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中药名。为多孔菌科卧孔属真菌茯苓Poriacocos(Schw.)Wolf的干燥菌核。产云南者称“云苓”,质较优。具有利水消肿,渗湿,健脾,宁心的功效。主治水肿,痰饮,脾虚泄泻,心悸,失眠。
土茯苓又名禹余粉、禹余粮、冷饭团、仙遗粮。载《本草经集注》。系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smilar glabra roxb.的干燥根茎。夏、秋两季采挖,除去芦头及须根,洗净泥沙,晒干或趁鲜切成1~2mm厚的薄片,晒干。
《内经》曰:“腰为肾之府”“肝主筋,肾主骨。”肾与膀胱相表里,足太阳膀胱经,任、冲、督、带脉布于腰间,若年哀天癸竭,肝肾精气不足以濡养筋骨,劳苦酒色,七情内伤致肾精亏损于内,不荣则痛。
以温里药治疗发热疾病,可上溯仲景,如《伤寒论》353条:“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汗出而热不退,又出现四肢疼痛,下利肢冷,属虚阳上浮,急需回阳救逆。《景岳全书·火证》又言:“阳虚者,亦能发热,此以元阳败竭,火不归原也……若以阳虚发热,则治宜益火,益火之法,只宜温热,大忌清凉。”
张师推崇“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此患者年老体弱,正气素虚,外感时毒,热毒灼伤经络气血,致经络瘀滞,又津血同源,血留为水毒,形成水瘀互结胶着之态。故拟方桃红四物汤合茯苓杏仁甘草汤加减。
外阴白斑又称外阴营养不良,是妇科常见病证之一,属中医“阴痒”、“阴疮”、“阴冷”等范畴。《疡医大全·卷二十四》:“妇人阴户作痒,乃肝脾风湿流注,亦有肝火郁结而成。”[2]刘师认为,本病的发生与肝脾肾三脏及足厥阴肝经密切相关。足厥阴肝经经脉绕阴器而行。
慢性前列腺炎症状多样,病程缠绵,容易反复发作,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较大危害。本案患者患病日久,其证本虚标实,治疗当补泻兼施,气行则血行。黄芪益气以助血行,防风既助黄芪益气,同时又祛风止汗。桃仁、赤芍、丹皮活血化瘀,桂枝、茯苓理中温阳化气,车前子、通草利尿通淋,生姜、大枣调理营卫气血,既补益中焦,以益气血,又调理营卫,以止汗出。全方方证对应,故疗效显著。
白术、人参、炙甘草、猪苓(去黑皮)、姜黄各一钱、白茯苓(去皮)、干生姜、砂仁各二钱、泽泻、橘皮各三钱、知母(炒)四钱、黄芩(去腐,炒,夏用)一两二钱、黄连(净,炒)、半夏(汤洗七次)、枳实(炒)各五钱
防己、黄芪、桂枝各三两(各9g),茯苓六两(18g),甘草二两(6g)。益气健脾,温阳利水。主治皮水,周身浮肿,四肢肿胀,四肢聂动者,舌苔白,脉浮。现常用本方治疗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肝硬化腹水、黏液
人参、甜杏仁各10克,茯苓15克,红枣(大枣)12克,陈皮1片,糯米100克,雄猪肚1具,花椒7粒,姜1块,独头蒜4个,葱1根,调料适量。补脾益肺,滋养补虚。适用于各种劳伤,贫血,胃病,中气不足,精神
酸枣仁 9克;黄芪 9克;赤茯苓 9克;羚羊角 9克;五加皮 9克;干葡萄 15克;牛膝 15克;天冬 6克;防风 6克;独活 6克;桂心 6克;大麻仁 25克;白酒 450毫升益气清肝,祛风除湿,养
猪苓(去皮)、茯苓、泽泻、滑石(碎)、阿胶各三钱(9g)。利水,养阴,清热。主治水热互结证。小便不利,发热,口渴欲饮,或心烦不寐,或兼有咳嗽、呕恶、下利,舌红苔白或微黄,脉细数。又治血淋,小便涩痛,点
党参、黄芪、白术、肉苁蓉、益智仁、茯苓、熟地黄、怀牛膝、芡实、枣各5克,肉桂1克,枸杞子、菟丝子、白芍、山药各8克,远志、淫羊藿、杜仲、仙茅、补骨脂、泽泻各3克,当归6克,鹿肉4000克,生姜50克,
制半夏、制川厚朴、杏仁(去皮)炒莱菔子、陈皮各90克,荆芥、槟榔、香薷、干姜、炒车前子、羌活、薄荷、炒枳实、柴胡、大腹皮、炒青皮、炒白芥子、猪苓、防风、前胡、炒白芍、独活、炒苏子、土藿香、桔梗、藁本、
茯苓三两(9g),芍药三两(9g),白术二两(6g),生姜(切)三两(9g),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9g)。温阳利水。治阳虚水泛证。畏寒肢厥,小便不利,心下悸动不宁,头目眩晕,身体筋肉瞤动,站
豕苓、粉猪苓、野猪粪、地乌桃、猪茯苓、猪灵芝、猳猪矢、豕槖利水渗湿。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浊,带下。
苓皮(《四川中药志》)利水,消肿。治水肿肤胀。①《纲目》:"主水肿肤胀,开水道,开腠理。"②《医林纂要》:"行皮肤之水。"
赤苓(《本草再新》),赤茯(《本草便读》)。行水,利湿热。治小便不利,淋浊,泻痢。①《药性论》:"破结气。"②《纲目》:"泻心小肠膀胱湿热,利窍行水。"③《本草再新》:"益心气,健中和脾,润肺,燥湿。
禹余粮,白余粮、革禹余粮、刺猪苓、过山龙、硬饭、仙遗粮、土萆薢、冷饭团、山猪粪、山地栗、过冈龙、山牛、冷饭头、山归来、久老薯、毛尾薯、地胡苓、狗老薯、饭闭根,硬饭头薯、土苓、山遗粮、狗朗头、尖光头除湿
茯灵、云苓、茯菟、松腴、松薯、松苓、赤茯苓、白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乌苓参、雷震子、乌丽参、鸡(土从)蛋、地炭棍、鸡茯苓安神;止血;降血压。主失眠;心悸;吐血;衄血;高血压病;烫伤
白头菜、夜明草(《广西药植名录》),肉桂草、泥鳅菜(《福建中草药》),鱼眼草、茯苓菜(《广西植物名录》)。消肿,解毒,利尿。治小儿外生殖器肿胀,疔毒,喉炎,挫扭伤。①《福建民间草药》:"消肿
土茯苓、金刚藤清热利湿,活血,止血。主治风湿,血崩,血尿。
(茯苓_图缺)味甘,平,无毒。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焦舌干,利小便,止消渴,好睡,大腹淋沥,膈中痰水,水肿淋结,开胸腑,调脏气,伐中。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一名茯
茯苓分阴阳,而导湿。茯苓(注)一名茯菟,千岁松脂也,其脂入地结而成块,掘而得之,如芋大小不一,皮黑,而肉有赤白二种。《淮南子》云:下有茯苓,上有菟丝。或曰:乃古松久为人斩伐者,其气在下不能上生,郁郁而
气味甘、平,无毒。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陈修园曰∶茯苓气平入肺,味甘入脾。肺能通调,脾能转输,其功在于利小便一语。胸为肺之部位,胁
楚蜀山箐中甚多。蔓生如莼,茎有细点。其叶颇类大竹叶而质厚滑,如瑞香叶,长五六寸。其根状如菝葜而圆大,若鸡鸭卵,连缀而生,远者离尺许,近或数寸,其肉软,可生啖。有赤白二种,白者入药良。昔禹行山乏食,采此
(《纲目》)校正:(并入《拾遗》禹余粮)【释名】土萆薢(《纲目》)刺猪苓(《图经》)山猪粪(《纲目》)草禹余粮(《拾遗》)仙遗粮(《纲目》)冷饭团(《纲目》)硬饭(《纲目》)山地栗(《纲目》〔时珍曰〕
多年樵砍之松,松之气味,抑郁未绝,精英未沦,其精气盛者,发泄于外,结为茯苓,故不抱根,离其本体,有零之义。津气不盛,只能附结木根,故曰茯神。《史记》作伏灵,盖松之神灵之气,伏结而成,故名伏灵、伏神。《
赤茯苓【主治】破结气。(甄权)泻心、小肠、膀胱湿热,利窍行水。(时珍)茯苓皮【主治】水肿肤胀,开水道,开腠理。(时珍)【发明】(〔弘景曰〕茯苓白色者补,赤色者利。俗用甚多,仙方服食亦为至要。云其通神而
治妊娠阻病,心中烦愦,头目眩重,憎闻食气,呕逆吐闷,颠倒不安,四肢困弱,不自胜持。常服此药,消痰水,令能食,强力养胎。当先服半夏茯苓汤,次进此药。枳实(去瓤,麸炒黄) 葛根 甘草(炙) 白术(各二两)
牡丹皮、栀子(炒焦)、柴胡(酒制)、白芍(酒炒)、当归、白术(土炒)、茯苓、薄荷、炙甘草。舒肝解郁,清热调经。用于肝郁化火,胸胁胀痛,烦闷急躁,颊赤口干,食欲不振或有潮热,以及妇女月经先期,经行不畅,
党参、白术(炒)、茯苓、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甘草。补气益血。用于气血两虚,面色萎黄,四肢乏力。
党参 白术 薏苡仁 白扁豆(土炮) 山楂(去核清炒) 谷芽(清炒) 芡实 陈皮 六神曲 莲子肉 麦牙(清炒) 茯苓 山药 枳壳 砂仁 甘草健脾,开胃,消食。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面色萎黄,脘腹胀满,
人参、白术(土炒)、茯苓、甘草(蜜炙)、当归、熟地黄、白芍(麸炒)、黄芪(蜜炙)、陈皮、远志(制)、肉桂、五味子(酒蒸)。辅料为温补气血。用于气血两亏,病后虚弱。
丁香 莲子 熟大黄 儿茶 白芍 血竭 牡丹皮 当归 木香 茯苓 红花 甘草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用于跌打损伤,经络不通,瘀血肿痛。
当归、党参、黄芪、茯苓、山茱萸、川芎、白术、五味子、陈皮、枸杞子、防风、羌活、茯神、麦冬、地黄、熟地黄、大枣、龟甲胶。益气养血,健脾滋肾,祛湿活络。用于气血亏虚,肝肾不足所致的精神疲倦,头昏眼花,失眠
淫羊藿 巴戟天 鹿茸 菟丝子 肉苁蓉 人参 锁阳 茯苓 酸枣仁 韭菜子 熟地黄 天冬 蛇床子 枸杞子 柴胡补肾助阳,益气养阴。用于肾阳不足或肾阴阳两虚证,症见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神疲乏力,头晕耳鸣。
党参、白术(土炒)、薏苡仁(土炒)、莲子肉(土炒)、茯苓、山药(麸炒)、芡实(麸炒)、白扁豆(土炒)、陈皮、六神曲(麸炒)等13味。开胃,健脾,止泻。用于小儿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面黄肌瘦,精神不振。
根据情况看。茯苓在过期后,为了安全起见是不能服用的,但茯苓过期并不代表变质,只是说药效降低了而已,所以过期没有发生变质的茯苓,是可以继续用来泡脚的,并不会对健康造成损害,但要是已经发生变质,就不宜用来
都可以。土茯苓和五指毛桃一起泡水,主要是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土茯苓和五指毛桃泡的水,性质平和,味道好闻,饭前和饭后都可以喝,日常饮服的话,可以像喝水一样正常的喝,饭前或者饭后也可以喝,不过注意,最好不
薏米赤豆茯苓粥主料白茯苓粉20克,赤小豆50克,薏米100克。做法1.先将赤小豆浸泡半天;2.将赤小豆与薏米共煮粥;3.赤小豆煮烂后,加茯苓粉再煮;4.成粥后加白糖少许。茯苓山药原料茯苓200克、山药
茯苓豆浆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能增强免疫力、抗衰防老、辅助降血糖。但是也不宜长期食用,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茯苓里面含有多种微量元素,长期在体内聚集,可能会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可以。茯苓又称云苓、白茯苓等,是生活中常见的一味中药材,其味甘淡,性平,具有健脾宁心、利水渗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脾虚食少、便溏泄泻、水肿尿少等症状,而陈皮性温,味苦辛,能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两者没有配
阴虚火旺者虽说土茯苓性质温和,但具有一定益脾和胃的作用,对于阴虚火旺者来说,过量服用土茯苓,会导致身体大量的水分流失,容易引起热竭津枯,导致病情加重。糖尿病患者土茯苓是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味
健脾和胃茯苓蜂蜜膏有健脾益胃的功效,可用来治疗食欲不振、饮食积滞和脘腹胀痛,常食用茯苓蜂蜜膏可以健脾益胃,还能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增强免疫茯苓可以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蜂蜜中含有大量的糖类、氨基酸、
茯苓能和鸡蛋一起吃。茯苓性平、味甘淡,有利水渗湿、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等症状,鸡蛋含有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茯苓和鸡蛋一起吃不会发生不良反应,而且对人体健
张某,女,65岁,1965年12月13日初诊。多年失眠,久治不效。近头晕心悸,脐左跳动,有时感气往上冲,冲则心烦,汗出,口干不思饮,苔白,脉缓。此属寒饮上扰心神
山某,77岁,男。初诊1984年2月24日。主诉心下部及剑突上方轻度压痛,吞咽固体食物时,在该处受阻而不能下;但饮水可以通过,只是感到有轻微疼痛。另外,背部也有时痛。在某大医院内科诊查后,
周某,女,30岁,长沙市某机关公务员。初诊(2004-10-26):自述月经初潮15岁,经来按期而至。2年前无明显诱因而月经周期渐紊乱,常2~4个月经水不来,现月经已5个月不行,带下增多,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