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是肩关节周围炎的简称,是老年人常患的疾病,俗称“冻结肩”或“五十肩”。肩周炎是以肩关节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为特征的疾病,肩部逐渐产生疼痛,夜间更为严重。病程具有自限性,接受规范治疗,积极进行功能锻炼,对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阳和汤出自《外科证治全生集》,为历代治疗外科阴证的著名方剂,主治一切阴疽,犹如阳光普照、阴霾自散,故有“阳和”之名。方中重用熟地大补营血,为主药;鹿角胶养血助阳,强壮筋骨,肉桂、炮姜温阳散寒,黄芪、当归同用,气血双补,为臣药;麻黄开腠理以祛风寒,白芥子散寒凝而化痰滞,合用能使寒气散、气血通,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
手法治疗损伤,在我国隋代已很盛行,已有医家主治“折跌”损伤,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曾用手法治疗“失欠颊车”,即下颌关节脱位,至今仍在应用。唐代会昌年间(846)蔺道人著的《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一部伤科专书,记述了骨折与关节脱位的许多整复手法,如揣、摸、捻、按、拔伸、撙、捺正、转动等。
肩周炎,中医称为“肩痹证”或“肩凝证”。因患者多为中老年人,又称五十肩,发病多以风寒侵犯,又称冻结肩。痹者,气血痹阻不通也。《内经》有云:“痛则不通,不通则痛”。究其原因,《内经·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本案寒偏胜为痛痹。
肩周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炎,是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关节囊、韧带等)的一种退行性炎性疾病。本病多发于50岁左右的中年人,故又称“五十肩”。早期以肩部疼痛为主,夜间加重,并伴有凉、僵硬的感觉;后期病变组织会有粘连,且并发功能障碍。一般分为风寒阻络和气血瘀滞2型。
肩周炎是临床上常见的退行性炎症,主要发生于肩关节周围的组织,以肩关节疼痛和运动受限为特征。具有复发性强、病程长,难以根治的特点,相较于西医治疗来说,中医的根治性更强,临床上以中医治疗为主。
本例患者董氏奇穴针灸见效快、痛苦小,增强患者治疗信心。中药汤剂标本兼治减少患者复发几率。所以这种针灸结合中药汤剂服用的治疗方案是可取的。
忍冬藤200g,鸡血藤70g,路路通70g,川牛膝90g,延胡索50g,木瓜50g,当归50g,红花50g,丹参80g,桃仁35g,黄芪80g,白术90g,枳壳25g。解毒化瘀,祛风除湿,舒筋通络。主
川乌、草乌、樟脑各90克。据报道,用本方治疗冻结肩(即肩周炎)35例,治愈22例,显效8例,好转4例,无效1例。
丁香、儿茶、红花、生地黄、赤芍、牡丹皮、白芷、川芎、樟脑各10克,木香、防风、乳香、没药各9克,大黄、当归各12克,薄荷6克,90%乙醇适量。温经散寒,通络止痛。主治肩周炎(肩凝症)。症见肩关节疼痛难
当归头、元胡(延胡索)、香附各100克,透骨草150克,鸡血藤120克,杜仲180克,优质白酒1500毫升,凉开水2500毫升,冰糖500克。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大骨关节病、肩周炎等。
见血飞100克,大黄50克,红花25克,白酒2000毫升。消热解毒,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主治闪挫、跌打、撞击等原因导致的局部肿痛。包括四肢、躯干软组织损伤及闭合性骨折;网球肘,肩周炎,腰肌劳损,风湿性
生黄芪 30克;枸杞子 15克;海桐皮 12克;淮牛膝 12克;秦艽 9克;当归 9克;片姜黄 9克;威灵仙 9克;赤芍 9克;桑寄生 9克;茯神 9克;杜仲 9克;桂枝 9克;北沙参 9克;炙甘草
川芎4.5g,威灵仙6.5g,鸡血藤9g,秦艽4.5g,白芍4.5g,当归9g,白术4.5g,黄芪9g,桑枝15g,伸筋草4.5g,防风4.5g,党参9g,熟地黄9g,松节9g益气养血,疏风通络之功效
蜈蚣3条,全蝎、蜣螂虫、穿山甲、廑虫各6克,红花、海风藤、络石藤、桂枝、威灵仙各15克,制川乌、制草乌、川芎各10克,片姜黄、乳香、没药各9克,白酒1000毫升。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活血化淤,搜风通络
草乌 半夏 川乌 樟脑 栀子 大黄 木瓜 天南星 羌活 独活 路路通 花椒 苏木舒筋活络,祛风定痛,用于急慢性软组织损伤、关节炎、肩周炎、颈椎病、骨质增生、坐骨神经痛及劳累损伤等筋骨酸痛症。
沉香、苦参、马钱子(制)、木香、丁香、肉豆蔻、制草乌、紫河车(干)、广枣、黑云香、兔心。用于骨质增生、颈椎病、肩周炎、坐骨神经痛、腰椎病、神经刺痛、面瘫、关节功能障碍、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雪上一枝蒿、干姜、龙血竭、乳香、没药、冰片。温经散寒,祛风活血,通络止痛。适用于腰、颈椎骨质增生,骨性关节病,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
地龙 制马钱子 红花 乳香 防己 没药 香加皮 骨碎补(砂烫)舒筋通络,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用于血瘀络阻引起的骨折后遗症,颈椎病,肥大性脊椎炎,慢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肩周炎。
生草乌 生川乌 何首乌 附子(附片) 生白附子 乳香 冰糖 鲜猪蹄祛寒除湿,祛风通络,活血止痛,强筋健骨。用于风寒湿邪、风痰、淤血引起的风湿麻木、骨节肿痛、腰腿疼痛、四肢瘫痪、陈伤劳损、中风偏瘫、口眼
生草乌 生川乌 何首乌 附子(附片) 生白附子 乳香 冰糖 鲜猪蹄祛寒除湿,祛风通络,活血止痛.强筋健骨。用于风寒湿邪、风痰、淤血引起的风湿麻木、骨节肿痛、腰腿疼痛、四肢瘫痪、陈伤劳损、中风偏瘫、口眼
独一味、棘豆、姜黄、花椒、水牛角、水柏枝。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用于急慢性扭挫伤、跌打瘀痛、骨质增生、风湿及类风湿疼痛。亦适用于落枕、肩周炎、腰肌劳损和陈旧性伤痛等。
七叶莲、灯盏细辛、玉葡萄根、三七等八味。彝医:瓜他使他加,诺且诺,差婆衣努。
中医:活血化瘀,舒筋活络,化痞散结,消肿止痛。用于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痛,肩周炎,痛风性关节痛,乳腺小叶增生。
艾灸穴位要有较强的刺激感,每穴灸的时间要短,火力要促,可用艾柱或艾条灸,疼痛最明显处可刺络拔罐,肩周穴位可用中强刺激,在病变压痛处拔火罐,留罐20分钟,2-4日一次,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施灸期间应加强
取穴肩髃,膈俞,肩贞,足三里,气海,关元。刮痧顺序先刮肩髃,肩贞,再刮膈俞,然后刮腹气海,关元,最后刮足三里。刮痧方法补法。方义局部穴位行气活血,足三里,气海,关元,膈俞相配伍以补益气血。
取穴肩髃,肩髎,肩前俞,阿是穴,阳陵泉。刮痧顺序先刮肩髃,肩髎,肩前俞,阿是穴,再刮阳陵泉穴。刮痧方法泻法或肩部放痧。方义取肩部各穴以活血化瘀,筋会阳陵泉消肿止痛。
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花椒是一味辛热食物,具有很不错的温热散寒、除湿止痛效果,肩周炎的引起则是由于人到中年,血气不足、筋骨失养、关节失灵,再加上受到风寒的侵蚀,经脉阻塞、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花椒正好有克制作
1.用健侧的拇指或手掌自上而下按揉患侧肩关节的前面,外侧后侧,揉捏时力度应深沉柔和,范围要广泛,揉拿方法从上向下时间为1-2分钟,本法可放松上肢肌肉,活血止痛。2.用健侧手的拇指或食指中二指指端依次点
肩井穴-肩周炎治疗特效穴肩周炎属足少阳胆经,布有锁骨上神经后支,副神经及颈横动,静脉,主治项强,肩背痛,手臂不举,中风偏瘫等症,是治疗肩周炎的特效穴。
1.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要先在刮痧治疗前拍X线片,以排除骨关节本身病变。2.因骨折或脱位而继发的冻结肩,须经复位或骨折愈合后,方可进行刮痧治疗。3.要注意局部保暖,防止受凉,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加重病情,
通经活络,温经养血,舒筋止痛,以局部阿是穴及手阳明,手少阳,手太阳井穴为主。用泻法,先刺远端配穴,做较长时间的手法,行针后鼓励患者运行肩关节;肩部穴位要求有强烈的针感,可加灸法。
金某,男,48岁,1993年1月6日因车祸右肩关节脱位,经手法复位,两月后右肩关节疼痛,右上肢不能抬举,X线示:右肩关节及诸骨质未见异常。诊断为他伤性右肩关节炎
周某某,男,48岁,干部。右肩疼痛,活动受限1年余,起于肩部外伤,疼痛以夜间为重,夜间常痛醒,天气变化时尤甚。肩外展80。前屈70。,患肢内旋后伸肘,拇指及骶部。舌淡胖,脉细弦。曾经推拿、
赵X,女,54岁,农民。2012-09-08初诊。患者以“左肩部疼痛1月余”来诊。诉左肩部疼痛,夜间加重,影响睡眠,活动不利,局部怕冷,恶风。查:左肩关节无明显肿胀畸形,喙突下压痛,左肩关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