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衰竭(renal failure)是指肾脏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的病理状态。按其发作之急缓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肾衰竭(ARF)现在又称“急性肾损伤”,是指以肾小球滤过率在短期内(数小时至数周)急剧下降、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狭义的ARF是指急性肾小管坏死,临床上最常见的原因是肾缺血和(或)肾毒性损伤。慢性肾衰竭(CRF)是指慢性肾疾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导致体内代谢产物蓄积,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及全身各脏器损害的综合征。急性肾衰竭通过及时的治疗一般预后可,大部分肾功能可得以恢复。
慢性肾衰竭时,肾脏气化功能受损,肾阴肾阳俱衰,以致肾脏升降失司,藏泄失衡,实邪内蕴。因此,本病病变之本是肾元亏虚,而因虚所致之水湿浊毒之邪、血瘀等病理产物,又成为诱导肾衰竭发展的病理因素,如此循环往复,最终形成本虚标实之危重证候。
本案为肾结石引发肾积水、急性肾衰竭,病属急重症,用纯中医药治疗,并较快治愈,显示了经方的科学性。经方的科学体系,是其六经辨证方证理论体系,胡希恕先生提出:“六经来自八纲”,是见证于仲景书中内容,亦见证于临床实践。
慢性肾衰竭的病因病机错综复杂,以本虚标实为基本病机特点,本虚以肾阳亏虚,脾气虚弱为发病之本。标实有水毒湿浊、脉络瘀阻等。所以临床以畏寒肢冷、面浮肢肿、神疲纳差、恶心呕吐、夜尿频多、面色萎黄、舌淡胖大或有齿痕为主要表现。
肾衰病可归属中医学之“水肿”、“关格”、“腰痛”、“癃闭”、“溺毒”、“虚劳”等范畴。本病病机错综复杂,病程迁延冗长,病情复杂难辨。笔者认为,今昔不同,此病既往多责之于脾肾阳虚为本,湿浊瘀毒为标,而现今则以阴虚者为多。现简要探讨如下。
费伯雄作为孟河医派的奠基人,以善治内伤杂病着称。费氏认为:“虚劳内伤不出气血两途,治气血虚者,莫重于脾肾。水为天之一元,气之根在肾,土为万物之母,血之统在脾,气血旺盛,二脏健康,他脏纵有不足,气血足供挹注,全体相生,诸病自己。”孙思邈云:“补脾不如补肾。”许叔微云:“补肾不如补脾。”两先哲深知两脏均为人生之根本,有相资之能,其说虽似相反,其旨实乃相成也。故孟河医派融两家之论,主张补益培本莫重于脾肾。
曹恩泽认为慢性肾衰病程冗长,病因病机繁杂多变,但脾肾亏虚为本及浊毒瘀血蕴结为标的基本病机不会轻易变化,而其病机之关键当为浊毒弥漫三焦。临证之时要抓住浊毒弥漫三焦的病机关键,依据三焦辨证理论结合慢性肾衰具体病程演变,确立辨证治疗规律。
党参10克,白术30克,茯苓10克,佛手10克,枳壳30克,石菖蒲15克,炒麦芽15克,仙鹤草30克。健脾助运,行气消痞。主治脾虚失运。脘腹胀满,食少纳差,呕逆,便秘,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等。治疗消
鹿茸、龙眼肉各30克,人参、川附片、黄精(酒炙)冬虫夏草、当归、佛手、驴肾各60克,陈皮90克,狗脊(沙烫去毛)、枸杞子、补骨脂(盐水制)、金樱肉、韭菜子、淫羊藿(羊油制)、怀牛膝、灵芝各120克,麻
生黄芪30g,党参15g,制苍术15g,紫苏梗12g,虎杖20g,积雪草30g,鬼箭羽20g,穿山龙30g,白花蛇舌草30g,石韦20g,土茯苓30g,六月雪30g,陈葫芦20g,玉米须30g,制大黄
生黄芪30g、生大黄(后下)10g~15g、丹参10g、干地龙8g、苍术8g、土茯苓15g、六月雪15g、竹茹10g、川芎8g、莪术8g、全蝎2g、槐花米30g、煅龙骨30g、煅牡蛎30g。健脾燥湿,
党参30克,黄芪30克,生地黄15克,牡丹皮15克,地龙15克,莪术15克,茯苓15克,川芎15克,熟大黄6~9克,黄柏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杜仲15克。健脾补肾、活血通络、排毒降浊。主治慢性肾衰
西党参20克,炙黄芪20克,上肉桂5克(后下),炙甘草5克,枸杞子15克,炒当归12克,制大黄10克,薏苡仁15克温阳填精,益气养血,渗利泄浊。主治脾肾衰败,肾精不足,气血两虚,肾功能衰竭所致肾性贫血
生地黄2钱,麦冬3钱,枣仁2钱,人参1钱,茯神1钱,知母1钱5分,五味子3分。劳烦过度,忧虑伤神,血少液枯,肾衰水涸,而致虚劳烦热,内热口渴,神昏躁妄,脉虚数无力。
生地黄15克,玄参9克,寸冬9克,石膏45克,知母9克,牡丹皮9克,赤芍9克,蒲公英30克,黄芩9克,白芷9克,怀牛膝9克,大黄9克。滋肾阴清胃火。主肾衰精乏,胃热蕴蒸。
龟甲 鹿角胶 人参 鹿茸 熟地黄 沉香 天冬 当归 五味子 陈皮 肉桂 茯苓 麦冬 枸杞子 山药 黄芪 巴戟天 芡实 枳实 牛膝 白术 附子 锁阳 小茴香 杜仲 胡芦巴 莲须 甘草 补骨脂 白芍 食盐
丹参、大黄、太子参、黄连、牛膝、 半夏(制)、红花、茯苓、陈皮、甘草。益气健脾,活血化瘀,通腑泄浊。用于脾失运化,瘀浊阻滞 ,升降失调所引起的腰痛疲倦,面色萎黄,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小便不利,大便粘滞
太子参、黄连、半夏(制)、陈皮、茯苓、大黄、丹参、牛膝、红花、甘草。益气健脾,活血化瘀,通腑泄浊。用于脾失运化,瘀浊阻滞,升降失调所引起的腰痛疲倦,面色萎黄,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小便不利,大便粘滞及多
丹参、大黄、太子参、黄连、牛膝、半夏(制)、红花、茯苓、陈皮、甘草。益气健脾,活血化瘀,通腑泄浊。用于脾失运化,瘀浊阻滞,升降失调所引起的腰痛疲倦,面色萎黄,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小便不利,大便粘滞及多
制何首乌、菟丝子、太子参、麸炒苍术、枸杞子、怀牛膝、泽兰、赤芍、茯苓、泽泻、车前子、熟大黄。补肾健脾,活血利湿。用于改善慢性肾小球肾炎所至的慢性肾衰竭(代偿期、失代偿期和衰竭期)非透析患者气阴两虚兼浊
羊肝 青葙子 葶苈子 地肤子 细辛 菟丝子 车前子 黄芩 泽泻 决明子 熟地黄 肉桂 茯苓 枸杞子 苦杏仁 麦冬 茺蔚子 五味子 防风 蕤仁滋阴明目。用于肝肾衰弱,精血不足,发为青盲,视物昏花,瞳孔散
黄芪、大黄、丹参、红花。清热解毒、益气利尿、活血化淤、用于急性肾功能衰竭和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属湿浊血瘀证,症见:身重困倦,纳差腹胀,恶心呕吐,舌质紫暗,舌苔厚腻等。
黄芪 大黄 丹参 红花清热解毒,益气利尿,活血化瘀。用于急性肾功能衰竭。
郭某某,男,44岁。2011年6月23日初诊。患者有家族性高血压病史,10年前因眩晕而检查发现高血压,平日服用美托乐尔、丹参片等药,2003年发现肾脏功能减退,小便时有泡沫,伴腰部不适,无
李某某,男,42岁。2012年12月19日初诊。患者2010年因腰酸乏力检查发现肾功能减退,查血肌酐303mmol/L,尿蛋白++,查双肾B超示:独肾。近日复查血尿素氮12.12mmol/
肖某,女,38岁。初诊:1977年8月2日。反复水肿3年,加重3个月,昏迷1周。3年前反复出现全身水肿,在我院诊断为“慢性肾炎”,具体治疗及疗效不详,3个月前病情加重,出现白天尿少,夜尿次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