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癌,中医病名。指可能与过食肥甘、霉变食物,或与大肠慢性病变的长期刺激等有关,日久恶变而成,以大便变形或夹有脓血,下腹痛,触及下腹包块为主要表现,发生于肠道的癌病类疾病。本病即西医学所指结肠癌、直肠癌。
历代医家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刘师认为,对于积聚、癥瘕等病也同样如此,指出脾肾虚弱是大肠癌发病的先决条件,并贯穿始终[1],治疗上当注重健脾温肾,以培本固元,提高自身免疫力。正如《张氏医通·积聚》曰:“善治者,当先补虚,使血气壮,积自消也。”
近几年来,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尽管分子靶向药物与细胞毒药物的联合应用提高了大肠癌患者2年生存率,但对患者5年生存率却影响甚微[1]。周仲瑛国医大师在治疗大肠癌时多从脾虚胃弱、湿热浊瘀论治,于化疗减毒增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缓肿瘤侵袭及转移等方面收效较佳,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患者形体偏胖,既往有胆囊切除术后腹泻病史,痰湿体质,脾喜燥恶湿,痰湿困阻脾脏,脾运失常,故辨证治疗当健运脾胃,辨体质治疗当燥湿化痰。脾主运化,主升清,运化升清功能失常,而见大便量多不尽感;痰湿体质,痰湿困阻中焦,中焦运化失常,而见纳食欠佳,苔厚腻,体倦身重;痰湿郁而化热,见舌红,汗出较多,舌苔黄,尿色深。
本例晚期结肠癌,已广泛转移,先经手术切除,又复行化疗,再以中药辨证施治。由于采用中西医结合,中医辨证与单方草药相结合的综合疗法,故取得较好疗效。张老重视术后气血不足、肝脾不调,故用太子参、白术、当归、白芍,益气和血,健脾和胃;参三七、桃仁、红花兼清肠腑浊瘀;延胡及郁金,既可利气又能化瘀;鸡血藤、赤芍等活血行瘀之品均可随症加减使用,使症情早日改善。
古医籍中并无“大肠癌”之病名,大肠癌的内容散见于“肠覃”、“脏毒”、“积聚”、“锁肛痔”、“肠风”等病症中。《灵枢·水胀第五十七》记载:“肠覃何如?岐伯曰: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着,恶气乃起,息肉乃生。其始生也,大如鸡卵,稍以益大,至其成,如怀子之状,久者离岁,按之则坚,推之则移,月事以时下,此其候也。
服桂枝汤后啜热粥以助之,意在滋养脾胃,培养汗源,以取水谷之精气以为汗,使汗后病解,表阳得复;《伤寒论》桂枝人参汤方后虽未注“啜热粥,取微汗,”但证有泻后恶寒,方中又有桂枝,仍需通过微汗,调和营卫,鼓舞表阳,故亦让服桂枝人参汤后也啜热粥,取微汗。意在滋养脾胃,培补后天,鼓舞表阳,祛邪外出;服理中汤加附子汤啜热粥,是因为宿顽久泻后,在脾阳脾气损伤的同时,脾胃之津液亦伤,所以药后亦啜热粥,扶脾胃之阳气,养脾胃之津液,有易于腹泻的恢复。
牛黄15g,三七60g,琥珀30g,黄连15g,黄柏15g,黄芩15g,陈皮15g,丹药30g(丹药方:明矾60g,牙硝60g,水银60g,煅皂矾60g,朱砂15g)治疗宫颈癌、食管癌、鼻咽癌、肺癌、
自花蛇舌草60g,穿心莲60g,虎杖60g,金牛根60g,枝花头60g,包性子15g,水蛭15g,徐长卿30g,韩信草30g,蟾蜍16个,壁虎16个,蜈蚣16条治疗肠癌、胃癌、鼻咽癌、食管癌、肝癌、舌
生黄芪30g,生白术12g,生薏苡仁30g,冰球子(山慈菇)24g,莪术12g,七叶一枝花(重楼)24g,女贞子12g,姜黄9g,天龙6g,仙灵脾(淫羊藿)12g等。扶正祛邪,解毒消肿。主治肺癌、胃癌
党参12克,白术12克,八月札15克,木香9克,红藤(大血藤)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菝契30克,野葡萄藤30克,苦参15克,生薏苡仁30克,丹参15克,土鳖虫9克,乌梅9克,瓜蒌仁30克,白毛藤3
白僵蚕6g,白马尿适量。腹腔肿瘤,如胃肠癌肿,子宫颈癌,卵巢肿瘤等。
黄独60g,草河车60g,山豆根120g,败酱草120g,白鲜皮120g,夏枯草120g治疗食管癌、贲门癌、胃癌、肠癌、肺癌。
八角金盘、生山楂各12g,石见穿、山慈菇、八月札〔预知子〕、黄芪、鸡血藤各30g,三棱、败酱草、党参、丹参各15g,大黄6g,枳壳10g。行气化瘀解毒,消肿止血通经。主治大肠癌。
白花蛇舌草、仙茅各120g。乳腺癌、大肠癌(结肠癌、直肠癌)。
大肠癌是由于正虚感邪、内伤饮食及情志失调引起的,以湿热、瘀毒蕴结于肠道,传导失司为基本病机,以排便习惯与粪便性状改变,腹痛,肛门坠痛,里急后重,甚至腹内结块,消瘦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恶性疾病。大肠癌包
大肠癌为我国六大癌肿之一,发病率甚高。其发生机制和热毒蕴结有直接关系,又由于大肠癌的弹性及扩张性极好,因此症状出现较晚,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即已宣告进入晚期,故而捕捉肠癌先兆就愈显重要……第一节 病因病机
肠癌包括大肠癌和小肠癌,早期症状主要是大便习惯改变,大便次数增多,腹泻或大便不畅,大便中带有粘液或血液。随病情发展,便时可伴腹痛,晚期因癌肿转移至不同部位而出现肝肿大、黄疸、骶尾部持续性疼痛,排尿不畅
直肠癌在早期缺少症状,病人无明显异常改变。当肿块达1~2cm时,由于肿瘤的侵蚀,肠粘膜遭受到肿块的异物性刺激,分泌物增多,因此在排便时也有少量的粘液排出,多数在大便的前端或于粪便的外面附着。随着肿瘤的
本病是肛管直肠的恶性肿瘤。因病至后期,犹如锁住肛门而命名,中医称为锁肛痔,本病多见于男性,年龄多在40岁以上。《外科大成》对本病的症状和预后都作了详细的记述。〔病因病机〕由于忧思抑郁,以致气滞血瘀,湿
高危对象1.45岁以上无症状人群;2.40岁以上有两周肛肠症状(指有以下任意症状持续两周以上:大便习惯改变(便秘、腹泻等);大便形状改变(大便变细);大便性质改变(便血、黏液便等);腹部固定部位疼痛)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两部分。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大肠癌为第一、二位常见的恶性肿瘤,大肠癌的年发病率在30~50/10万。在发展中国家,大肠癌的年发病率在2~8/1万。在我国大肠癌大致为第四~六位的常见
肠癌以大肠癌为主,一般为结肠癌、直肠癌和肛门癌。据统计,我国肠癌死亡平均年龄为60.08岁,可见为老年人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中医属于“肠蕈”、“肠中积聚”、“症瘕”、“锁肛痔”、“下痢”、“脏毒”等范围
斑蝥、人参、黄芪、刺五加。清热解毒,消瘀散结。用于原发性肝癌,肺癌,直肠癌,恶性淋巴瘤,妇科恶性肿瘤等。
半枝莲、山豆根、蒲公英、鱼腥草、夏枯草、石上柏、枸杞子、穿破石、人参、黄芪、鸡血藤、灵芝、黄精、白术、党参、淫羊藿、兔丝子、丹参十八味中药组成。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清热解毒、扶正固本。肺癌、胃癌、肝癌
本品主要成分为白花蛇舌草多糖、齐墩果酸、红花素、半边莲碱、三萜类、香豆素类、生物碱等。适用于食道癌、胃癌、直肠癌、宫颈癌、肾癌、肝癌、乳腺癌、淋巴癌、肺癌、鼻咽癌、膀胱癌、绒毛膜癌、甲状腺瘤、白血病等
乌骨藤抗癌、消炎、平喘。用于食道癌、胃癌、肺癌,对大肠癌、宫颈癌、白血病等
多种恶性肿瘤,亦有一定疗效,亦可配合放疗、化疗及手术后治疗。并可用于治疗慢性气管炎
和支气管哮喘。
珍珠菜 藤梨根 香茶菜 肿节风 蛇莓 半枝莲 兰香草 白花蛇舌草 石上柏 蟾酥清热解毒,散瘀止痛,用于热毒瘀血壅滞肠胃而致的胃癌,食道癌、贲门癌、直肠癌等消化道肿瘤。
黄芪、人参、苦参素。益气扶正,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用于原发性肝癌、肺癌、直肠癌、恶性淋巴瘤、妇科恶性肿瘤;各种原因引起的白细胞低下及减少症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
斑蝥、刺五加、半枝莲、黄芪、女贞子、山茱萸、人参、三棱、莪术、熊胆粉、甘草。破血消瘦,攻毒蚀疮。用于原发性肝癌、肺癌、直肠癌、恶性淋巴瘤、妇科恶性肿瘤等。
柘木抗肿瘤药。用于食管癌、胃癌、贸门癌、肠癌的辅助治疗。
徐某某,男,65岁。2017年2月21日初诊。主诉:腹痛10月余。现病史:患者10个月前,无明显原因及诱因腹痛,就诊于烟台某医院,经CT检查诊断为肝并直肠恶性肿瘤,经化疗效果不显,遂至该院
唐某,男,47岁。2015年4月10日初诊。患者1年余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大便带血,多为血丝,大便3~4次/d,后患者腹泻渐频,多为不成形黑便,8~9次/d,于当地医院查肠镜,病理示“直肠-
刘某,男,64岁。2016年11月2日初诊。2016年10月15日因“确诊结肠癌1周”就诊,10月25日在全麻下行结肠癌根治术,术程顺利,术中出血约200mL。术后第7天出现发热,体温37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