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芩连汤,中医方剂名,出自《伤寒论》,为表里双解剂,具有解表清里之功效。主治协热下利。身热下利,胸脘烦热,口干作渴,喘而汗出,舌红苔黄,脉数或促。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肠伤寒、胃肠型感冒等属表证未解,里热甚者。
本方出自《伤寒论·太阳篇》,原文谓:“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本案患者体壮、眼睑及咽喉充血、怕热多汗、心烦易怒,头昏头胀、口气重、牙龈出血、大便秘结、舌苔厚腻、脉滑数,以及母亲糖尿病史,符合葛根芩连汤方证,故选用本方并加大黄、桂枝。
患者脾阳不足、脾虚下陷,故而腹泻经年不愈,且见肛门坠胀;湿阻气滞,故见腹部胀满、矢气频多、时而大便不畅,法以温阳健脾、燥湿清热,升降、寒热、补消并用,兼以调气。方中干姜、附片、桂枝温阳,黄芩、黄连清热,党参、白术健脾,苍术、藿香、车前子除湿,葛根、枳壳升降气机,木香理气止泻。
患者正值年轻气盛,气血充盈,腹泻半年,自述早年嗜食冰棍冷饮,损伤脾胃,故食欲不振,遇冷加重,皆是脾虚伤阳的表现。脾虚清阳不升,水湿内盛,水谷夹杂而下,故发泄泻;湿停中焦,郁而化热,脾胃失和,胃气上逆,故恶心干呕;湿热停滞,不通则痛,则发胃痛;湿热停滞中焦,津液不能上承于口,故口干;浊气不降则口苦;大便黏滞不爽为湿热阻滞,肠道气机不通的表现;舌淡、苔白、微黄腻、脉沉细弱为脾阳虚兼湿热征象。
患儿于不洁饮食后出现腹泻,泻势急迫。腹痛,里急后重,夹有黏冻,赤白相间,高热,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皆为湿热相搏之象。初诊用白头翁、大黄、黄连、黄芩清解胃肠湿热;大黄泻热通便,通因通用,开门逐寇;葛根解表退热,生津升阳;鸡苏散、马鞭草清热化湿;辣蓼、车前子清肠化热;青蒿、柴胡清热;木香行气止痛。
患者之前曾多次因本病求诊,一直以寒热错杂、久泄久痢辨治,用乌梅丸,但大便黏腻、里急后重感不见缓解。结合患者小腹重坠且舌质暗红,代师考虑患者不适症状与湿热郁结、酿生热毒有关,予白头翁汤联合葛根芩连汤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高某某,男,15岁,1977年5月27日就诊。脐周阵发性绞痛、脓血便4天。初诊:缘4天前因进食生冷食物后出现脐周阵发性绞痛,显渐进性加重,排水样脓血便,每日6-8次,伴高热、全身乏力、恶心
车某某,男,52岁,1984年5月6日初诊。主诉脱肛两月余,三月前患肝硬化腹水住某院内科,经护肝、利尿、维持水电解平衡等处理,腹水消退而出院。因便意频频,临厕努挣而使直肠下垂。近来逐渐加剧
张某,女,62岁。2018年8月12日初诊。主诉:宫颈鳞癌放化疗后近1年,间断便血半年。患者2017年9月因阴道出血至当地医院就诊,行相关检查后诊断为“宫颈鳞癌IIIB期”,自2017年9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