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冬,中药材名。本品为百合科植物麦冬(沿阶草)的干燥块根。功能主治为:养阴生津,润肺止咳:用于肺胃阴虚之津少口渴、干咳咯血;心阴不足之心悸易惊及热病后期热伤津液等证。配沙参、川贝可治肺阴虚干咳。
戊戌年岁火太过,遇二之气阳明燥金加临少阴君火,煎熬津液,故患者血糖异常增高。肺为华盖,主通调水道。《素问·经脉别论》曰: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此案用司天麦冬汤抑火补肺而降糖消肿,体现了肺主治节、通调水道的功能。
中医认为“汗为心液”。患者壬辰年10月出生,壬年木运太过,风从火化,又值五之气少阴君火加临,火气伤心,心气伤则易得汗证;心合小肠,今年戊戌岁火运太过,9月下旬又逢五之气少阴君火加临,心火发于小肠而患尿路感染,两病皆由火起,病机一也。故以司天麦冬汤加导赤散清心降火,使火从小肠而泄,多年的严重汗证竟同时获得痊愈。
沙参麦冬汤源于《温病条辨》,由沙参、玉竹、麦冬、甘草、桑叶、花粉、扁豆等药物组成,具有清养肺胃和生津润燥功效,应用于治疗燥伤肺阴、津液亏损的慢性支气管炎,效果显著。方中沙参、麦冬、天花粉,养阴生津、润肺止咳;桑叶散燥热、轻宣肺、润肺生津;甘草,酸甘化阴,起到养阴清肺、化痰止咳作用。
张磊教授在治疗肿瘤类疾病邪实阶段创立涤浊法。根据《素问·汤液醪醴论》“去菀陈莝……疏涤五脏”之旨,基础方选择千金苇茎汤加大黄3克。千金苇茎汤出自《备急千金要方》,具有清脏腑热,逐瘀排脓之功效,原用于肺痈,热毒壅滞,痰瘀互结证。
人体的津液,其化生既赖于先天禀赋的真阴充足,亦赖于后天脾胃化生水谷精微的不断充养,继而濡润脏腑、百骸、九窍。五官是五脏之窍,内外诸因导致阴津损伤、亏耗,则五窍失其濡养。本病以口、眼、鼻、咽、皮肤等部位的干燥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所谓津充则润、津亏则燥。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麦冬的干燥块根,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肺、胃、心经,功能滋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主治肺燥干咳、肺痈、阴虚劳嗽、消渴、心烦失眠、咽喉疼痛、肠燥便秘、血热吐衄等,现详述如下。
天冬 15克;麦冬 15克;沙参 15克;荷叶 30克;甘草 10克;粳米 100克滋养心阴。
人参、麦门冬(麦冬)、当归、白芍药、生地黄、陈皮、黄芪各三钱,知母二钱,五味子、甘草各一钱。主治脾之阳气不旺,无以统运阴血而致唾血,心颤脉弱,四肢清冷,饮食不健,自汗身热者。
当归 白芍 熟地黄各3克 天冬 麦冬 瓜蒌各2.5克 桃仁(研)红花各1.5克养血滋阴,生津润燥。治内燥。津液枯少。
润玄参 剖麦冬 白苏子 东白薇 生甘草 炙紫菀 牛蒡子 白芥子 蒸百部滋阴清热,化痰利咽。治虚火上炎,咽喉燥痒,微痛,红丝点粒缠绕,久则失音。
石膏、知母、白芍药、茯苓、栀子、竹茹、麦门冬(麦冬)、白术、扁豆、人参、陈皮、乌梅、莲子肉、甘草。《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五方功能清热生津止渴。主治中暑燥渴者。
麦冬(去心,晒)人参 茯苓 黄芪(半生,半蜜炙)乌梅肉(焙)甘草各30克 天花粉干葛各45克益气养阴,生津止渴。治消渴口干。
熟地黄、人参、茯苓、远志、菖蒲、玄参、柏子仁、桔梗、天冬、丹参、枣仁、炙草、麦冬、百部、杜仲、茯神、当归、五味各等分。心血虚,烦热口干。
人参3分,桂(去粗皮)3分,泽泻3分,甘草(炙,锉)3分,陈皮(汤去白,炒)2两,麦冬(去心,焙)2两,半夏(汤洗去滑,生姜汁制,炒)1两。胃反,呕吐不止,妨碍饮食。
麦门冬、沿阶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虚痨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白喉。
麦冬(《药品化义》)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益胃生津。治肺燥干咳,吐血,咯血,肺痿,肺痈,虚劳烦热,消渴,热病津伤,咽干口燥,便秘。①《本经》:"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qu
水麦冬、龙爪参、阔叶长距兰润肺,祛痰止咳。用于肺热咳嗽,喘咳。
大麦冬、土麦冬、鱼子兰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虚劳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肠燥便秘。
蛇儿参、水麦冬、骑马参、龙爪参、双肾草、走肾草补气润肺;化痰止咳;解毒。主病后虚弱;肺热咳嗽;痰喘气壅;白带;虚火牙痛;毒蛇咬伤
竹叶麦冬(《江西草药》)。清热,利尿,滑胎。①《纲目》:"能堕胎催生。"②《江西草药》:"清热除烦,利小便。"
九龙虫(《纲目拾遗》)。活血祛瘀,温中理气。治劳伤咳嗽,吐血,中风瘫痪,跌打损伤,心胃气痛,噎膈反胃。①《药性考》:"活吞数枚,止血,(治)劳怯。"②《纲目拾遗》:"行血
山韮菜、土麦冬[广东万宁]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毒蛇咬伤,跌打肿痛。
【本经】麦门冬。味甘平。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久服轻身,不老不饥。生川谷及堤阪。味甘,微凉,入手太阴肺、足阳明胃经。清金润燥,解渴除烦,凉肺热而止咳,降心火而安悸。《金匮》麦门冬汤
见胃寒。
(隰草)清心肺火麦冬(专入心肺)。有类天冬。然麦冬甘味甚多。寒性差少。天冬所主在肺。而麦冬所主。则更在肺而在心。是以书载功能消痰止嗽。(治嗽须分外感内伤。如外感则声盛而浊。先缓后急。日夜无度。痰涎稠粘
原料:麦门冬5g、半夏3g、人参3g、粳米3g、甘草3g、绿茶5g。用法:用前五味药的煎煮液35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功能:养阴益气,利咽喉。用途:火逆上气,咽喉不利、干咳咯痰。来源:《金匮要略》。
治衄血不止。麦冬生地(各等分)每服一两,水煎服。
味甘。性微寒。无毒。禀天春生之气。感地稼穑之甘以生。降也。阳中微阴也。地黄、车前为使。【主治】主心腹结气。肠中伤饱。胃脉络绝。羸瘦短气。(本经)身重。目黄。心下支满。虚录)去心热。止烦热。寒热体劳。下
〔组成〕沙参三钱(10克)玉竹二钱(6克)生甘草一钱(3克)冬桑叶生扁豆花粉各一钱五分(各5克)麦冬三钱(10克)〔服法〕水五杯,煮取二杯,日再服。〔讲解〕本方适用于燥伤肺胃,津液亏损之证。主治燥伤肺
味甘,气温,无毒。入脾胃大肠之经。最善降气化食,尤善化痞结癥瘕。近人错认鼠粪为是,不知是草木之药,生在陇右。土人以之治小儿食积,神效。妙在攻坚又不耗气。
全鹿干(或鲜全鹿肉)、红参、熟地黄、地黄、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炒)、杜仲(炭)、芡实(炒)、黄芪、川芎、山药、女贞子、肉苁蓉(制)、巴戟天(盐制)、白术(炒)、茯苓、补骨脂(盐制)、制何首乌、白芍
地黄、麦冬、红参、大枣、阿胶、黑芝麻、桂枝、生姜、炙甘草。养血益气。用于气虚血少,心悸气短,盗汗失眠,咽干舌燥,大便干结。
郁金、人参、黄连、三七、安息香、檀香、琥珀、降香、甘松、木香、石菖蒲、丹参、麦冬、钩藤、黄芩、夏枯草、槐米、甘草、珍珠、冰片、朱砂、牛黄通脉活络,行气化瘀。用于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引起的心绞痛,防治高血压
龙胆、黄芩、栀子(姜炙)、珍珠母、牡蛎、龙骨、柏子仁、酸枣仁(炒)、远志(去心甘草炙)、当归、地黄、麦冬、蒺藜(去刺盐炙)、茯苓、车前子(盐炙)、泽泻(盐炙)、甘草。清肝泻火,重镇安神。用于失眠,心烦
知母 玄参 罂粟壳 麦冬 款冬花 紫菀 苦杏仁 百合 浙贝母清肺化痰,止嗽定喘。用于虚劳久嗽,春秋举发,咳嗽痰喘,骨蒸潮热,音哑声重,口燥舌干,痰涎壅盛。
地黄、玄参、麦冬、川贝母、牡丹皮、白芍、薄荷脑。养阴润肺,清热利咽。用于咽喉干燥疼痛,干咳、少痰或无痰。
天冬、麦冬、熟地黄、山药、牛膝、杜仲叶、制何首乌、人参、木香、五味子、菟丝子、金樱子等23味。补五脏,调阴阳,益气血,壮筋骨。适用于体虚易倦,心悸失眠,头晕目眩,腰膝酸软。
人参(红参)、鹿茸(去毛)、酸枣仁(炒)、熟地黄、茯苓、玄参、远志(蜜制)、麦冬、五味子、当归、川芎、牛膝、山药(炒)、补骨脂(盐制)、枸杞子、朱砂。补肾益气,养血生精。用于气血两虚,肾虚精亏所致的心
功效1、增强体质麦冬含沿阶草苷、甾体皂苷、生物碱、谷甾醇、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等药理成分具有清除体内有害自由基,提高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黄精的药理活性成分同样具有抗氧化和抗疲劳的作用,一起泡水喝有助
可以一起泡水喝。麦冬是一种性味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功效的药材,黄精是一种性味甘、平,归脾、肺、肾经,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功效的药材,两者的功效相似,在中医上不仅
可以喝但是建议不要喝。麦冬虽然性微寒,但是并没有较好的祛湿效果,麦冬有一定的泻热生津的作用,但是湿热体质的人并不适宜喝麦冬,若是饮用不当,还可能会生痰生湿,反而会加重湿气,结果适得其反,若是湿热体质很
建议黄芪、党参、麦冬等量放5克。一般人群日常用黄芪养生保健的话,建议黄芪一次放5-10克左右是比较合适的,而党参药用剂量一般是用到了9-30克,若是平时泡水服用的话,用量可以用最小量在10克左右,麦冬
建议黄芪麦冬各取3-5克即可。黄芪麦冬泡水喝用量是不易过多的,因为两者都是中药材,都具有一定药性,一起泡水用量过多,那么很容易加重人体肠胃负担,导致人体出现腹痛、腹泻以及便溏等不适症状发生,对人体的健
材料黄芪3-5g,麦冬3-5g。1、先将黄芪和麦冬先用清水清洗一遍。2、然后准备泡水的器皿,可以用茶壶或是陶瓷杯装黄芪和麦冬。3、用烧开的水冲泡黄芪和麦冬,不能用温水或是冷水。4、泡10分钟,时间不易
麦冬有生津止咳、滋阴润肺的功效,而西洋参有清热去火、补气益肾的功效,服用西洋参麦冬泡水,可以起到很好的清热生津的作用,并且还可以很好的改善新陈代谢,帮助改善睡眠以及烦躁、疲劳等症状,适合阴虚阳虚两虚体
建议一次5-8粒即可。麦冬泡水是麦冬常见的一种吃法,一般每次只需要用5-8粒左右的麦冬泡水即可,麦冬作为一种中药材,是具有一定药性的,用量不宜过多,否则可能会导致人体亏损,其次就是麦冬性质寒凉,过量喝
尹某某,男,83岁。2017年3月25日就诊。患者确诊肺癌3年余。有“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病史20余年,2013年5月体检时发现双肺结节,后确诊为肺鳞癌,因患者高龄,基础疾病多,已无手
杨某某,男,63岁。2021年9月7日初诊。皮肤出现红疹,瘙痒1月。患者平素怕冷,故行“长蛇灸”调理,在做完4次后出现皮肤红疹,以四肢、项部为主,现上臂外侧红色皮损有抓痕,右下肢内侧风团色
刘某某,女,65岁,2021年9月3日初诊。患者自诉因口干欲饮、小便频数到某三甲医院就诊,经查尿糖+++,空腹血糖10.2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6.6mm0l/L,确诊为糖尿病。刻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