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某,女性,78岁。反复咳喘30余年。胸部膨满,憋闷如塞,咳痰清稀,胸闷心悸,面浮肢肿,腹部胀满有水,脘痞纳差,尿少,怕冷,面唇青紫,舌苔白滑,舌体胖质暗,脉沉细。此病证的证机概要是
患者,女,60岁。喉中哮鸣有声,胸膈烦闷,呼吸急促,喘咳气逆,咳痰不爽,痰黏色黄,烦躁,发热,恶寒,无汗,身痛,口干欲饮,大便偏干,舌苔白腻,舌尖边红,脉弦紧。此病证的治法为
某男,40岁。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黏腻,早晨咳甚痰多,进甘甜油腻物加重,胸闷脘痞,呕恶,食少,体倦,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滑。该证病位在
张某,女,15岁。主诉:右上腹发作性疼痛。病史:5天前发生右上腹疼痛,痛甚时呕吐,吐出蛔虫,痛缓解,继之发生右上腹发作性疼痛数次,痛发难忍,身出冷汗,四肢厥逆,每次发作可持续数分钟至1~2小时,疼后无
患者,女,64岁。既往患有胃病,时有干呕症状。最近呕吐反复发作,恶心,似饥而不欲食,胃脘嘈杂,大便燥结,舌红少津,无苔,脉细数。治疗应首选
某患者,女,44岁。主诉:经前双乳结块伴胀痛反复发作3年余。现病史:患者3年多来双乳结块伴胀痛反复发作,经前尤甚,经后减轻,曾间断服用逍遥丸、夏枯草膏等治疗无显效。平素腰酸乏力,神疲倦怠。月经周期尚正
脑出血属“脑卒中”范畴,病情凶险,预后不良,复发者病死率较高。此患者发生脑出血,出现昏迷,病情危重,证属痰浊化热蒙窍,络伤血溢。常规治疗大多投“犀角地黄汤”凉血化瘀,然此案系痰浊蒙窍,化热灼络,故投自拟祛痰平肝汤,待到痰浊渐除,气虚血瘀渐现时,方投补阳还五汤,并及时加滋肾、清肝之品。
结肠炎是以腹痛、腹泻、脓血便为特点的一种病症。临床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结肠镜检查可明确诊断。中医认为本证由于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所伤,脏腑虚弱,脾胃运化功能失调,传导功能失司所致。
癔症又称歇斯底里症,以发作性精神症状、意识障碍和躯体症状为特征。本病多数发病突然,但无器质性病变,属于中医的“脏躁”“郁证”“梅核气”等范畴,本证多由痰热互结,痰气交阻,气阴两虚所致。
哮喘主要病因为伏痰。《景岳全书·喘促》云:“未发时以扶正气为主,既发时以攻邪气为急,扶正气者须辨阴阳......”顾师认为哮喘发作期治疗应以泻肺平喘、祛除伏痰为要,予葶苈子泻肺祛邪为君药;地龙、椒目止咳平喘,缓解支气管痉挛;射干清热利咽;胆南星清化热痰;蒲公英清热解毒;薄荷疏风清热宣肺;佐以甘草调和药性。
痛风是中老年男性的常见疾病,我国痛风的患病率约为0.34%~2.84%,较改革开放前明显升高,尤其在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其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近年来有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正常人群中有约10%的人患有高尿酸血症,这部分人群经过10年,有约10%的人罹患痛风。
1.糖皮质激素吸入剂:①必可酮,每吸50μg;②普米克气雾剂,每吸200μg;③普米克粉剂,每吸100μg.以上剂量按需使用。口服剂:多用泼尼松,每日1~2mg/kg(最大量40mg/d),分2~3次口服,3~5日短程使用。 2.β2受体激动剂吸入剂:①沙丁胺醇(舒喘宁),每揿100μg,每次1~2揿,每日3~4次;②特布他林(博利康尼,喘康速)
生地黄30克,黄连9克,山栀子9克,赤芍9克,牡丹皮9克,瞿麦12克,滑石9克,木通9克,地骨皮9克。清肾泄火,利尿通淋。可作为急性泌尿系感染、膀胱炎或慢性肾盂肾炎急性发作基础方。
陵鲤甲10片(炙),乌贼鱼骨(去甲)1两,鳖甲(炙)1两,常山3两,附子1个(炮)。山瘴疾。南方山岭溪源瘴气毒作,寒热发作无时,痿黄肿满,四肢痹弱。
地龙60克,全蝎60克,炮山甲60克,黄芪90克,水蛭60克,土鳖虫30克,蜈蚣30克,蝉蜕30克,白花蛇30克,川红花30克,丹参90克,赤芍60克,三七粉60克,葛根90克,益母草60克,沙参60
枳实七枚、白术二两。行气消痞。治气滞水停证。心下坚满,大如盘,边如旋盘,胃脘疼痛,舌苔白滑,脉沉或弦滑。现常用于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习惯性便秘、慢性肝炎、慢性肠炎、慢性胆囊炎、慢性胰腺炎等属气滞
甘草2钱,赤石脂2钱,糯米1提。冬月伤寒8-9日,腹痛下利,便脓血,喉中作痛,心内时烦。
麻黄(去节)三两(9g),芍药三两(9g),细辛三两(6g),干姜三两(6g),甘草(炙)三两(6g),桂枝(去皮)三两(9g),五味子半升(6g),半夏(洗)半升(9g)。解表散寒,温肺化饮。治外寒
青黛三钱(9克)、煅蛤粉三钱(9克)清肝泻火,化痰止咳。主治肝火犯肺,头晕耳鸣,咳痰带血,咽喉不利胸胁作痛,舌红苔黄腻,脉弦数。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等病症。
腻粉2钱,藜芦末半两,狼毒末3钱。皮肤受风邪,发作痒痛诸疮。
舌左见白苔滑者,此脏结之证,邪并入脏,难治。〔介按〕脏结之证,胁下素有痞,连在脐旁,痛引少腹而入阴筋,外证无往来寒热,初时病从表入,因医者下之太早,邪气久伏不发而成。《伤寒论》云:“何谓脏结?答曰:如
(出《灵苑》)上腊月取鲩鱼胆,悬北檐下令干。有鲠,即取一皂角子许,以酒一合,煎化温啜。若得逆便吐,骨即随出。若未吐,更饮,以吐为度。虽鲠在腹中,日久疼痛,黄瘦甚者,服之皆出。若卒求鲩鱼不得,蠡鱼、鳜鱼
窦汉卿曰∶病患瘥后,喉中干痛者何?皆肾水枯涸,心火冲上,耗散津液也。(《全书》)病患瘥后喉中干痛门主方验方(窦汉卿)生地黄生甘草人参麦门冬北五味天门冬杏仁桔梗生地天花粉水煎服。双清丸苏薄荷杏仁桔梗砂仁
论曰:肺主气,上通于喉咙,肺经客寒,则喉咙不利,痰唾凝结,气道奔迫,喘息有声,如水鸡。治上气咳嗽,喉中作声,坐卧不得,半夏丸方:半夏(汤浸去滑,生姜汁制,切,焙)紫菀(去苗土)桑根白皮(剉,各一两)款
肺病令人上气,兼胸膈痰满,气行壅滞,喘息不调,致咽喉有声如水鸡之鸣也。
语出《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症并治》。形容哮喘病的痰鸣声连连不绝如水鸡声样。此症多属内有痰饮,外有寒邪而发生的寒饮喘咳症。
夫肺主于气。若脏腑不和,肺气虚弱,风冷之气所乘,则胸满肺胀,胀则肺管不利,不利则气道壅涩,则喘息不调,故令喉中作水鸡声也。治上气,喉中作水鸡声,宜服麻黄散方。麻黄一两,去根节 紫苑一两,洗去苗土 射干
夫卫气一日一夜大会于风府。则腠理开。开则邪入而病作。当其时。阴阳相并。随其所胜。方朱砂丸(出圣惠方)治疟。寒热发作不定。体瘦不能食。朱砂(一分细研)麝香(一分细研)恒山(锉)川升麻苦参(锉)猢狲脑盖(
刘某,女,36岁。1965年3月9日初诊:主诉及病史:反复发作头痛5年,多于午后、疲劳、睡眠不足时发作,多次到医院查无所获,多谓“神经性头痛”,给镇静剂、止痛剂可暂时缓解而不能除根。近一月
患者某,女,13岁。因反复发作性喉鸣喘息7年,再次发作10天,于1999年4月11日首诊。患者闻及花粉、烟、灰尘等均可诱发,冬春季节明显,发作时伴鼻痒、喷嚏、咳嗽、咯痰等症。近两年一直用“
王某,男,64岁。2008年3月8日初诊。无明显原因口腔舌面溃疡反复发作两年,每年发作5—6次,秋季较重,每次10余天至1月不等,甚为痛苦。复发后服用维生素B:、维生素C、抗生素。外用冰硼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