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是一种常见症状,俗称“拉肚子”,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过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脓血、黏液。腹泻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门不适、失禁等症状。正常人每日大约有9L液体进入胃肠道,通过肠道对水分的吸收,最终粪便中水分仅约100~200ml。若进入结肠的液体量超过结肠的吸收能力或(和)结肠的吸收容量减少,就会导致粪便中水分排出量增加,便产生腹泻。临床上按病程长短,将腹泻分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腹泻发病急剧,病程在2~3周之内,大多系感染引起。慢性腹泻指病程在两个月以上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发病原因更为复杂,可为感染性或非感染性因素所致。
《伤寒论》第172条:“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此案乃邪热内迫阳明所致,病无太阳之证,而偏于少阳,与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治之。黄芩汤为治里热下利之祖方,方用黄芩苦寒,清泄里热,治肠澼下利;芍药酸寒坚阴,而止下利;甘草、大枣,益气和中,调补正气;加生姜、半夏,以和胃降逆止呕。
腹泻发病的原因和表现很多,急性腹泻以感受外邪、饮食不节因素为主,对于慢性腹泻中医主要从脾肾入手,治疗从温阳健脾和燥湿角度考虑,采用附子理中汤加减治疗,举例如下。
慢性腹泻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病程较长,缠绵难愈,临床多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便质稀薄不成形,甚至泻出如水样便,并伴有腹痛、腹胀或肠鸣音、排便不爽或黏滞臭秽等症状,多由急性腹泻发展而来。我们认为慢性腹泻病基本病机为寒热错杂、虚实夹杂,属本虚标实,以脾肾阳虚为本,湿热内盛为标,从寒热错杂论治慢性腹泻常取得良好疗效。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指一组包括有排便习惯改变、粪便性状异常、腹痛及腹胀等临床表现的症候群,属胃肠功能性疾病。临床分为腹泻型(D-IBS)、便秘型(C-IBS)、便秘与腹泻交替型(A-IBS)3种。其中以腹泻型最多见,归于中医“腹痛”、“泄泻”范畴。虽然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但隗老根据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及病机演变规律和证候表现,认为本病病位虽在肠,但与肝脾心肾四脏密切相关,主张分期论治,现总结归纳如下。
初诊之时,患者咳嗽咯痰较重,结合患者长期工作繁忙,脾气虚弱,运化无力,聚湿生痰,阻于肺脏,而见咳嗽、咯痰(色白质黏)。治当标本兼顾,以二陈汤燥湿健脾化痰;加之长期又有大便不实,乃脾虚湿盛所致,故合以参苓白术散化裁;此外患者平素工作压力较大,土虚木乘,肝气郁结,气机失调,方中前胡、桔梗一升一降,调畅气机。
此例晨泻,并非一般意义上脾肾阳虚的五更泻。其腹痛肠鸣,腹痛即泻,泻后痛减,脉弦滑而非沉迟,乃湿邪困脾而复为肝木所乘,湿邪困脾,清阳不升,水走肠间,于是便有了晨泻之症。故用羌活、独活、防风、藁本、川芎、柴胡祛风胜湿、升阳止泻,党参、白术、甘草补气健脾,炒白芍柔肝缓急,其酸收之性,亦可固涩。
葛根四两(12g),麻黄(去节)三两(9g),桂枝(去皮)二两(6g),生姜(切)三两(9g),甘草(炙)二两(6g),芍药二两(6g),大枣(擘)十二枚。发汗解表,升津舒筋。治外感风寒表实,项背强,
人参二钱五分(7.5克)、白茯苓五钱(15克,炒)、白术五钱(15克)、藿香叶五钱(15克)、木香二钱(6克)、甘草一钱(3克)、葛根五钱,渴者加一两(15~30克)健脾养胃,益气生津。主治小儿脾胃虚
党参10g,炒白术15g,苍术10g,白芍10g,陈皮10g,五味子10g,肉桂5g,炮姜10g,黄连5g,甘草5g。疏肝缓急,健脾燥湿,温阳补肾。主治肠易激综合征、腹痛腹泻经久不愈。溏便、黏液便甚或
人参9克,炒白术9克,炒干姜9克,肉桂9克,制附子9克,炙甘草4.5克。健脾益气,温中祛寒。主脾胃寒湿。妊娠腹泻 。
茅苍术、陈皮、柴胡、连翘、白芷、川厚朴、枳实、山楂肉、羌活、前胡、防风、藿香、甘草、建曲、川芎各十两(30克),陈茶二十斤(960克),桔梗、麦芽、紫苏叶各十五两(45克)发散风寒,化湿和胃。治风寒感
人参一钱、白术二钱、茯苓二钱、甘草七分、陈皮八分、半夏一钱、砂仁八分、木香七分。健脾益气,理气化痰。主治气虚肿满,痰饮结聚,脾胃不和,变生诸症者。症见脘腹胀满、疼痛,纳呆嗳气,呕吐泄泻,舌淡苔白,脉滑
赤石脂(一半全用,一半筛末)一斤、干姜一两、粳米一升。温中涩肠止痢。治虚寒血痢证。下痢日久不愈,便脓血,色黯不鲜,腹痛喜温喜按,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迟弱或微细。现常用于痢疾后期、伤寒肠出血、慢性肠炎
党参12g,白术12g,干姜4.5g,炙甘草6g,熟附片9g(先煎30分钟),茯苓9g,木香9g适用慢性腹泻属脾肾虚寒者。
茶叶树、黑格兰、家茶消食健胃,清热去火。主治消化不良,腹泻。
小黑果、马屎果、华西小石枳、老鸦果、小石积木清热解毒,收敛止泻,祛风湿。主治咽喉炎,腮腺炎,痢疾,肠炎,腹泻,风湿麻木,关节疼痛,水肿,子宫脱垂。外用治痈疮,无名肿毒,外伤出血。
蛇白蔹、假葡萄、野葡萄、山葡萄、绿葡萄、见毒消清热解毒,祛风活络,止痛,止血。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呕吐,腹泻,溃疡病;外用治跌打损伤,肿痛,疮疡肿毒,外伤出血,烧烫伤。
大力王、筛其蔃(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虎尾草(《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活血散瘀,补肾强腰。治月经不调,闭经,贫血,跌打损伤,骨折。①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通经,活血,补虚劳,
鬼钗草(《本草拾遗》),鬼黄花、山东老鸦草(《福建民间草药》),婆婆针(《苏南种子植物》),鬼骨针(《江苏植药志》),盲肠草、眺虱草(《福建中医杂志》(3):9,1959),豆渣菜、叉婆子(《除害灭病
隔山消(《昆明药植调查报告》),紫地榆(《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消炎,止血,涩肠。治肠炎,痢疾,脘腹疼痛,内出血,鼻衄,便血,月经过多,产后流血,跌打损伤。①《滇南本草》:"止面寒、背寒、
鹿角草、山黄连、土黄连、不怕日草、小鬼叉手、鬼针草、鬼疙针、刺针草、细叶鬼针草、细叶刺针草、小刺叉。锅叉草、一包针清热;利尿;活血;解毒。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肠炎腹泻;小便涩痛;风湿痹痛;跌打瘀肿;
红蝎子七(《中国药学会沦文文摘集》,1962),红粉、猴子七(《陕西中草药》),野高梁(《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然波(藏名)。止血,活血,止泻。治吐血,衄血,血崩,白带,痢疾,跌打损伤。①《陕西中草
病人主要表现是腹泻,轻者每天十几次,大便呈黄绿色稀便或蛋花汤样便,有酸臭味,兼有少量粘液及乳黄色小体,且有气泡,表示肠道内有发酵过程。一般在排便前因腹痛而烦躁不安,啼哭,腹内有鸣声,排便后转为安静。有
腹泻指大便次数增多,而且性状有改变,如稀便、水样便,粘液便或脓血便。3岁以下的婴幼儿中多见。急性腹泻可以引起患儿脱水和电解质的紊乱,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慢性腹泻会引起肠道吸收障碍,造成患儿营养不良
小儿腹泻又称小儿消化不良,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清稀或如水样为主症的消化道疾病。2岁以下婴幼儿多见,年龄愈小发病率愈高。夏秋季节多发。临床常伴呕吐、发热。本病属中医“泄泻”范畴,多由感受外邪,内伤饮食
定位:位于手背部,第三、四掌指关节向后1寸处。左右手各1点。主治病症:腹泻。备考:《新医疗法手册》:“腹泻点……针3~5分,针感麻、酸至手尖。主治腹泻。”
【概述】慢性腹泻又称“泄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泻出如水样而言。泄泻的主要病变部位在于脾胃与大小肠。其致病原因有感受外邪、饮食所伤和脏腑功能失调所致。根据病变部位,可分为小肠、结肠、直肠
【概述】小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病,尤以婴幼儿为多。多见于夏秋季节。因小儿“脾常不是”加之饮食不节或感受风、寒、暑、湿、伤及脾胃。以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则泻如水样为主症,治不及时,可致气液耗损,久之造
腹泻是指排便频率增加,大便稀薄或呈脓血状,系由于肠粘膜吸收障碍与炎性分泌物增加,肠蠕动过速所致。一、常见病因(一)感染细菌、病毒、原虫、寄生虫等。(二)中毒砷、磷及重金属中毒、尿毒症、食物中毒等。(三
倭硫黄上肉桂吴茱萸丁香(各一钱)麝香(三分)共研细末。每匀。置脐中。外贴一小膏药。炒热麸皮熨之。不可误入口中。(一方无茱等分掺暖脐膏贴脐上)并治吊脚痧。脾元虚损。霍乱不吐泻。腹胀如鼓。心胸痰塞。丁香(
黄毛耳草、地锦草、香薷、樟树根、枫树叶、黄连、血竭、乳香、没食子、西黄蓍胶、古榴花、天竺黄、蚤状车前用于急、慢性胃肠炎,腹泻,细菌性痢疾,小儿消化不良。
地锦草、黄毛耳草、樟树根、香薷、枫树叶。清热利湿,行气。用于湿热蕴结胃肠所致的腹泻,小儿消化不良。
石榴子 肉桂 荜茇 红花 豆蔻温胃益火。用于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寒性腹泻。
钩藤、菊花、蒺藜、厚朴、木香、苍术、天花粉、广藿香、葛根、化橘红、白芷、薏苡仁、稻芽、薄荷、茯苓、广东神曲。辅料为胭脂红、滑石粉、红氧化铁、糊精。解表,祛湿,和中。用于暑湿感冒,症见发热头痛、腹痛腹泻
毛大丁草、山栀茶、一点红、蜘蛛香。醒脾开胃,养血安神,固肠止泻。用于脾气虚所致的便溏腹泻,食欲不振,夜寐不安。
明党参、茯苓、白术(漂)、薏苡仁(炒)、白扁豆(炒)、山药(炒)、莲子(去心)、广藿香、砂仁、甘草。补气健脾,和胃渗湿。用于消化不良,食欲不振,面黄肌瘦,精神疲乏,慢性腹泻。
皱叶香薷、歪叶蓝、广藿香、紫苏叶、厚朴、豆蔻、木香、生姜、甘草。解表化湿,醒脾和胃。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暑湿,寒热头痛,脘腹痞满胀痛,恶心欲吐,肠鸣腹泻。
收敛,止血,止泻。用于吐血,便血,泄泻,呕吐,脘腹疼痛,小儿腹泻,脾虚久泻,久痢。
有时候家长觉得宝宝拉肚子,胃肠道功能不好,就少给他吃东西,免得增加肠道负担。这些想法出发点是正确的,但是做起来不应该这样。几十年前,一说拉肚子,就让小孩不吃,认为不吃就不拉了,把这个作为一种治疗方法来
建议少吃。对于正在腹泻的人群来说,其本身的肠胃功能此时是比较紊乱的,通常会伴随着肠壁黏膜的炎性水肿。而枇杷中含有较多的纤维素,其性质偏凉性,食用后会对人体的肠胃黏膜造成一定的刺激,会加快人体肠胃的蠕动
从症状来看,腹痛即泻,粪便颜色呈黄褐色,散发热臭,或有少许粘液,身热,口渴烦躁,小便短赤,肛门灼热有疼痛感,舌苔黄腻,指纹色紫,即为湿热型腹泻。
可能会出现腹泻。茯苓和薏米都是有利水渗湿功效的药材,在服用期间是会对胃肠道产生一定刺激的,所以部分人群在吃了以后有可能会出现腹泻的现象,但要是情况不严重的话,一般都还可以继续服用,待机体适应后会自行停
对于大便化验结果正常,不是秋季腹泻(轮状病毒)或者诺如病毒引起的腹泻,如果是配方粉喂养,建议换成部分水解配方,如果腹泻还持续,就需要换成深度水解配方。如果是母乳喂养,妈妈适当回避饮食种类(牛奶、鸡蛋、
少部分患者出现腹泻、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奥密克戎是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与最初的新冠病毒毒株及德尔塔变异株相比,奥密克戎的传播速度更快,更容易造成人体的感染和人群的传播,同时感染奥密克戎的症状也比德尔塔毒株
1.在拔罐过程中,动作要稳,快,准,轻,掌握好火候,罐具适中,使罐拔得劳而又不过紧、2.当罐数目较多时,罐具间的距离不宜太近,以免罐具牵拉皮肤产生疼痛或罐具互相挤压而脱落。3.拔罐要根据病人的病情,皮
取穴中脘,天枢,曲池,外关,肺俞。刮痧顺序先刮背部肺俞穴,再从腹部中脘刮至天枢,然后从前臂曲池刮至外关。刮拭方法泻法。方义中脘,天枢如前所述,曲池可祛邪清热,外关祛风寒解表,肺俞疏风解表。
金某某,男,31岁。1981年4月15日初诊。慢性腹泻十余年,时作时止,大便夹有黏液,日二三次,小腹作胀,食欲不振。舌质偏红、苔薄,脉细弦。脾阳已虚,中阳不运,
李某某,男,30岁。2017年7月4日初诊。主诉:腹泻间作4月余。患者4个月前饮食不洁引起急性胃肠炎,服用药物治疗后好转,但腹泻间作,无黏液脓血便。6月22日查肠镜示:慢性结肠炎。刻下:大
患者,男,28岁。初诊时间:2012年9月22日。诉消瘦1年余,反复胃腹胀满、腹泻8月余。患者于2012年7月开始体质量下降、形体消瘦,于外院行胃镜检查:慢性浅表性胃炎伴胆汁反流。未行治疗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