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中药名。为菊科蒲公英属植物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碱地蒲公英T.sinicum Kitag.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的功效。主治痈肿疔毒,乳痈内痈,热淋涩痛,湿热黄疸,清肝明目。
本例乳痈因乳汁壅滞,湿热内结蕴毒而成。蒲公英甘寒,清热解毒,为治疗疮痈肿毒正药。《新修本草》谓其:“主妇人乳痈肿,水煮饮之及封之。”余认为蒲公英尚有较强止痛作用,此重要药性,知之者较少。
肛周湿疹多数发于肛周,或蔓延至臀部及会阴部,肛周瘙痒难忍,伴皮肤红斑、苔藓样变等,采用蒲公英白鲜皮煎汤坐浴治肛周湿疹疗效甚好,现介绍如下。
蒲公英又名蒲公草、尿床草、奶汁草,为菊科多年生药食两用的植物,性寒,味甘微苦,入肝、胃经,含有蒲公英醇、蒲公英素、胆碱、有机酸、菊糖、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等成分,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用于治疗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疠,疔毒疮肿,急性结膜炎,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尿路感染等症。市场上有以同科植物苣荬菜(又称北败酱)冒充蒲公英,使用时注意鉴别。
蒲公英为菊科植物蒲公英、碱地蒲公英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带根全草,具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之作用,对疔疮肿毒、乳痈、瘰疬、目赤、咽痛、肺痈、肠痈、湿热黄疸、热淋涩痛等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蒲公英又名凫公英、蒲公草、仆公罂。载《新修本草》。系菊科植物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碱地蒲公英t.sinicum kitag.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4~5月开花前或刚开花时连根挖取,除尽泥土,晒干。
(1)痈肿疔毒,乳痈内痈。为治疗乳痈要药。也可治痈肿疔毒、肠痈、肺痈和咽喉肿痛。 (2)热淋涩痛,湿热黄疸。治黄疸可配茵陈、栀子等,治热淋配金钱草、白茅根等。
忍冬藤2钱,蒲公英2钱,甘草节2钱,金银花2钱,瓜蒌1个(连壳)。妇人乳内一核,初起如钱,不作疼痒,三五年成边红肿,溃时无脓,惟流清水,形如岩穴之凹。
黄芪30g,蒲公英20g,百合20g,乌药10g,白芍20g,甘草10g,丹参20g,炒神曲10g,炒山楂10g,炒麦芽10g。益气活血,和胃解毒,缓急止痛。主治慢性浅表性胃炎。
葱白1握,蒲公英5两,豉(淡豆豉)1合。恶刺。
蒲公英40~50克,50度白酒500毫升。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主治急性乳腺炎,乳房肿痛。
蒲公英30克,川芎15克,党参15克,黄连10克,吴茱萸6克,厚朴15克,紫苏梗15克,川楝子6克,延胡索30克。清胃化瘀,行气止痛。用于各类慢性胃炎引起的胃脘疼痛、嘈杂吞酸、腹胀嗳气。
大青叶30克,蒲公英30克,板蓝根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土茯苓30克,牡蛎30克(先煎),磁石30克(先煎),鲜生地黄30克,黄芩12克,制大黄9克。清热平肝。主外感风毒,内动肝火。
蝉衣(蝉蜕)6g,麻黄4.5g,生地黄炭12g,牡丹皮12g,白芷9g,白蒺藜9g,荆芥4.5g,防风4.5g,当归6g,赤芍9g,大力子(牛蒡子)9g,桑白皮15g,党参9g,薄荷4.5g,浮萍9g
党参15g,白花蛇舌草30g,藤梨根15g,木根12g,生米仁〔薏苡仁〕〔薏苡仁〕30g,土贝母9g,枸橘李12g,蒲公英30g,七叶一枝花〔重楼〕12g,当归9g,陈皮9g,茯苓12g。胃癌。
黄花地丁、婆婆丁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用于疔疮肿毒,乳痈,瘰疠,目赤,咽痛,肺痈,肠痈,湿热黄疸,热淋涩痛。
天芥菜、鸡疴粘(《纲目》),土柴胡、马驾百兴(《生草药性备要》),草鞋底(《岭南采药录》),地胆头、磨地胆(《广州植物志》),牛插鼻、铁烛台、披地挂、地枇杷、牛托鼻(《福建民间草药》),土蒲公英、吹火
天竺参、万丈深、竹叶青、独花蒲公英(《滇南本草》),铁刷把、有根无叶(《文山中草药》)。补肾阳,益气血,健脾胃。治性神经衰弱,妇人宫冷不孕,白带漏下,头晕耳鸣,心慌怔忡,小儿消化及营养不良。①《滇南本
无茎栓果菊、光叶栓果菊、土蒲公英[广西]清热解毒。消化不良,尿路感染,结膜炎,阑尾炎:全草0.5~1两,水煎服。疖肿,腮腺炎,乳腺炎:全草1~2两,水煎服,并用鲜全草捣烂外敷。
紫背草(《植物名实图考》),假芥兰、爆仗草(《岭南采药录》),红背叶(《广州植物志》),叶下红、喇叭红草(《福建民间草药》),小蒲公英、七十二枝花、牛尾膝(《广西中兽医药植》),紫背犁头草(《南宁市药
蒲公荚(《广西中草药》),土蒲公英(《广西植物名录》)。《广西中草药》:"清热解毒。治痈疽疔疮。"
鸭仔花、逼迫树(《本草求原》),大还魂(《岭南采药录》),大驳节(《陆川本草》),大接骨草、救命王(《南宁市药物志》),大驳骨、鸭公青,十月青《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白鹤脚,大骨节草、大驳骨泊
伞花山柳菊、柳叶蒲公英清热解毒,利湿消积。用于痈肿疮疖,尿路感染,腹痛积块,痢疾。
治眼疾肿疼,或肉遮睛,或赤脉络目,或目睛胀疼,或目疼连脑,或羞明多泪,一切虚火实热之证。鲜蒲公英(四两,根叶茎花皆用,花开残者去之,如无鲜者可用干者二两代之。)上一味煎汤两大碗,温服一碗。余一碗乘热熏
一名黄花地丁泻热,解毒甘平。花黄,属土,入太阴、阳明(脾、胃)。化热毒,解食毒,消肿核。专治乳痈(乳头属厥阴,乳房属阳明。同忍冬煎,入少酒服,捣敷亦良)疔毒,亦为通淋妙品(诸家不言治淋,试之甚验)。擦
苦甘寒,入肾阳明经,泻热化毒,专治乳痈疔毒,亦为通淋妙品。
蒲公英(图缺)走阳明散热疏邪,兼能解毒,味甘苦性寒滑窍,并可消痈。(蒲公英即黄花地丁,生平泽田园,茎叶如苦苣,中心抽一茎,茎端出一花,色黄如金钱,若单瓣菊之状,味苦甘,性寒滑,专入阳明,散热结,消痈毒
主治泻热。解毒。散滞气。治水肿疗疔肿结核恶疮解食毒。治妇人乳痈尤效。蒲蒲公英一两。忍冬藤二两。捣烂。水二钟煎至一钟。食前服。治乳痈红肿。山药(即薯蓣)主治。补虚羸。益气力。长肌肉。止腰痛。除烦热。主头
〔原文〕甘平。花黄属土,入太阴阳明。脾、胃。化热毒,解食毒,消肿核,专治乳痈乳头属厥阴,乳房属阳明。同忍冬煎,少入酒服,捣敷亦良。疔毒(1)。亦为通淋(2)妙品。诸家不言治淋,试之甚验。擦牙乌髭发,《
处处有之。春初生苗,叶如苦苣。中心抽茎,茎端出花,色黄如金钱,如单菊而大。又似金簮头,故《土宿本草》名金簮草。《千金方》作凫公英。《图经》作仆公罂。《庚辛玉册》作鹁鸪英。《本经》作蒲公草。俗呼蒲公丁,
化热毒,解食毒,消肿核,治五淋,疔毒乳痈。白汁,塗恶刺。
青黛、马齿苋、白芷、土茯苓、紫草、贯众、蒲公英、丹参、粉萆薢、白鲜皮、乌梅、五味子(酒制)、山楂(焦)、建曲。清热解毒,化瘀消斑,祛风止痒。用于血热挟瘀、热毒炽盛证;进行期银屑病、玫瑰糠疹、药疹见上述
何首乌(制)、黄精(酒制)、枸杞子、菟丝子、五味子、熟地黄、肉丛蓉、淫羊藿、紫河车、续断、党参、当归、丹参、蒲公英、败酱草、蛇床子、蜂房(炒)、水蛭、牡蛎、车前子(盐炒)。补肾填精 ,清热利湿。黄精赞
柴胡 田基黄 茵陈 蒲公英 甘草 金钱草清肝利湿、用于急性黄疸型、无黄疸型、迁延型肝炎及胆囊炎等、
青黛、马齿苋、白芷、土茯苓、紫草、贯众、蒲公英、丹参、粉萆薢、白鲜皮、乌梅、五味子(酒制)、山楂(焦)、建曲。清热解毒,消斑化瘀,祛风止痒。用于进行期银屑病,玫瑰糠疹、药疹等。
盐酸小檗碱 蒲公英浸膏清热解毒,燥湿止痢。用于肠炎痢疾,疖肿外伤发炎,乳腺炎,胆囊炎等症。
柴胡、大黄、青蒿、金银花、黄芩、大青叶、蒲公英、重楼、草果解表清热,泻火解毒,用于风热感冒.
鸡骨 蓖麻子 冰片 铜绿 黄柏 紫花地丁I 蒲公英 乳香 没药 血余 柳枝 轻粉消肿止痛,祛腐生肌。用于痈疽,疗毒恶疮,无名肿痛等症。
北败酱、车前子、蒲公英、香附(醋制)、赤芍、红花、丹参、延胡索、三七、秦艽、地骨皮、鳖甲、海藻、党参、白术(炒)、茯苓、熟地、当归、马齿苋、柴胡。清热利湿,化瘀散结,行气止痛。用于慢性盆腔炎、中医辨证
除了植物属性有区别外,荠菜在以下方面也存在一定区别外观区别荠菜其基生叶丛生呈莲座状,大头羽状分裂,顶裂片卵形至长圆形,顶端渐尖,浅裂、或有不规则粗锯齿或近全缘,而蒲公英表面呈棕褐色,皱缩,根头部有棕色
蒲公英应该要煮水吧,泡不出来药性的,和玫瑰花一起应该没有什么冲突。蒲公英清热解毒,利尿散结。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疬,疔毒疮肿,急性结膜炎,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胃炎,肝炎,胆囊炎
桑叶蒲公英枸杞野菊花可以一起喝。1、桑叶、蒲公英、枸杞、野菊花都是性寒食物,从食物的相生相克来说,将这四样放在一起泡茶饮用并无不妥。2、饮用桑叶蒲公英枸杞野菊花茶水会增加身体的寒凉之气,夏天暑气重的时
蒲公英甘草蒲公英甘草水能清热解毒,补脾益气,滋润肠道,对上火引起的咽喉肿痛,口干口渴有一定的缓解作用。蒲公英甜菊叶甜菊叶作为甜味调剂品,可以缓和蒲公英水苦涩的味道,可用于治疗急性乳腺炎,痤疮,扁桃体炎
材料马齿苋、蒲公英。做法1、将马齿苋、蒲公英洗净,放入杯中;2、倒入沸水,盖上杯盖;3、冲泡15分钟左右,搅拌均匀;4、即可代茶饮用,一日两次。
1.清热解毒车前草和蒲公英均属于寒凉性药材,有清热作用,可以清除体内热毒,对眼睛红肿、分泌物增多、牙龈肿痛等上火症状有很好的疗效。2.利尿消肿车前草入肾经,有利尿通淋的作用,里面含有的桃叶珊瑚苷能够清
蒲公英煮水坐浴对痔疮有效。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清散痈肿的作用,将其煎水,用于熏洗、坐浴治疗,对痔疮局部的肿痛、瘙痒等症状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一般不单独使用蒲公英治疗痔疮,可以加入紫花地丁、
采用蒲公英、紫花地丁各6克,银花、芦根、滑石、连翘各10克,蝉蜕、木通、炒梔衣、甘草各3克,黄芩5克,薄荷2。4克。用法:水煎服。备注:水痘出痘期。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