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诊是指中医采用对话方式,向病人及其知情者查询疾病的发生、发展情况和现在症状、治疗经过等,以诊断疾病的方法。为四诊之一。其内容最早见于《素问·征四失论》等篇。《难经》则将望、闻、问、切四种诊法并列。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十问篇》,较全面地归纳总结了问诊的内容、顺序及其辨证意义。清代林之翰《四诊抉微》将问诊始列为专篇。
膝关节伤筋的问诊应询问有无明确的外伤史,患者有无长期劳损病史,是否感受风寒,是否多关节功能障碍,是否存在患肢远端的感觉异常。应与骨折、脱位及关节炎相鉴别诊断。
小儿汗证有自汗与盗汗之别,临床应注意询问汗出时间,若睡中汗出,醒时汗止为盗汗;不分寤寐,无故汗出则为自汗。此外还应询间汗出性质为微汗、大汗、热汗或冷汗等,询问汗出部位为头部汗出、半身汗出或手足汗出等,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子烦通过问诊及必要检查后,根据妊娠出现烦闷不安,心惊胆怯,郁闷不乐,或烦躁易怒即可诊断为子烦。同时应询问有无胸胁胀满,气促喘急等症,以与子悬相鉴别。
瞳神紧小、瞳神干缺有急性及慢性之分急性者,发病时眼珠坠痛而拒按,痛及眉骨或颞颥,视物模糊,畏光流泪慢性者,眼珠钝痛,视物模糊加重,无畏光流泪。
虫之为病,见症颇多,应通过问诊,主要了解有无明显的发病原因、主要症状,尤其注意腹痛、消瘦、排虫等方面的问诊。注意区分不同寄生虫的种类,蛔虫证时需注意蛔厥等并发症。
鼓胀通过问诊及必要的临床体征(如腹胀大皮色苍黄,脉络暴露)、化验检查即可确诊。本证以腹胀大,皮色苍黄为特征,还应询问其腹大的程度、发展速度以及四肢是否浮肿,颈胸部是否可见血痣或血缕,有无血衄、吐血等兼症。
正月二月天气始方地气始发人气在肝(方。正也。言天地气正发生其万物也。)三月四月。天气正方(阳气明盛)地气定发。(万物华而欲实)人气在脾。(季终土寄而王)五月六月天气盛。(天阳赫盛)地气高。(地焰高升。
诊病不问其始,忧患饮食之失节,起居之过度,或伤于毒(1),不先言此,卒持寸口,何病能中,妄言作名,为粗所穷(2)。《素问•征四失论》[讲解]本文论述询问病人发病原因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不能不问起因而贸然
入国问俗,何况治病?本末之因,了然胸臆;然后投剂,百无一失。医,仁术也。仁人笃于情,则视人犹己,问其所苦,自无不到之处。《灵枢·师传篇》曰∶“入国问俗,入家问讳,上堂问礼,临病患问所便。”使其受病本末
或有难于生生子曰∶心主、包络、三焦之说,已得闻命矣,但诊法尚未详明,如子所言,动脉下行于足经者,法当诊于下部欤?诚如是,令人之惑滋甚也。且足经肾肝之动脉,皆不上行于手,又何故取法于手之尺部而诊肾肝耶?
问诊是采集病情的重要方法。由于幼儿不会语言,古称“哑科”。幼、小儿病因,除先天性因素如胎弱等外,后天因素如外感、内伤、均须由其父母或保育人员叙述。询问其起病时间、原因及症状,遇主要环节不厌其烦地追踪探
黑色当主痛,询之无痛,或为肾伤,女劳疸也。察之又非女劳疸,其为血蓄于中,颜变于外可知。然血蓄之黑,则必或吐衄,或下血,而后即转黄色,以瘀去故也。面微黑黄,视其寿带纹短,若缠绕口角,亦非蓄血,即相家所谓
(增补)凡诊病,必先问是何人,或男或女,或老或幼;次问得病之日,受病之因,及饮食胃气如何,大小便如何,曾服何药,日间如何,夜寐如何,胸膈有无胀闷之处?问之不答,必耳聋。须询其左右,平素如何?否则病久或
问诊在骨伤科诊断上有特殊的意义,一定方向和强度的暴力及受伤时的姿势,决定发生某种损伤。如50岁以上的老人,侧身向后摔倒,最容易发生股骨颈骨折;若由高处摔下,两足或臀部着地,常发生嵴椎压缩性骨折等。骨伤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