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中药名。为毛茛科黄连属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叶黄连Coptis deltoidea C.Y.et Hsiao或云连Coptis teeta Wall.的干燥根茎。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功效。主治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湿热泻痢,高热神昏,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痈肿疖疮,目赤牙痛,消渴,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袁士良主任中医师是江苏省名中医,工作所在地江苏省江阴地区,是澄江医派的发源地,袁师是澄江医派代表性传承人之一,在其多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证经验,形成了自己的学术特点,常以“清化立论”指导临床[1],尤其善用黄连温胆汤,业内有“袁温胆”之称,制定了多首类方,临床治疗多种疾病,收效良好,现介绍如下。
现代人多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此患者BMI27.34,属超重体型,且舌苔厚腻,可见是由宿食痰滞,酿而生热,壅遏于中,胃气失和,炽火上逆,扰动心神导致不得眠。《张氏医通·不得卧》言:“脉滑数有力不得卧者,中有宿滞痰火,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也。”黄连温胆汤出自清·陆子贤之《六因条辨》,是治疗痰火扰心的效方。
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期,多为气阴亏虚,痰热挟夹。治疗应以养心益气、祛痰安神为主要治则。方杂合炙甘草汤与黄连温胆汤,看似无序,却甚和病机。正如《丹溪心法·惊悸怔忡》提出惊悸病本为心虚,在惊为痰,在悸为饮,认为心悸与痰扰心神有关。著名医家祝味菊先生常以竹茹、附子与五味子配合使用,谓强心治悸妙药,取其温阳通脉、祛痰安神、潜镇浮阳之功,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
患儿考试前紧张,突然胸闷气憋,四肢抽搐,倒扑,吐沫,喉有痰声,舌红、苔黄厚腻,脑部检查排除癫痫等疾病,乃是痰火内郁,窍道阻塞,气滞血凝,扰乱心神而厥。先拟豁痰开窍,平肝息风,清心安神,予黄连温胆汤加减。
岩黄连为多年生草本,全株无毛。实生根(非移栽)呈类圆柱状,稍扭曲,下部有分枝,肉质黄色。初生茎节极短,抽苔后茎节逐渐伸长,伸长的茎萎软或近匍匐,株高10-40 cm,叶片肉质,羽状复叶。茎叶极脆嫩,大雨冲击易损伤。花淡黄色,总状花序顶生或对生,长7-14 em,萼片2,花辦4,雄蕊6,柱头2裂。蒴果有种子15-22粒,种子扁圆形,极细,每克种子1700-2000粒。
患者此次发病,先因风寒外感,郁而不解,致使邪传阳明、波及少阳,三阳合病,予疏解阳经邪气、解肌清热治疗后,继而出现阳明气分余热未清,气阴两伤,邪入营分,迫血妄行,气营同病,予清热肃肺,益气生津,兼佐凉营之品后,患者余邪渐清,正气渐复,疾病向愈。
半夏(洗)半升(12g),黄芩、干姜、人参、甘草(炙)各三两(各9g),黄连一两(3g),大枣(擘)十二枚(4枚)。寒热平调,消痞散结。主寒热错杂之痞证。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腻而
人中白、芦荟、使君子肉、龙胆草、黄连、五灵脂各等分。疹毒入胃,久而不散,致成牙根黑烂出血,为走马疳;传与二颊,浮肿,久而穿颊破腮,缺唇崩鼻,为崩砂狐惑等危证。
黄连、黄芩、黑参、龙胆草、荆芥、栀子、天花粉、茵陈、生地黄、车前子、桔梗、连翘。酒毒所致白睛黄赤。
黄芪 白术 陈皮各1.2克 人参6克 炙甘草 升麻各1.2克 当归 熟地黄各6克 麦冬3克 川芎3克 白芷1.2克 炒黄连0.9克 荆介穗(炒黑)1.2克治产后血崩。
白头翁二两(15g),黄柏三两(12g),黄连三两(6g),秦皮三两(12g)。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主治热毒痢疾。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下痢脓血,赤多白少,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现常用于阿米
犀角屑 大青叶 玄参 甘草 升麻 黄连 黄芩 黄柏 黑山栀子各4.5克清热解毒,凉血化斑。治伤寒,斑出巳盛,心烦大热,错语呻吟不得眠,或咽痛不利。
千金子5钱,荆芥穗5钱,金银花5钱,明天麻5钱,川大黄5钱,上肉桂5钱,牛蒡子5钱,白附子5钱,海风藤5钱,川黄连5钱,穿山甲5钱,天花粉5钱,刺猬皮5钱,高良姜5钱,片黄芩5钱,黄柏5钱,红花5钱,
陈皮 半夏(制)各30克 茯苓45克 僵蚕(炒)60克 川黄连9克 甘草(生)9克治眼胞及周身痰核。
土黄连(《南宁市药物志》),藤黄连(《广西中药志》),黄连藤(《中国药植图鉴》),伸筋蘑、山大王(《广西药植名录》),大黄藤(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清热,解毒,利尿,通便。治饮食中毒,热郁便
野黄连、水黄连(《峨媚药植》),牙齿芒(《广州植物志》),擎天蕨(《广西中兽医药植》),雪仙草、扫雪花(《江西民间草药》),蜢蚱参(《中国植物志》),上树细辛草、青蕨(《广西中药志》),金花草(《广东
土黄连、石妹刺、大黄连、宽叶鸡肢黄连、刺黄连、鸡脚刺、三颗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主湿热泄泻;痢疾;黄疸;热淋;咽喉肿痛;口疮龈肿;火眼目赤肿痛;痄腮;乳痈;疖肿;烫伤
假黄连、胡连清湿热,除骨蒸,消疳热。用于湿热泻痢,黄疸,痔疾,骨蒸潮热,小儿疳热。
云连、雅连、川连、味连、鸡爪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
紫背草(《植物名实图考》),假芥兰、爆仗草(《岭南采药录》),红背叶(《广州植物志》),叶下红、喇叭红草(《福建民间草药》),小蒲公英、七十二枝花、牛尾膝(《广西中兽医药植》),紫背犁头草(《南宁市药
狗奶根、刀口药、黄连、刺黄檗、小檗清热燥湿;解毒。主肠炎;痢疾;慢性胆囊炎;急慢性肝炎;无名肿毒;丹毒湿疹;烫伤;目赤;口疮
太白黄连、土黄连[陕西太白山]泻火解毒,清心除烦。用于眼结膜炎,口腔炎,咽炎,热病心烦,肠炎,痢疾,痈疮肿毒。
(太阳阳明解表消里)葛根黄芩黄连汤(仲景),甘草四般治二阳。(治太阳桂枝症,医误下之,邪入阳明,协热下利,脉促喘而汗出者,葛根八两,炙草、黄芩各二两,黄连三两。)解表清里兼和胃,喘汗自利保平康。(成无
气味苦、寒,无毒。主热气目痛、伤泪出,明目,肠腹痛下痢,妇人阴中肿痛。久服令人不忘。陈修园曰∶黄连气寒,禀天冬寒水之气,入足少阴肾;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气水而味火,一物同具,故能除水
味苦寒。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御览》引云,主茎伤,《大观本》,无),肠澼,腹痛,下利,妇人阴中肿痛。久服,令人不忘。一名王连。生川谷。《吴普》曰:黄连,神农岐伯黄帝雷公苦无毒,李氏小寒,或
黄连(四两)黄芩(一两)芍药(二两)鸡子黄(二枚)阿胶(三两)上五味。以水五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内胶烊尽。小冷。内鸡子黄。扰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成注云。阳有余。以苦除之。黄芩黄连之苦以除
大黄(二两)黄连(一两)上二味.以麻沸汤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此条柯韵伯谓按之濡.当作按之
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此热不发于表而在胸中,是未伤寒前所蓄之热也。邪气者即寒气。夫阳受气于胸中,胸中有热,上形头面,故寒邪从胁入胃。《内经》所谓∶“中于胁则下少阳”者
治眼疾由热者。黄连(二钱)为细末,香油调如薄糊,常常以鼻闻之,日约二三十次。勿论左右眼患证,应须两鼻孔皆闻。目系神经连于脑,脑部因热生炎,病及神经,必生眼疾。彼服药无捷效者,因所用之药不能直达脑部故也
黄连(八两)当归龙胆草芍药大黄黄柏黄芩川芎生地黄白芷防风木贼羌活红花薄荷叶菊花(各等分)用水七八碗浸药三日,煎成膏子,和前药成锭子。又方治眼赤肿作痛,用生地酒浸,捣烂浓涂眼上。又用草乌、南星、干姜、桂
仙鹤草,黄连,木香,蝉蜕,石菖蒲,桔梗、清热燥湿,健脾止泻。用于脾虚湿热内蕴所致泄泻急迫,泻而不爽,或大便溏泻,食少倦怠,腹胀腹痛。
黄连、苦地丁、地黄、板蓝根、紫草、金银花、淡竹叶、干蛇胆、百合、细辛。清热泻火,解毒凉血。用于轻型复发性口腔溃疡心脾积热证,症见口腔粘膜反复溃疡,灼热疼痛,口渴,口臭,舌红苔黄等。
槟榔、香附(醋炙)、枳壳(麸炒)、陈皮、砂仁、六神曲(麸炒)、山楂(炒)、谷芽(炒)、麦芽(炒)、桔梗、白扁豆、厚朴(姜炙)、黄连、瓜蒌、鸡内金(醋炙)、莱菔子(炒)、枳实(炒)、吴茱萸(甘草水炙)、
柴胡(醋) 白芍 枳实 黄连 川楝子 半夏(制) 陈皮 吴茱萸 莪术 瓦楞子(煅) 蒲公英 甘草疏肝泄热,和胃降逆,制酸止痛。用于肝胃不和郁热证引起的胸脘胁痛,嗳气呃逆,吐酸嘈杂,脘胀纳呆,口干口苦;
蕲蛇(酒炙)、麻黄、羌活、竹节香附、天麻、乌梢蛇(酒炙)、细辛、豹骨(油炙)、僵蚕(麸炒)、铁丝威灵仙(酒炙)、防风、全蝎、肉桂(去粗皮)、附子(炙)、丁香、地龙、没药(醋炙)、乳香(醋炙)、赤芍、血
苍术30g、厚朴(姜制)40g、陈皮40g、麦芽(炒)30g、山楂50g、枳壳(麸炒)30g、砂仁40g、木香30g、清半夏40g、荆芥40g、广藿香30g、黄连30g、大黄30g、川木通30g、桔梗
黄连、黄芩、地黄、赤芍、当归、槐角、槐花、荆芥穗、地榆炭、阿胶。清肠止血。用于肠热便血,肛门灼热,痔疮肿痛。
连翘 青黛 黄连 黄芩 大黄 菊花 龙胆 天花粉 玄参 茯苓 桔梗 甘草 朱砂 冰片 犀角粉 水牛角浓缩粉清火化毒,消肿止痛。用于小儿身热烦燥,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皮肤疮疖,口臭便秘,疹后余毒末尽。
黄连具有清热祛湿的效果,可以用于治疗痔疮。比如临床上常用的黄连解毒汤加减来治疗湿热下注型痔疮,因为它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止血的效果。也可以用黄连配合五倍子、苦参、黄柏等中药煎水,然后进行肛门坐浴,
黄连为毛莨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和云连的干燥根茎。黄连性寒,味苦,无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呑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
黄连上清丸为中成药,该药的主要成分为黄连、栀子、连翘、防风等,具有散风清热、泻火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风热上攻、肺胃热盛所导致的头晕目眩、牙齿疼痛、咽喉肿痛、小便短赤等,效果非常好。在服用该药治疗
黄连清胃丸主治胃火过大症状,可用于口舌生疮,口臭口干以及牙龈发炎,牙周病,咽喉肿痛,扁桃体肿大,咽炎等情况。其组成的主要为黄连,石膏,桔梗,甘草等,服药的时候应禁食烟酒及辛辣油腻之品,如果存在慢
黄连上清片主要成分为黄连、大黄、连翘、薄荷、旋覆花、黄芩、荆芥穗、栀子、防风、石膏、桔梗、黄柏、蔓荆子(炒)、白芷、甘草、川芎、菊花黄连上清片的功能与主治清热通便,散风止痛。用于头晕目眩,暴发火眼,牙
原料黄连6g,绿茶10g,生姜30g。做法先把生姜洗净,绞取汁水,再把黄连、茶叶放入保温杯,用沸水冲泡5min倒入适量姜汁就可以。代茶饮。功效清热、和胃、止泻。用于治疗白痢。
青春痘也有热症、寒症之分,许多人会吃黄连治疗青春痘,其实黄连是一种清热解毒的药材,对于便秘、嘴破、舌破,以及红肿、长脓的痘痘,体内火气大,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若是痘痘的外观呈暗色并无红肿状况,可能是身
黄连治疗湿疹效果很好,黄连的性味是苦寒,治疗湿疹主要是针对湿热型的湿疹。湿热型湿疹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患者身体比较肥胖或者比较壮实,皮疹出现的特点是出现大片的红斑,甚至红肿,并且可以见到丘疹、糜烂、
患者,男性,18岁。初诊:寐少,难入睡,每晚大约睡5h,睡中易醒,烦躁不安,注意力不能集中,学习成绩下降严重,压力较大,已半年余。曾服安眠药,白天困,全身无力,头脑昏沉,诊脉沉弦滑数,舌略
魏某某,女,54岁。1982年7月初诊。素有胸闷胁痛。B超示:胆囊炎伴胆石症。近周胃痛泛呕,厌油腻,曾吐苦绿水,大便偏稀、次多,舌苔厚腻,脉弦。方药:黄连6g,
李某,女,53岁。2021年5月25日初诊。主诉:失眠4年余。患者4年前出现失眠症状,长期口服安眠药或中药,症状未见改善,遂来李师处就诊。月经史:49岁停经。刻诊:神疲乏力,失眠,入睡困难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