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破坏,造成骨脆性增加,从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二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三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老人70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而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病因尚不明。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退化为特征,以致骨脆性及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疼痛、嵴柱变形、易发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中医学虽然无骨质疏松症的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及发病机理,当属“骨痿”、“骨痹”、“骨极”等范畴。现试从中医理论探讨其病因病机及中医辨治思路。
骨质疏松症属于中医“肾虚腰痛”、“肾虚骨痿”之范畴。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中老年妇女常见的骨代谢疾病,很容易诱发骨痛、骨折等继发症状或疾病,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现代研究认为,其发病机理与卵巢分泌的激素水平降低有关,应用中医“肾主骨,生髓”的理论为指导,选用肾俞穴位埋藏羊肠线的方法治疗该病,取得了明显的临床疗效。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表现为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西医学认为,骨质疏松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以腰背、四肢疼痛为主,从轻度的间断疼痛发展为持续性骨痛,久坐、久站等长时间固定姿势时加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属于西医学病名,在古医籍中未见有明确的记载。根据骨质疏松症身长缩短、驼背、不能负重等临床表现,历代中医学著作中的“虚劳”“骨痹”“骨痿”“腰痛”“骨缩”“骨枯”“骨折”等病,有些症状与其甚为相似。
肾藏精,主生长、发育,年老后肾气日衰,肾精不化而渐虚,于是筋骨解堕。国内一些流行病学调查也证实了“肾虚患者”的骨矿含量不但低于同龄的健康人,而且低于非“肾虚的病人”。加上患者经水已断,天癸渐竭,肾阳虚亏之象毕露,故首选肾气丸长期吞服,来恢复生命的原动力。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见于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发病缓慢,其主要症状是胸腰背部广泛性疼痛,多为隐隐作痛,部分患者疼痛由背部向肋缘扩散或出现腰背腿痛。
人参 4克;当归 6克;熟地黄 6克;枸杞子 6克;制何首乌 8克;鸡血藤 10克;桑椹 6克;女贞子 6克;黄精 6克;山茱萸 5克;龟胶 5克;鹿胶 5克;蛤蚧 1克;仙茅 5克;补骨脂 5克;杜
鹿角霜30g,黄芪20g,煅龙骨、煅牡蛎各20g,杜仲15g,骨碎补15g,菟丝子15g,牛膝10g,锁阳10g,枸杞子10g,徐长卿10g,丹参10g,当归10g,五加皮10g,鸡血藤10g。温肾通
白萝卜250克,虾米25克,紫菜5克,植物油、料酒、葱、姜、香油、精盐、味精各适量。清肺热,增加钙质和碘质。适用于骨质疏松症者的辅助治疗。
熟地黄15g,淫羊藿10g,补骨脂15g,丹参15g,骨碎补15g,菟丝子15g,山药12g。补肝肾,活血健脾。用于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楮实子20g,威灵仙15g,骨碎补20g,补骨脂10g,川续断20g,黄芪30g,白术15g,乌药20g,三七6g,阿胶10g(烊化)。补肾健脾,养肝活血,理气止痛。主治:骨质疏松症,症见腰酸背疼、全
杜仲(炒)30g,胡桃肉30g,补骨脂20g,淫羊藿30g,怀牛膝20g,续断肉30g。补肝肾,强筋骨。主治:适用于老年骨质疏松症,腰腿酸疼,不耐负重。
仙茅10g,仙灵脾(淫羊藿)10g,泽泻10g,茯苓10g,牡丹皮10g,当归10g,川芎10g,山药10g,山茱萸10g,熟地黄15g,肉桂3g,附片5g,青皮5g,陈皮5g。温补肾阳。主治老年性骨
枸杞子3克,新鲜海带350克,盐3克,味精、白砂糖各2克,香油5毫升。降脂降压、补钙消肿。适用于高血压痛、血脂异常、骨质疏松症、水肿等症。
由于年老、外伤、制动及脏腑功能紊乱等因素,导致骨质稀疏萎缩者,称为骨质疏松症。本病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代谢性骨病,老年妇女更为多见。病人骨质疏松、脆弱,常伴有脊柱部位、腿或肩周的疼痛,身高降低,严重时容易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是中年以后内分泌的变化、活动减少,营养障碍或治疗慢性病时所用药物的影响,所发生的慢性代谢性骨病。以骨组织有正常的钙化,钙盐与基质呈正常比例,而单位体积内骨组织减少为病理特征,临床上多
骨质疏松症是指骨密度进行性下降,从而使骨变得脆弱,容易骨折。骨含有使之坚硬和致密的矿物质如钙和磷等。为了维持骨密度,机体不仅需要补充足够的钙和其他矿物质,而且在体内还应有适当数量的激素,包括甲状旁腺素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是指老年人因骨质疏松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疾病。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内单位体积骨基质减少,骨量降低和骨强度降低两方面。本病发生的年龄据医学统计报导,60岁以上男性有10%左右可有
淫羊藿、熟地黄、骨碎补、黄芪、丹参、木耳、黄瓜子;辅料为糊精。补肾益气,活血壮骨。主治肾虚,气血不足所致的中老年骨质疏松症,伴有腰脊酸痛,足膝酸软,神疲乏力。
三七 血竭 红花 乳香(制) 大黄 当归 川芎 没药(制) 白芍 熟地黄 赤芍 骨碎补 续断 自然铜(煅) 五加皮 硼砂活血化瘀,强筋壮骨。用于骨质疏松症,症见腰脊疼痛,足膝酸软,乏力。
淫羊藿、制何首乌、黄芪、石斛、肉苁蓉、骨碎补、菊花。滋养肝肾、强筋健骨。用于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肝肾不足证,症见腰膝酸软无力、腰背疼痛、步履艰难、不能持重。
补骨脂、淫羊藿、枸杞子、女贞子、骨碎补(烫)、狗脊、川牛膝。补益肝肾、壮骨止痛。用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属肝肾不足证,症见腰背疼痛、腰膝酸软、四肢骨痛、肢体麻木、步履艰难,舌质偏红或淡,脉细弱等。
嘎龚嘎脑修(学名:芭蕉根)、酸咪咪(学名:酢浆草)、窝魁乃(学名:续断)、补骨脂、三七滋补肝肾,强筋壮骨,通络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骨折、骨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症属肝肾不足、经络瘀阻者。
熟地黄、山茱萸(蒸)、泽泻、山药、淫羊藿、牡丹皮、茯苓、枸杞子、牡蛎等。补肾壮骨,用于骨质疏松症属肝肾阴虚证,症见:腰脊疼痛或全身骨痛,腰膝酸软,或下肢痿软,眩晕耳鸣,舌质或偏红或淡等。
淫羊藿、赤芍、三棱、莪术、生地黄、知母、续断、川芎、牡蛎(烯)。补肾活血,强筋壮骨。用于骨瘘(骨质疏松症)引起的骨折、骨痛及预防更年期骨质疏松症。
三七、血竭、红花、乳香(制)、大黄、当归、川芎、没药(制)、白芍、熟地黄、赤芍、骨碎补、续断、自然铜(煅)、五加皮、硼砂。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强筋壮骨。用于骨质疏松症。
治疗骨质疏松症总的原则应当是准确评估病情,选择适当的治疗时机,贯彻「缓解骨痛、改善功能,提高骨量、预防骨折」的治疗原则,根据循证医学,个体化地选择有证据支持的治疗方法。强调采取整体、系统、规范、联合、
钙对于骨质量和强度至关重要,但不是骨质疏松症的唯一要素。合理的饮食、运动及良好的身体机能是防治骨质疏松的基础,单纯一味补钙效果有限,原因是中老年人的钙吸收功能差异较大,钙在骨质的沉积有限,钙吸收偏少、
骨质疏松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概括起来有激素的调控、营养因素、物理因素、遗传、基因、免疫调控异常、药物影响等诸多因素。这些因素或是影响肠道对钙的吸收,或是影响维生素D活性物质的代谢,或是增加肾脏对钙的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严重地威胁着中老年人,疼痛、活动乏力是常见临床表现,最严重的后果是骨折,常见的部位为髋部、脊柱、腕部和肋骨。发生脊柱骨折时可引起身高变矮、驼背胸廓畸形,影响呼吸功能。
(1)具有不良嗜好,如吸烟、饮酒、嗜咖啡的人群;(2)老年人;(3)更年期妇女或怀孕期、哺乳期妇女;(4)糖尿病人或甲状旁腺机能亢进患者;(5)肾衰竭;(6)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另外,长期制动、长期卧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的代谢性骨骼疾病,是人体衰老的表现。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一般是在30~35岁达到一生中所获得的最高骨量,称为峰值骨量,此后骨质就开始丢失。由此可见,要想避免晚年出现骨质疏松
疼痛是骨质疏松最主要的症状,有肌肉疼痛和骨痛两类,疼痛的发生与骨吸收增加程度和骨丢失速度有密切关系,一旦发生骨折更容易导致疼痛加剧。疼痛时有可能伴随其他症状,如肌肉痉挛,肢体麻木,感觉乏力,失眠等,也
目前对骨质疏松症还没有特别有效的方法延缓其发展,所以除了适当的体育锻炼外,饮食方面同样也很重要。骨质疏松症的患者饮食宜选择富含钙质的食物,如牛奶、乳酪等奶制品;黄豆及豆制品;海带、海鱼、虾皮、紫菜等海
患者,女,65岁,2007年3月21日初诊:诉罹患腰背及四肢酸痛已1年余。检查:血沉正常,类风湿因子阴性,右股骨X线摄片见骨密度明显降低,曾服钙片及多种维生素,并局部理疗等均无好转。现面色
白某,女,56岁,2019年3月15日初诊。诉腰背部疼痛无力5年余。患者50岁绝经。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背部疼痛,呈持续性酸痛,休息后不能缓解,全身乏力,伴月经紊乱,就诊于当地医院妇科,
李某,女,55岁,退休职员。1999年5月15日初诊。诉腰背痛2年余。无明显诱因,自觉晨僵现象明显,四肢沉重,乏力,腰背酸痛,时轻时重,近1个月症状加重。50岁绝经。服过大量钙片等,无明显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