藿香正气散,中医方剂名,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祛湿剂,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之功效。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恶寒发热,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肠鸣泄泻,舌苔白腻,以及山岚瘴疟等。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性胃肠炎或四时感冒属湿滞脾胃,外感风寒者。
中医学将蛋白尿归属于“尿浊”范畴,其发病多因脾肾亏虚、湿热下注[2]。然而结合儿童“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生理特点,李师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突出脾失健运、湿浊内生、精微下泄的病机特点,处方以藿香正气散加减。
口腔溃疡常用疗法为清热解毒法,殊不知复发型多为湿热交杂。湿为阴邪,其性黏滞,热为阳邪,阴阳交错,故病情反复难愈。《删补名医方论》云:“藿香之芬,和胃悦脾,名曰正气,谓正不正之气也。”故选用藿香正气散化湿醒脾,标本同治,以祛缠绵之湿邪。
患者发热、脉浮、头身困重,有明显外感症状,结合腹胀纳呆、呕吐、泄泻肠鸣、脉滑等症状辨为寒湿困脾外有表证,拟藿香正气解表散寒、芳香化湿。方中藿香芳香化湿,解表散寒;辅以紫苏、白芷解表散寒兼化湿邪;陈皮、半夏辛温,厚朴、大腹皮苦温,四药相配辛开苦降、宣畅气机、理气燥湿;桔梗具宣肺、化痰、利湿之功;白术、半夏健脾益气燥湿,降逆止呕;茯苓淡渗利湿。
本案患者外院治疗效果不佳,是因治疗上只侧重利水消肿,治标不治本。四诊合参,患者证属湿浊内蕴,三焦水道不畅。因湿邪重浊、黏滞的特性,该患者表现为下肢浮肿、沉重,病情迁延不愈;湿邪困脾,脾运化失常,故见消化吸收不利。
饮食不洁,损伤脾胃,水湿运化不利,致湿浊之邪内蕴,更使胃不降浊,脾不升清,形成吐泻并作之症。病位在中焦,《本草图经》记载“治脾胃吐逆,藿香为最要之药”,故选用藿香正气散为主方,以芳香化湿、理气和中、辟秽止泻,合芍药甘草汤缓急止痛。患者有里急后重感,又考虑祛湿药过于温燥,故佐以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白头翁。药证相符,效如桴鼓。
过敏性紫癜可归属于中医学“血证”范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患儿素体脾虚,水谷、津液运化失常,水湿停聚中焦、气机升降失司。水湿停聚、气郁蕴热,阻于肌肤,外发紫癜;湿热下注关节,故双膝疼痛;湿热困阻中焦则纳差,走于肠道则大便黏腻。
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去皮)各一两,半夏曲、白术、陈皮(去白)、厚朴(去粗皮.姜汁炙)、苦桔梗各二两,藿香(去土)三两,甘草(炙)二两半解表化湿,理气和中。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发热恶寒,头痛,胸
藿香4.5克 白芷 川芎 紫苏叶 半夏 苍术各3克 白术 白茯苓 陈皮 厚朴(姜制)各2.4克 甘草0.9克治非时伤寒,头疼憎寒壮热,痞闷呕吐,时行疫疠,山岚瘴疟,不服水土。
藿香正气散加香薷、扁豆、黄连。伤寒头疼,憎寒壮热,或感湿气霍乱吐泻。常服除山岚瘴气,伏暑吐泻,脚转筋。
藿香正气散加丁香半钱,缩砂半钱,良姜半钱,南木香半钱。饮食中忧怒伤脾,腹内膨满,泄泻频并,或作晨泄。
藿香、白术、厚朴、陈皮、半夏、茯苓、白芷、桔梗、大腹皮、苏叶、甘草、枳实、青皮。藿香正气散证兼心下痞。
藿香正气散加木香1钱,缩砂仁5粒。忧郁血气流注,遍体刺痛、紧满。
藿香正气散加香薷、扁豆。中暑,呕吐,头痛,泻利,胸满或腹痛。
六和汤合藿香正气散。痢疾。
治伤寒头疼,憎寒壮热,上喘咳嗽,五劳七伤,八般风痰,五般膈气,心腹冷痛,反胃呕恶,气泻霍乱,脏腑虚鸣,山岚瘴疟,遍身虚肿。妇人产前、产后,血气刺痛。小儿疳伤,并皆治之。大腹皮 茯苓(去皮) 白芷 紫苏
治外受四时不正之气,内停饮食,头痛寒热,或霍乱吐泄,或作疟疾。藿香 桔梗 紫苏 白芷 厚朴 大腹皮 半夏 茯苓 陈皮 甘草上十味,加姜、枣,水煎,热服。吴鹤皋曰:四时不正之气,由鼻而入,不在表而在里,
治外感风寒,内伤饮食,憎寒壮热,头痛呕逆,胸膈满闷,咳嗽气喘,及伤冷伤湿,疟疾,中暑,霍乱,吐泻。凡感岚瘴不正之气者,益宜增减用之。藿香(一钱)苏叶(一钱)白芷(一钱)大腹皮(一钱)茯苓(一钱)白术(
治停食感冒,头疼寒热,中暑、湿霍乱、吐泻。大腹皮白芷茯苓紫苏(各二两)藿香(三两)厚朴白术陈皮桔梗半夏(各二两)甘草(二两半)上?咀,加姜枣水煎,食前服。
(局方)治外感风寒,内伤饮食,憎寒壮热,头痛呕逆,胸膈满闷,咳嗽气喘。及伤冷伤湿,疟疾中暑,霍乱吐泻。感凡岚瘴不正之气者,并宜增减用之。(元气虚弱人慎用。)藿香 紫苏 白芷 大腹皮 茯苓(三两) 白术
治外受四时不正之气,内停饮食,头痛寒热,或霍乱吐泻,或作疟疾。藿香正气芷陈苏,甘桔陈苓术朴俱。夏曲腹皮加姜枣,感伤(外感内伤)岚障并能驱。(藿香、白芷、大腹皮、紫苏、茯苓各三两,陈皮、白术、厚朴、半夏
〔组成〕藿香三两(10克)白芷(10克)紫苏(10克)大腹皮(15克)茯苓各一两(12克)白术(10克)半夏曲(12克)陈皮去白(10克)厚朴皮粗去姜汁炙(12克)苦桔梗各二两(6克)甘草二两半(3克
(治一切不正之气)藿香正气(散,《局方》)大腹苏,甘桔陈苓术朴俱。夏曲白芷加姜枣,感伤(外感、内伤)岚瘴并能驱。(藿香、大腹皮、紫苏、茯苓、白芷各三两,陈皮、白术(土炒)、厚朴(姜汁炒)、半夏曲、桔梗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