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术为常用中药。始见于《神农本草经》。具有健脾燥湿、祛风辟秽的功能。用于风寒湿痹、脘腹胀满、湿痰留饮、霍乱吐泻、山岚瘴气等疾患。
时暑暴泻及饮食所伤胸膈痞闷:神曲(炒)、苍术(米泔浸一宿焙干)各等份为末,面糊为丸,每服30丸,不拘时米饮吞下。飧泄:苍术100g,小椒50g(去目,炒)。上为极细末,醋糊为丸,每服20丸或30丸,温水下。湿温多汗:知母300g,甘草(炙)100g,石膏500g,苍术150g,粳米150g。上锉如麻豆大,每服25g,水一盏半,煎至八九分,去滓,取六分清汁,温服。四时瘟疫、头痛项强、发热憎寒、鼻塞声
苍术为茅科植物茅苍术、北苍术、关苍术的根茎。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肝经。功能燥湿健脾,祛风湿,明目。主治湿困脾胃,倦怠嗜卧,胸痞腹胀,食欲不振,呕吐泻泄,痰饮、湿肿;表证夹痰,头身重痛;痹证湿胜,肢节酸痛重着;痿躄,夜盲。
苍术又名茅苍术、南苍术、北苍术。载《本草衍义》。系菊科植物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thunb.)dc.或北苍术atractylodes chinensis(dc.)koidz.的干燥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撞去须根。
不能长期喝。苍术是一种药材,其中主要含有苍术醇、茅术醇、β-桉叶醇等化学物质,而这些物质虽然对疾病有治疗作用,但并不是维持人体生理活动所需的元素,要是长期服用的话,就会对机体的代谢造成负担,严重的话还
因人而异。由于每个人的生理机能和湿气程度都不同,多久才能去湿气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因为体质好、湿气轻的人群,可能吃四五天就见效了,而体质差、湿气重的人群,可能吃十天半个月都没有什么效果,因此苍术吃多
白术和苍术是两种不同的中药材,具有一些重叠的功效,但侧重点有所不同。1、在中医里面,苍术和白术都有健脾、燥湿功效,服用苍术和白术均可用来治疗湿阻中焦、脾失健运证候,但白术以健脾益气为主,更偏重补脾,多
寒湿主要指的是人体内除了有湿气以外还有寒气,通常需要使用温阳的药物来进行调理,而苍术本身就是一种性味辛、苦、温,归脾、胃、肝经,有燥湿健脾、祛风除寒功效的药材,所以苍术单独使用,也可以起到很好的祛湿效
苍术性温,味辛、苦,归脾、胃、肝经。具有燥湿健脾,辟秽化浊,祛风散寒,明目的功效,主治湿困脾胃、肮痞腹胀、呕恶泄泻、风湿外感、寒湿着痹、脚气、夜盲症。苍术主要有效成分是以p-桉叶醇及茅术醇为代表的挥发
大蒜苍术性温,大蒜性热,都含挥发油类,两者合用,挥发油相互融合,使药性变得更燥裂。除了苍术,白术和大蒜同用也会影响白术药效。雀肉苍术和雀肉同食,苍术中的苍术酮,苍术醇,β-桉油醇等物质与雀肉中的某些成
采用大黄、苍术各等份用法将苍术炒至微焦,大黄略炒,各研为末,过100目筛,2药和勻即成。取菜油适量调成糊状,用竹片涂敷患处,外贴棉纸,每天1换,换时不必刮净药水,不可水洗。备注本方名“二妙散”,可清火
苍术。苍术性味苦温辛烈,其燥湿健脾的功效比白术要强一些,是治湿阻中焦之要药,对于治疗风湿痹痛的患者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常用于湿邪阻滞脾胃、脘腹胀满、泄泻、水肿、脚气、风湿痹痛、风寒感冒、视物不清等症,搭
(亚麻子_图缺)出兖州、威胜军。味甘,微温,无毒。苗、叶俱青,花白色。八月上旬采其实用。又名鸦麻,治大风疾。
〔大明曰〕用术以米泔浸一宿,入药。〔宗曰〕苍术辛烈,须米泔浸洗,再换泔浸二日,炒,
治暑厥症。亦治中恶。苍术(二钱)石膏(三钱)炒知母(一钱)生甘草(五分)水煎服。或加滑石(三钱)桂枝(三分)治同。
(刘完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治湿温病两胫逆冷,胸腹满,身疼重,发热汗多,谵语苦渴,渴不多饮,脉沉细而数者。苍术(五钱)石膏(三钱)知母(一钱五分)甘草(一钱)水二盏,煎一盏服。苍术白虎(汤)治湿温,
〔原文〕甘温辛烈。燥胃强脾,发汗除湿,能升发胃中阳气,东垣曰:雄壮上行,能除湿,下安太阴,使邪气不传入脾。止吐泻,逐痰水,许叔微云:苍术能治水饮之澼囊,盖燥脾以去湿,崇土以填脾。日用苍术一斤,大枣五十
补脾燥湿,宣,升阳散郁甘温辛烈。燥胃强脾,发汗除湿,能升发胃中阳气(东垣曰∶雄壮上行,能除湿,下安太阴,使邪气不传入脾),止吐泻,逐痰水(许叔微云∶苍术能治水饮之囊,盖燥脾以去湿,崇土以填科。日用苍术
苦温辛烈,燥胃强脾,发汗除湿,能升发胃中阳气,辟恶解郁。产茅山者,真米泔浸亦有麻油炒者。燥结多汗忌。
(山草)升阳发汗除郁苍术(专入脾)。甘苦辛烈。气温无毒。虽有升阳散郁。发汗除湿。(杨氏家验方。男子妇人因食生熟物。留滞肠胃。遂至生虫。久则好食生米。否则终日不乐。及至憔悴萎黄。饮食不思。用苍术一味为丸
清热,镇惊,泻火,解毒,通便。用于高热烦渴,头晕目眩,心悸失眠,齿痛便秘。
清热燥湿,活血化瘀,调经止带。用于湿热下注所致的带下量多,月经量少、后错,痛经。
清肺化痰、止咳降逆。用于肺热咳嗽、喘满痰盛、呕吐身热。
妇人产后阴下脱似肠者。
妇人热毒上攻,吐血不止。
温中和胃。用于胃阳不足、湿阻气滞所致的胃痛、痞满,症见胃痛隐隐、脘闷不舒、呕吐酸水、嘈杂不适、不思饮食、四肢倦怠。
舒肝理气,消胀止痛。用于肝气不舒,胸胁痞闷,食滞不清,呕吐酸水。
调经种子。主月经不调,经行腹痛,色黑不多,或色淡如黄水,或经来腥臭,或经来结块如猪肝,或腰酸带下,或白淫赤带;并治痞块,症瘕,乳岩,颈疬等痼疾。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