五行,相生配而神明,少有偏损
刘某某,男,20岁。起病时发热恶寒,继则面目发黄,经某医院诊断为溶血性黄疸,虽经西医治疗,并输血达2000毫升,但症状仍严重,因此请中医会诊治疗。四诊所见,患者面目淡黄,神色萎靡,唇舌淡白
刘某,男,52岁,1990年2月初诊。患者素体虚弱,3个月前因受凉感冒而纳呆乏力,动则汗出,经治疗月余,仍胸闷乏力,心悸气短,饮食不香。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律,频发早搏。曾服西药治疗近2个
秦某,女,24岁,1992年6月14日诊。足月顺产后已12小时,小便欲解而不下,伴小腹部胀痛,面色少华,腰酸乏力,纳谷不香,大便未解。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无力。以手扪之下腹部,膀胱充盈较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