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报道应用本方加减:炙甘草50g,党参、桂枝、阿胶各10g,生地、酸枣仁各30g,大枣20枚。文火煎至300ml,每次温服150ml,早晚分服,4周为1疗程。每日听诊2~3次,并配合心电图观察。治疗室性早搏32例。结果:治疗后心脏及心电图检查,均示早搏消失,其他症状及体征均明显改善为显效,共19例;心脏听诊及心电图检查,早搏次数减少50%以上,其他症状及体征减轻为有效,共9例;用药后症状无改变为无效,共4例。总有效率为88.6%。
本例患者反复发作6年,又加之年高体弱,气血双亏,阴血暗耗,血虚血瘀,生风化燥,肌肤失于濡养,故皮损粗糙肥厚,瘙痒剧烈;虽由湿热凝聚,博结肌肤所致,但正气不足,尤其是阴血亏耗是其主要病机。临床多用祛风止痒之品,虽能暂时止痒,然风药性燥,更伤阴血,故缠绵难愈。
用本方加减:炙甘草9g,人参6g,生地黄30g,阿胶9g,麦冬12g,麻仁9g,桂枝、生姜各6g,红枣6个。日1剂水煎服。邪盛加黄芩、蒲公英、大青叶;阴虚加龟板、黄精;心神不宁加酸枣仁、珍珠母。治疗病毒性心肌炎38例,男26例,女12例;年龄5~15岁居多(占73.7%),最大64岁,最小4岁。结果:症状、体征、心电图正常为痊愈,共30例;症状、体征、心电图3项中有两项正常为有效,共4例;与治疗前
足癣,中医学称为“脚湿气”。以脚丫糜烂瘙痒伴有特殊臭味而得名,故又称“臭田螺”“田螺疮”。多由湿热邪毒下注,蕴结肌肤而发。本例患者系久病热邪伤阴,阴血暗耗,生风化燥肌肤失养,故皮损肥厚,干裂疼痛。其病机主要为阴血亏损,不荣肌肤。
本病例为重症老年人失眠症,临床上是一难治病。现在老年人失眠症患病率高,除气血不足,心神失养所致外,有很大一部分是属于肾阳亏虚、肾水亦不足,心火偏旺、水不济火,心神不安所致,故用传统的补益气血、养阴安神的方法治疗老年人失眠症效果不好。
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在《伤寒论》中主治“伤寒,脉结代,心动悸”。《金匮要略》载《千金翼方》的主治是“治虚痨不足,汗出而闷,脉结代,行动如常,不出百日,危急者十一日死。”《外台》的主治是“治肺痿涎唾多,心中温温液液者。”其方名和主治都不统一。对于仲景的方名而言,以药名作为方名的情况多是小方,如甘草干姜汤,芍药甘草汤、干姜附子汤等。而本方是一张九味药的大方子,不合仲景方名之常例。
炙甘草和甘草的区别,主要是炙甘草是在甘草的基础上,应用蜂蜜进行秘制、炮制,使蜂蜜能够浸入药中。在用法区别上,炙甘草较生甘草补益性更强一些,而生甘草清热的能力更好一些。炙甘草适合补脾和胃、益气复脉
甘草就是炙甘草,甘草除了炙甘草这个名称外还有甜草根、红甘草、粉甘草、美草、密甘、密草、国老、粉草、甜草、甜根子、棒草等多种称呼,其实甘草和是甘草就是一种,只要区分甘草和生甘草不同即可。
炙甘草是在甘草的基础上进行加工的。甘草就是生活中常见的中药材甘草,甘草具有很强的清热作用;炙甘草是应用了蜂蜜进行泡制的,是将甘草浸入到蜂蜜中,这样处理过的甘草补益作用会更强,蜂蜜糖分高,制作而成的炙甘
人参二钱 地黄二两六钱 麦冬八钱 阿胶二钱 芝麻五钱 炙草四钱 大枣三枚 桂枝三钱 生姜三钱 清酒一两此方为补血之大剂。乡先辈杨西山此方极戒加减,惜未能言明其义。余按此方,即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为
味咸,寒,无毒。主治十二种水肿,瘿瘤聚结气,疮。生东海。今惟出高丽。绳把索之如卷麻,作黄黑色,柔韧可食。《尔雅》云∶纶似纶,组似组,东海有之。今青苔、紫菜皆似纶,此昆布亦似组,恐即是也。凡海中菜,皆治
咸,寒。软坚破结,利水消肿。除溃疝,去顽痰,治瘿瘤。配海藻,治项下卒肿。洗净用。
治伤寒脉结代,心动悸者主之。甘草(四两,炙) 桂枝(三两) 生姜(三两) 人参(二两) 阿胶(二两) 大枣(三十枚) 麻仁(半升) 麦冬(半升) 生地(一斤)上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
(即复脉汤)治邪去阴虚。自汗潮热。口微渴。炙甘草(一钱)阿胶(一钱五分)麻仁(炒三钱)桂枝(三分)生地(五钱)麦冬(去心三一凡夏月头痛发热。项强口渴。不恶寒。反恶热。此阴虚阳胜。感热邪而起。较之暑邪。
味咸,寒,无毒。主治十二种水肿,瘿瘤聚结气,瘘疮。生东海。
治伤寒脉结代,心动悸者。又治肺痿,咳吐多,心中温温液液者。甘草(炙,四两)生姜(切,三两)桂枝(三两)麦门冬(半升)麻子仁(半升)大枣(擘,十二枚)人参(一两)阿胶(二两)生地黄(一斤)上九味,以清酒
(仲景)治伤寒脉结代,心动悸。及肺痿,咳唾多,心中温温液液者。(脉动而中能自还者曰结,不能自还曰代。气血虚衰,不能相续也。心中动悸,真气内虚也。肺痿多者,以胃中之津液上供,悉从燥热化为涎沫也。)宝鉴用
郝×氏,女,34岁。妊娠五月余,冬季感寒。初觉周身麻冷,头项强痛,恶寒无汗,自作粥汤,发汗不解。复用便方发汗,汗出甚多,仍未愈,已六七日,病转加重,延余诊视。证现不时谵语,口干舌燥,舌苔干
张某某,女,57岁,1953年9月9日初诊。早岁右眼病青盲失明,近年左眼亦感昏蒙,视物如在云雾,眼前茧星满目,时而白光发如电闪,红光发如火焰,红白相衬,飞舞眩惑,因致头目眩晕.睛痛眉骨酸楚
陈某,女,55岁。平日身体素虚,外出后夜里忽大汗不止,面苍,手足不温,心跳气短,精神萎靡,小便清长,夜难入寐,舌淡苔薄白,脉细弱。脉症台参,此乃阳气虚极,不能温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