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枣仁,中药名。为鼠李科枣属植物酸枣Ziziphus jujuba Mill.var.spinosa(Bunge)Hu ex H.F.Chou的成熟种子。具有养心益肝,安神,敛汗的功效。主要用于血虚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多梦、眩晕,体虚自汗、盗汗及津伤口渴咽干等。
顽固性失眠常与心、肝二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如肝气郁结、心火炽盛、阴虚火旺,很容易导致心神受扰而致病。酸枣仁为安神要药,味酸性平,归肝、胆、心经,能补血养肝、益心安神,主治虚烦不眠、惊悸多梦、体虚多汗、津伤口渴等。
《金匮要略》曰:“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仲景创此方以治肝血不足,导致木不生火,心神失养之证。患者前后多次求医他处,观前医用药,亦有酸枣仁汤加减者,却未有疗效。此案证虽属肝血亏虚,但知母之类性寒,此不宜用,患者舌质淡象亦可佐证。
一般而论,治疗肝虚惊悸,益气养肝、镇静安神是为常法,然疗效似有不佳。临床上以动静互根、刚柔兼济立法,取非常之效。小剂独活实关键药物,盖其能疏散达邪、息风定惊,乃动中求静也。量大反温燥升散,非其治也。惜乎近人治惊恐多重镇安神、化痰清热之味大剂杂投,一味以静制动,而肝喜条达之动性每为人所忽,诚为憾事。
本案患者对惊吓等刺激高度敏感,出现了精神上的不良情绪和肉体上的肌肉紧张,胸闷气短。受惊吓后心神失养,情志不舒,肝气郁结,虚火上扰。悲哀焦虑过度,耗伤阴血,心肝失养则魂不守舍,睡眠不安,心中烦乱;肝失所养则气郁不舒,疏泄失常,悲伤欲哭,不能自主。
酸枣仁是治疗不寐的妙药,但并非不寐的专药,山东中医药大学的周凤梧教授指出:“失眠一症,原因较多,宜分虚实,如因于湿痰邪热所致者,当以化痰清热为主,本品不宜使用。”酸枣仁主要适用于心、肝二脏阴虚、血虚导致的不寐、心悸,及阴虚自汗盗汗等病证。
因患者白天烦躁、烘热,辨为阴虚,故用生地、玄参、麦冬、知母、沙参、天冬,滋阴;用龙骨、牡蛎,潜阳入阴;用桂枝、芍药,调和阴阳。因患者左关脉细,辨为肝血不足,故合用酸枣仁汤养血安神。因患者六脉皆弦,姚梅龄所著《临证脉学十六讲》认为是阴虚风动,故加钩藤息风。仅服1服,失眠好转;服完3服,及告痊愈。
生地黄4两,熟地黄4两,何首乌4两,巨胜子〔黑芝麻〕(九蒸九晒)2两,人参1两,肉苁蓉(酒浸)1两,牛膝(酒浸)1两,菟丝子(酒浸)1两,天门冬(天冬)(去心,酒浸)1两,破故纸(补骨脂)(酒浸,炒)
熟地黄4两,山药2两,茯苓2两,枸杞子2两,酸枣仁2两,山茱萸肉2两,当归2两,冬术(白术)2两,杜仲2两,菟丝子2两,龟版2两,虎骨2两,白芍1两,肉苁蓉1两,补骨脂1两,覆盆子1两,自然铜(醋煅)
人参(去芦)、丹参(微炒)、玄参(微炒)、白茯苓(去皮)、远志(去心,炒)、桔梗各五钱(15g),五味子、当归身(酒洗)、天冬(去心)、麦冬(去心)、柏子仁(炒)、酸枣仁各一两(30g),生地黄(酒洗
大熟地黄90克,甘枸杞子、白茯苓、怀山药、当归身、建莲子肉各60克,薏苡仁、酸枣仁、麦冬、川续断各30克,广木香、大茴香各15克、丁香6克,龙眼肉250克,白酒10千克。益精血,补心脾,安神定悸。主治
人参(去芦)80两,远志(炙)80两,砂仁80两,木香40两,茯苓160两,酸枣仁(炒)160两,当归160两,橘皮(陈皮)160两,黄芪320两,山药320两,白术(炒)480两。具有健脾理气之功效
酸枣仁(炒)二升(15g),甘草一两(3g),知母二两(6g),茯苓二两(6g),芎穷(川芎)二两(6g)。清热除烦,养血安神。主治肝血不足,虚热扰神,症见心悸失眠,虚烦不安,头目眩晕,咽干口煤,舌红
甘菊花3分,前胡3分(去芦头),防风3分(去芦头),决明子3分,黄芪3分(锉),沙参3分(去芦头),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羚羊角屑3分,车前子3分,枸杞子3分,细辛3分,酸枣仁3分(微炒)。肝虚
酸枣仁18克 甘草3克 知母6克 茯苓6克 芎藭6克养血安神,清热除烦。治虚劳虚烦不得眠,心悸盗汗,头目眩晕,晒干口燥,脉弦或细数。
失眠除因胆经寒外,有胃气不降者,用法半夏五钱,党参五钱,红枣六枚。半夏专降胃逆,参枣补中气。胃气降相火乃降,相火降入肾家,故眠也。脉象平和,或右关脉大,无肝胆病证者,便是。有因胆经热者,半夜手掌发胀,
治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二升) 甘草(一两) 知母(二两) 茯苓(二两) 芎藭(一两)上五味,以水八升,煮酸枣仁得六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歌曰:酸枣(仁)二升先煮汤,茯知二两佐之良,芎甘各
恶防己。酸,平。入足厥阴,兼入手少阴经血分。收肝脾之液,以滋养营气。敛心胆之气,以止消渴。补君火以生胃土,强筋骨以除酸痛。得人参、茯苓,治盗汗。(无火可用。)得生地、五味子,敛自汗。(心火盛不用。)配
枣仁四钱 甘草一钱 知母三钱 茯神五钱 川芎一钱清火和血安神,则能寐矣。
(本经上品)【气味】酸平,无毒。【主治】主心腹寒热,邪结气聚,四肢酸痛,湿痹。久服安五脏,轻身,延年。【核】曰∶出汴雒,及西北州郡,处处虽有,但分土产之宜与不宜耳。多野生,在坡,及城垒间。似枣而皮细,
实酸平,仁甘平,无毒。《本经》主心腹寒热邪结气聚,四肢酸痛湿痹,久服安五脏。发明酸枣仁味甘而润。熟则收敛津液,故疗胆虚不得眠,烦渴虚汗之证。生则导虚热,故疗胆热好眠,神昏倦怠之证;足厥阴少阳本药,兼入
治妇人血气风虚,腰脚疼痛,头目昏闷,食少无力。酸枣仁(炒)川牛膝当归(各三分)羌活川芎桂心防风木香海桐皮杜仲附子(炮)萆川续断粉草(各半两)上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三片,煎七分,去滓温服。
酸枣仁四钱川芎三钱知母二钱炙甘草三钱茯苓三钱治虚劳虚烦不得眠,脉象虚浮者。此升肝以降胆之法也。人身阳入于阴则寐,阳出于阴则寤。阳入于阴者,相火下行,须得胆经右降,胆经不降,多由于热。此病之胆经不降,则
牛黄 朱砂 石菖浦 广郁金 胆南星 红参 甘草 珍珠母 莲子心 麦冬 酸枣仁 远志(甘草水泡) 茯苓镇心安神,豁痰通窃。用于癫狂心乱,痰迷心窍,神志昏迷,四肢抽搐,口角流涎。
党参、白术(炒)、当归、炙黄芪、龙眼肉、酸枣仁、远志(制)、茯苓、大枣(去核)、生姜、炙甘草、木香。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用于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
全鹿干(或鲜全鹿肉)、红参、熟地黄、地黄、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炒)、杜仲(炭)、芡实(炒)、黄芪、川芎、山药、女贞子、肉苁蓉(制)、巴戟天(盐制)、白术(炒)、茯苓、补骨脂(盐制)、制何首乌、白芍
百合、刺五加(生)、首乌藤、合欢花、珍珠母、石膏、酸枣仁、茯苓、远志、玄参、地黄(生)、麦冬、五味子、灯心草、丹参、辅料为淀粉。滋阴清热,养心安神。用于肝郁阴虚型失眠症,症见入睡困难、多梦易醒、醒后不
熟地黄、制何首乌、人参、黄芪、远志、茯神、石菖蒲、酸枣仁、卵磷脂、枸杞子、葛根、维生素E等21味。补肾填精,益气养血,强身健脑。用于因肾精不足,肝气血亏所引起的精神疲惫,失眠多梦,头晕目眩,体乏无力,
丹参、酸枣仁、五味子。补心安神。用于失眠、头晕,健忘。
龙胆、黄芩、栀子(姜炙)、珍珠母、牡蛎、龙骨、柏子仁、酸枣仁(炒)、远志(去心甘草炙)、当归、地黄、麦冬、蒺藜(去刺盐炙)、茯苓、车前子(盐炙)、泽泻(盐炙)、甘草。清肝泻火,重镇安神。用于失眠,心烦
人参、水蛭、全蝎、赤芍、蝉蜕、土鳖虫、蜈蚣、檀香、降香、乳香(制)、酸枣仁(炒)、冰片益气活血,通络止痛。用于冠心病心绞痛证属心气虚乏、血瘀络阻者。症见胸部憋闷,刺痛、绞痛,固定不移,心悸自汗,气短乏
喝了酸枣仁水后感到胃痛,那很可能是服用方法不当,或者是本身的体质不适宜服用酸枣仁而引起的副作用。此外,市面上售卖的酸枣仁大多是经过炒制的,酸枣仁的生药有伤胃黏膜的可能,但是经过炒制的一般都会比较温和,
酸枣仁是中药可以长期吃的,但是要注意用量,不可过量服用。你平时一定要合理调整好饮食起居,平时晚饭后可以稍活动一下。另外,放松心情,不要给自己过大压力,睡前尽量少思考问题,让自己静坐一会,清空一下大脑,
茯苓可以和酸枣仁一起泡水食用。茯苓的作用有:1、利水渗湿,用于治疗水湿内停引起的水肿,小便不利等。2、健脾,用于治疗脾虚引起的食欲不振,食少纳呆,消化不良,腹部胀满等。3、宁心,用于治疗心悸,心
一般没有太大的影响。酸枣仁味甘、酸,偏平性,其中并不含有可以活血化瘀的成分,所以一般在例假期间服用的话是不会对月经造成很大影响的。而且对于一些女性来说,在例假期间可能会出现失眠多梦的情况,而酸枣仁具有
棕红色。酸枣仁是鼠李科植物酸枣的干燥成熟种子,其中酸枣仁粉就是直接由酸枣仁磨碎后制作而成的,其颜色大部分为棕红色。一般来说,酸枣仁粉都是经过炒制的,相对于生的酸枣仁粉来说,其颜色会更深一些,而且熟酸枣
镇静催眠本品对鼠、猫、犬等动物和人均有显著的镇静催眠作用。对动物自发活动或被动活动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酸枣仁水煎剂灌服或腹腔注射,无论白天或是夜间,正常状态或是咖啡因兴奋状态,也均表现为镇静催眠功效。
因人而异。酸枣仁虽然能够起到宁心安神的作用,对失眠情况有所改善,但是用来治疗失眠的具体时间,需因人而异,一般来说,服用1-2周就能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时长也与个人失眠症状的轻重有所关系,注意,若是服用酸
百合枣仁汤百合本身具有安神、宁心的功效,和酸枣仁一同食用,能够起到安神助眠、镇静催眠的作用,对于失眠引起的心烦意乱等情况有所缓解,具体方法为将8克百合和10克酸枣仁,加清水,煮至粘稠即可。酸枣仁粥酸枣
朱某,男,58岁。1987年3月25日初诊。主诉:反复失眠20余载。患者长年夜不能寐,时轻时重,甚则彻夜不寐,胃部不适,下肢浮肿,近来较着,阳入于阴则寐,阴入于阳则寤,阴阳失于调和,则心神
李某,女,62岁。1976年7月6日诊。三个月前患右面颊部带状疱疹。疱疹脱痂后,三又神经分布部位疼痛,一日发作十余次,经抗生素、苯妥英钠、针灸及中药治疗鲜效。刻诊:形体瘦弱,面色萎黄,痛苦
张某,男,32岁,诉会阴部胀闷不适、失眠2年余,尿频、尿急,夜尿3~5次,平素乏力,心烦急躁,伴头晕耳鸣,口干、咽干。前列腺液常规检测正常。观舌质红,少苔,按脉细数。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