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习惯性便秘属气虚(脾气虚)者较多,常用清热泻下药难以获效,可选用“黄芪麻仁陈皮汤”。黄芪30g,火麻仁20g,陈皮15g。三药置砂锅内,水煎。煎煮两次,上下午各服1次,连服7天为1疗程。也可选用中成药“补中益气丸”,连服7天为1个疗程。高血压患者慎用。(韦良渠)
(1)脾胃气滞证。有行气止痛、健脾和中的作用。寒湿中阻之气滞最宜,如平胃散。 (2)呕吐、呃逆。善于疏理气机、调畅中焦,常配伍生姜、竹茹等药。 (3)湿痰、寒痰咳嗽。本品燥湿化痰,又能温化寒痰,为治痰之要药。治脾胃痰湿,多与苍术、厚朴等同用,如平胃散;治痰湿咳嗽,多与半夏相须为用,如二陈汤。 (4)胸痹。能行气通痹止痛。
党参15g,黄芪30g,炒白术15g,茯苓15g,陈皮10g,川芎15g,莪术10g,丹参10g,白及10g,砂仁(后下)6g,白芍10g,谷芽15g,麦芽15g,炙甘草5g。益气健脾,活血通络。主治
川芎 当归 白芍 熟地黄各3克 柴胡黄芩 陈皮 知母 贝母各2.4克 泽泻 地骨皮甘草各1.5克治鹳口疽初起,朝寒暮热,日轻夜重,状如疟疾。
人参、白术、茯苓、白芍、陈皮、木瓜、紫苏、苍术、厚朴、大腹皮。产后水肿。
茯苓80克,桔梗、当归、白芍、陈皮、苍术(炒)、白芷、厚朴(姜制)、枳壳(炒)、麻黄、制半夏、甘草各60克,川芎、干姜各30克,蔗糖2000克,白酒17500毫升散寒解表,祛风燥湿,消积止痛。适用风寒
熟地黄1两,当归1两,白芍1两,焦术1两,川芎5钱,枣皮5钱,半夏5钱,人参3钱,天麻1钱,陈皮5分。眩晕。
黄芪、甘草(炙)各15克,人参(去芦)9克,当归身(酒焙干或晒干)6克,陈皮(不去白)、升麻、柴胡各6~9克,白术9克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主脾胃气虚证:少气懒言,体倦肢软,面色咣白,饮食减少,大便稀溏
白术5钱,白芍5钱,茯神5钱,陈皮1钱,肉桂1钱,柴胡1钱,枳壳5分,远志3钱,白芥子3钱,苍术3钱。肝痹,气血不足,风寒湿邪乘之,肝气常逆,胸膈引痛,睡卧多惊,饮食不思,吞酸作呕,筋脉拘急。
冬白术20两(土炒),云苓(茯苓)20两(炒),泽泻15两(炒),广藿香30两(微炒),官桂(肉桂)8两(研),紫苏20两(炒),制半夏20两(姜汁炒),茅苍术8两(炒),草豆蔻仁20两(炒),神曲3
广陈皮、陈橘皮、橘子皮、橘皮、红皮、广橘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广陈皮、新会皮(《药性切用》),陈柑皮(《本草求原》)。下气,调中,化痰,醒酒。治病后饮食失调,上气烦满,伤酒口渴。①崔禹锡《食经》:"主上气烦满。"②《本草拾遗》:"去
厚壳贻贝[壳菜]、贻贝[壳菜紫贻贝]、翡翠贻贝、扁顶蛤、菲律宾偏顶蛤补虚,去胸中烦热,降丹石毒。老年头晕,阴虚,肝阳上升。淡菜(干品)10两,焙干研细末,陈皮5两,炼蜜为丸,如小豆大,每服1~2钱,日
京三棱、草三棱、鸡爪棱、黑三棱、石三棱1、症瘕鼓胀,用三棱根切一石,加水五石煮成三石,去渣,再煮,得汁三培。隔水明显成膏,浓如稠糖。每天早晨服一小匙,酒送下。又方:荆三棱、青皮、陈皮、木香各半两,肉豆
陈皮(孟诜),贵老(侯宁极《药谱》),黄橘皮(《鸡峰普济方》),红皮(《汤液本草》)。理气,调中,燥湿,化痰。治胸腹胀满,不思饮食,呕吐哕逆,咳嗽痰多。亦解鱼、蟹毒。①《本经》:"主胸中瘕热
黄果皮、理陈皮(《滇南本草》)。理气,化痰,健脾,导滞。治感冒咳嗽,食欲不振,胸腹胀痛,肠鸣便泻,乳痈。①《滇南本草》:"主降气宽中,破老痰结痰固如胶者。"②《岭南采药录》:&qu
无患子(《滇南本草》整理本),油患子(四川)。治疝气,疥癞。①《滇南本草》:"皮:治膀胱疝气疼痛。子壳:杀虫。"②《滇南本草图说》:"治七疝肝气症,狐疝用茴香为使;水疝用
《百草镜》:"消痰降气,生津开郁,运脾调胃,解毒安神。"
橘皮,味辛、苦,气温,沉也,阴中之阳,无毒。陈皮治高,青皮治低,亦以功力大小不同也。入少阳三焦、胆腑,又入厥阴肝脏、太阴脾脏。青皮,消坚辟,消瘟疟滞气,尤胁下郁怒痛甚者须投,却疝疏肝,消食宽胃。橘红名
陈皮理气,取其无峻烈之嫌,脾为元气之母,肺为摄气之钥,故橘皮为二经气分之药,但随所配而补泻升降也。同杏仁,治大肠气闭;同桃仁,治大肠血闭;同苏子、贝母、枇杷叶、麦冬、桑皮、沙参、栝楼根、五味子、百部,
原料:木瓜5g、陈皮3g、人参2g、桂心2g、槟榔2g、花茶3g。用法:用350ml水煎煮木瓜、陈皮、人参、桂心、槟榔至水沸后,冲泡花茶5~10分钟后饮用。也可直接冲饮。功能:祛湿除痰。用途:水湿脚气
云,五色为庆,二色为矞。矞云外赤内黄,郁郁纷纷,橘实外赤内黄,剖之香雾纷郁,有似矞云,故字从矞。橘实,气味甘酸温,无毒。甘者润肺,酸者聚痰。陈橘皮,苦、辛,温,无毒。主破滞气,导胸中寒邪,盖辛能散,苦
气温味苦辛,无毒。主胸中瘕热逆气,利水谷。久服去臭,下气通神。陈皮气温,禀天春升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苦辛无毒,得地南西火金之味,入手少阴心经、手太阴肺经。气味升多于降,阳也。胸中者肺之分也,肺主气
《本经》:治胸中瘕热逆气,利水谷。久服去臭,下气通神。《别录》:下气,止呕欬,治气冲胸中,吐逆霍乱,疗脾不能消谷,止洩,除膀胱留热停水,起淋,利小便,去寸白虫。权曰:清痰涎,治上气欬嗽,开胃,主气痢,
味辛苦,气寒,沉也,阴中之阳。无毒。陈皮治高,青皮治低,亦以功力大小不同也,入少阳三焦胆腑,又入厥阴肝脏、太阴脾脏。青皮削坚癖,消瘟疟,破滞气,左胁下郁怒痛甚者须投,劫疝疏肝,消食宽胃。橘红名陈皮,气
能燥能宣,有补有泻,可升可降辛能散,苦能燥、能泻,温能补、能和。同补药则补,泻药则泻,升药则升,降药则降。为脾、肺气分之药(脾为气母,肺为气龠。凡补药涩药,必佐陈皮以利气)。调中快膈,导滞消痰(大法治
人参、莲子、白芍、琥珀、牡蛎、龙骨、鹿茸、秋石、鹿尾、陈皮、牛膝、砂仁、木香、当归、黄芩、川芎、红花、续断、沉香、鹿角、大枣、茯苓、甘草、地黄、党参、木瓜、黄芪、锁阳、远志(制)、麦冬、苍术、清半夏、
牛黄 麝香 雄黄 天竺黄 琥珀 蝉蜕 全蝎 僵蚕(姜炙) 胆南星 天麻(姜汁吸) 钩藤 白附子 紫苏叶 法半夏 薄荷 羌活 独活 白术 山药 白芍 陈皮 天花粉 黄连 厚朴(姜炙) 黄芩 栀子 猪牙皂
黄芪、人参、附子、丹参、葶苈子、泽泻、玉竹、桂枝、红花、香加皮、陈皮。益气温阳,活血通络,利水消肿。用于冠心病、高血压病所致轻、中度充血性心力衰竭证属阳气虚乏,络瘀水停者,症见心慌气短,动则加剧,夜间
紫苏叶 广藿香 白术 茯苓 苍术 麦芽 陈皮 法半夏 厚朴 泽泻 天花粉 六神曲 猪苓 山楂 白芷 砂仁 桔梗 滑石 琥珀 朱砂 木香健脾消导,止泻。用于小儿麦秋泄泻,呕吐腹痛,身热尿少。
大黄 木香 牵牛子 枳实 苍术 (米泔水炒) 五灵脂 陈皮 黄芩 山楂 香附 三棱 当归 槟榔 莪术 鳖甲破瘀,调经。用于妇女血瘀积聚,月经闭止,经期紊乱,行经腹痛。
化橘红、陈皮、半夏(制)、茯苓、桔梗、苦杏仁、紫苏子(炒)、紫菀、款冬花、瓜蒌皮、浙贝母、甘草、地黄、麦冬、石膏。辅料为蔗糖、糊精。理气祛痰,润肺止咳。用于感冒、支气管炎、咽喉炎引起的痰多咳嗽,气喘。
党参、白术、茯苓、山药(炒)、莲子、白扁豆(炒)、薏苡仁(炒)、陈皮、砂仁、桔梗、炙甘草。健脾益气,和胃化湿。用于脾虚湿困,食欲不振,脘腹胀闷,大便溏烂,形体虚弱,神疲乏力,面色萎黄。
黄芪 人参(去芦) 五味子(醋炙 鹿角 马鹿茸 淫羊藿(羊油炙) 鲜鹿肉(带骨) 肉苁蓉 锁阳 菟丝子 胡芦巴 覆盆子 楮实子 花椒(去目) 小茴香 熟地黄 怀牛膝(去头) 桑寄生 当归 天冬 麦冬
1、黄芪陈皮都是温性中药材,用来泡水时,对于肾阴虚、湿热、热毒炽盛人群来说,是不宜服用的,不但不能起到滋补的作用,还会加重病情,影响身体恢复。2、黄芪陈皮虽然有较好的药用价值,对肺气等肺部情况有所缓解
不宜过量如果长久的大剂量服用甘草,可引起身体浮肿,而且有关研究还发现,甘草制剂有损性功能,每天服用28克甘草,可导致男性的性欲降低和其它形式的性无能,在停药4天后可恢复。药物相反中药配伍禁忌歌诀十八反
陈皮荷叶茶材料干山楂15克、干荷叶10克、陈皮10克、清水700ml、蜂蜜随意。做法1、将山楂、荷叶、陈皮放入清水中浸泡2分钟,再用清水冲净。2、锅中倒入清水,放入山楂干、荷叶和陈皮,用大火煮开后,改
玄参、射干、菊花、梨子等。陈皮是一种温性的中药材,长期过量服用的话是有可能会导致上火的,建议可以在里面加入一些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食材,比如玄参、射干、菊花、梨子等,而且还可以起到利咽的效果。如果身体经
可以一起泡水。陈皮又称橘皮,是生活中常用中药之一,性温,味辛、苦,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可用于脘腹胀满、咳嗽痰多等症状,而灵芝是一种珍贵的药材,性平、味甘,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止咳平喘等作用
清热明目菊花是清热解毒药材,在菊花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黄酮类物质等,服用菊花有保护眼睛的作用,能缓解眼睛疲劳、干痒等症状;枸杞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A对维护眼睛健康有一定的帮助,经常饮用陈皮枸
建议与普洱茶进行搭配。普洱茶是味道比较香醇,而且喝起来有回味无穷的感觉,如果是与陈皮搭配的话,可以时陈皮更具有回味的感觉,而且普洱中还含有茶多酚,可以去脂解腻,有利于促进脂肪的排出,以及减少油腻感,促
传统中药炮制手法。陈皮采用的三蒸三晒制作方法,是古代沿袭至今的中药炮制手法,为的是保留更为纯粹的药物成分,而且通过反复蒸制,让柑橘皮中挥发油蒸发掉,以提升中药药性。但实际上刚做好的陈皮并不叫做陈皮,而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