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女,57岁,患糖尿病已8年,手足麻木1月余。诊见:口渴喜饮但量不多,疲乏,手足麻木,时有刺痛,下肢发凉,舌淡红,苔薄黄少津,脉缓细。宜选什么方加减治疗?
患者,男,60岁。素有咳嗽病史,因为夜间外出衣着单薄,次日出现恶寒发热,头痛,咳嗽气喘,痰多清稀色白,舌苔白滑,脉浮,用药首选
患者咳嗽阵作,痰中带血或纯血鲜红,伴胸胁胀痛,烦躁易怒,口苦目赤,舌红,苔薄黄,脉弦数。治疗的首选方剂是
治疗血虚头痛,除主穴外应配合
治法是治疗疾病的措施和技术。
患者女,60岁。1周来,夜寐盗汗,五心烦热,或兼午后潮热,两颧色红,口渴,舌红少苔,脉细数。治疗本病首选的方剂是
便秘是指大肠传导功能失常,导致排便周期延长,或虽不延长但每次排便困难,粪质干燥而艰以排出,或粪质并不干硬,甚则溏烂,时有便意但排出困难为主要特征的病变。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认为其治疗采用大黄、芒硝、番泻叶等导泻药物虽有速效,但长期应用易耗伤病人气血,反致便秘越来越重,且还有导致大肠黑变病之虞,因此为医者当尽力避免长期使用此类药物,而应以辨证论治为主。
本例患者,实为肝气上冲横逆犯胃,当以奔豚汤畅达肝气而去克邪也。尤在泾《金匮要略心典》言:“奔豚气之发于肝。”奔豚汤证,为木气上逆之奔豚也。肝体阴而用阳,肝血充足则肝气调达,肝血虚则肝气易郁。怒则伤肝阴,肝郁化热,肝气随冲气上逆,乘犯胃土,故患者呃逆不止。木邪克土,故脉左弦右沉。
此药茶疗法主要用于慢性肾炎之浮肿,持续蛋白尿者。山松乃是一种生长于山坡之如松叶样小植物,用其治疗肾炎、肝炎,时有报道。向日葵瓤、白茅根、茶叶皆为利尿之品,药味虽少,但能起沉疴,堪称小方治大病之例症。
《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指出了正常情况下阴茎能适时而起,完成男女构精,主要是肾的作用。人的睡眠则是“阳入于阴则寐,阳出于阴则悟”。该患者于睡眠中阳强不萎,伴头昏多梦,舌淡有紫气、苔薄白,脉细,属肾阳虚浮于外,阳不能与阴交之证。
见病人面色暗红,上肢及胸部赤丝血缕及肝掌、蜘蛛痣明显,肢体震颤,疲乏无力,不能直立,食纳尚可,夜寐欠安,小便可,大便偏干,舌体瘦小,舌质红,苔薄腻,脉细弦。四诊合参,证属阴虚风动,治拟“镇肝熄风,滋水涵木”,方选镇肝熄风汤化栽加减。
潘敏求临床治疗肺癌注重辨病、辨证与辨症相结合,肺癌病位在肺,但与脾肾关系密切,故在临床治疗中提倡肺脾肾三脏同治,结合培土生金、金水相生的五行相生关系,调整阴阳以达到正邪相持,并通过长期大量的临床诊治,总结了舌象、脉象与预后之间的联系。
桂枝(去皮)、芍药、麻黄、甘草(炙)各十八铢(2.3g),大枣(擘)四枚,生姜(切)一两二铢(3.1g) ,石膏(碎,绵裹)二十四铢(3g)。微发其汗,兼清里热。治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
甘草(不炙)、麻黄(不去根、节)、杏仁(不去皮、尖)各等分。宣肺解表,止咳平喘。主治外感风寒,鼻塞声重,头痛目眩,四肢拘倦,咳嗽多痰,胸满气短,无汗,口不渴,舌淡,苔薄白,脉浮紧。现多用于治疗感冒、支
大附子(炮)一枚,盐等分。温经散寒,祛风止痛。主偏正头风,头痛无时,每遇风寒则痛甚,亦可用于风中经络之口眼歪斜,脉弦。现常用于治疗头风病,血管神经性疼痛、三叉神经痛、顽固性头痛等。
天麻9克、钩藤(后下)12克、生石决明(先煎)18克、山栀子9克、黄芩9克、川牛膝12克、杜仲9克、益母草9克、桑寄生9克、首乌藤9克、朱茯神9克平肝息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治肝阳偏亢,肝风上扰证。
茵陈蒿末十分(4g),五苓散五分(2g)。清热利水退黄。主治湿热黄疸,湿重于热,身目俱黄,小便不利,头重身困,胸脘痞满,口淡不渴,或便溏腹胀,舌苔厚腻或淡黄,脉濡、稍数或缓。现常用于治疗新生儿黄疸、急
羌活、独活各一钱(各6克),藁本、防风、炙甘草、川芎各五分(各3克),蔓荆子三分(2克)发汗祛风,除湿止痛。治风湿在表证。头痛身重,肩背疼痛不可回顾,或腰脊疼痛,难以转侧,苔白脉浮。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风
厚朴半斤(24g)、甘草三两(9g)、大黄三两(9g)、大枣10枚、枳实5枚(5g)、桂枝二两(6g)、生姜五两(15g)。解肌散寒,和胃泻肠。主治外感表证未罢,里实已成,症见腹满发热,大便不通,脉浮
全当归26g 炒白芍18g 生地黄15g 云茯苓20g 炙甘草20g 五加皮25g 肥大枣36g 胡桃肉36g 白术26g 川芎10g 人参15g 白酒1500ml滋补气血,调理脾胃,悦颜色。用以治疗
带状疱疹一病在中医文献中记载很多,诸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之“缠腰火丹”,《诸病源候论》之“甑带疱”,《疡医大全》之“白蛇串”,《外科启玄》之“蜘蛛疮”等。临床以皮肤上出现成簇水疱,呈带状分布,
根据需测定药物的体内过程特点,选用合适的生物体液,在药动学理论及参数指导下确定适宜的时间取样,进行必要的预处理,以具高度特异性及灵敏度的方法,测定药物和(或)代谢物浓度,是TDM工作中最常规的工作。一
木郁达之⑴,火郁发之(2),土郁夺之(3),金郁泄之(4),水郁折之(5),然调其气,过者折之,以其畏也,所谓泻之(6)。帝曰:假者何如?岐伯曰:有假其气,谓无禁也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讲解〕本
治疗学是研究疾病的治疗原则、治疗方法和手段的一门实用学科。治疗原则是在中医基本理论和辨证论治精神指导下制定的,对疾病治疗的立法、选方、用药等具有指导意义的法则。治疗方法则从属于治疗原则,包括在治疗原则
〔原文〕难曰:脏病难治,腑病易治,何谓也?然:脏病所以难治者,传其所胜也;腑病易治者,传其子也。与七传间脏同法也。〔译文〕问:五脏的病难治,六腑的病容易治,这是什么道理呢2答:五脏病所以难治的原故,是
50年代,上海瑞金医院将祖国医学的祛腐生肌理论及方法(如水火烫伤膏)用于烧伤创面的处理,给西医外科的创伤植皮术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还将中医的清热解毒理论及方药用于烧伤治疗,大大降低丁烧伤的感染率。使I
〔原文〕难曰:五脏募皆在阴,而俞皆在阳者;何谓也?然:阴病行阳,阳病行阴。故令募在阴,俞在阳。〔译文〕问:五脏的募穴,都在属阴的胸腹部,而五脏的俞穴,又都在属阳的腰背部,这是什么道理呢? .答:因为内
一、温热疗法注意事项(一)温热治疗时要随时询问患者的感觉,有无不良反应,如心慌、恶心、头晕、头痛、多汗、全身疲倦。在治疗过程中有睡眠不好、食欲减退或血沉超过36mm/时以上或脉膊加快时应中止治疗。(二
阿某,37岁,女。初诊1979年11月8日。主诉患偏头痛已15年,有时左侧痛亦有时右侧痛,疼痛剧烈时往往伴有呕吐;一般发生于月经结束后,但有时用脑过度或神经紧张时也会发生。频繁时一月内可发
周某,男,52岁。2019年3月12日初诊。患者背部皮疹伴瘙痒2年余,曾多次西药、中药治疗,仍然反复发作,经朋友介绍来诊。刻下症见:患者背部密集米粒大小红斑、丘疹,背部皮肤干燥,色淡,皮温
高某,男,50岁。2012年10月17日诊。患者诉食后大腹胀满,不消化感,午后及夜间尤甚,牵及两胁。口干无口苦,烧心无反酸,纳呆,寐差,大便量少质黏,日1行,小便调。舌淡暗胖、边有齿痕,苔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