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机体对铁的需求与供给失衡,导致体内贮存铁耗尽(ID),继之红细胞内铁缺乏(IDE),最终引起缺铁性贫血(IDA)。IDA是铁缺乏症(包括ID,IDE和IDA)的最终阶段,表现为缺铁引起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及其他异常。IDA是最常见的贫血。其发病率在发展中国家、经济不发达地区及婴幼儿、育龄妇女明显增高。上海地区人群调查显示:铁缺乏症的年发病率在6个月~2岁婴幼儿75.0%~82.5%、妊娠3个月以上妇女66.7%、育龄妇女43.3%、10岁~17岁青少年13.2%;以上人群IDA患病率分别为33.8%~45.7%、19.3%、11.4%、9.8%。患铁缺乏症主要和下列因素相关:婴幼儿辅食添加不足、青少年偏食、妇女月经量过多/多次妊娠/哺乳及某些病理因素(如胃大部切除、慢性失血、慢性腹泻、萎缩性胃炎和钩虫感染等)等。
缺铁性贫血是指体内用来合成血红蛋白的贮存铁缺乏,造成红细胞生成障碍所致的一种小细胞低血素性贫血。造成缺铁性贫血的主要病因有溃疡、消化道出血、妇女月经过多等慢性失血性疾病,以及儿童生长期及妇女妊娠期、哺乳期铁的摄入量不足,慢性腹泻、胃切除等。
虚劳病诊治详见于《金匮要略》中,书中列出小建中汤、肾气丸、酸枣仁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薯蓣丸、大黄䗪虫丸等方,仲景时刻强调虚劳易夹邪气,补益不忘祛邪,故制定以上各方。
操作规程刮膏盲、肺俞;点揉气海;刮足三里、三阴交;点揉涌泉
缺铁性贫血是指因体内贮存铁的缺乏,而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所引起的贫血。患者表现为头晕、乏力、心悸、气短、面色苍白等。本病属中医“血虚”“萎黄”“虚劳”等范畴,与心、脾、肝、肾的功能失调,脏腑虚损密切相关,多由先天禀赋不足、饮食不节、长期失血、病久虚损及虫积等所致。治疗以益气养血为主。临床采用鸡地汤治之,效果良好。
生黄芪30克,黄精15克,黄芩15克,仙鹤草30克,仙灵脾(淫羊藿)15克,仙茅30克。温肾健脾、益气生血,刺激骨髓造血。主治各种类型贫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各种因脾肾亏虚所导
黄芪60g,乌梅24g,党参30g,白芍24g,桂枝12g,制何首乌30g,五味子12g,甘草12g,醋煅赭石60g。益气生血,甘酸养胃。主治缺铁性贫血。
大枣500克,当归45克,白芍30克,皂矾45克,白术30克,陈皮15克,厚朴30克,槟榔45克。滋养血液,健脾行气利水。主脾虚血亏。(缺铁性贫血)
黄豆芽、猪血各250克,大蒜2瓣,料酒、葱、姜、精盐、味精各适量。清热解毒、润肺、去胃中积热,头晕,缺铁性贫血。
紫菀 18克;陈皮 18克;紫苏 18克;牛膝 18克;丹参 18克;生姜 36克;生地黄 24克;防风 24克;大麻仁 30克;香豉(淡豆豉) 60克;白酒 500毫升散寒(散除寒邪),理气(疏畅气
人参10克,生黄芪24克,鹿角胶12克,龟甲胶12克,阿胶12克,当归12克,熟地黄12克,制首乌30克,紫河车12克,枸杞子15克,黑磁石10克,炙甘草6克。补肾填精,益气生血。主脾肾亏损,气血两虚
①绿矾(煅)90g,大枣120g,麦粉、食醋各适量。②潞党参45g,茅苍术36g,陈皮36g,厚朴30g,六神曲30g。健脾燥湿,补血和胃。主治缺铁性贫血。
苍术10克,陈皮5克,鸡内金5克,当归10克,大枣5枚。运脾健脾,生化气血。主治缺铁性贫血,头晕乏力、食欲不振、面色少华、心悸烦躁等症。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在6岁以下儿童中的发病率达20%~40%,6岁以下的儿童(新生儿除外)血红蛋白在110克/升以下者被认为有贫血。常见的原因为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机体对铁的需要量增多,但由食物中供给的铁
缺铁性贫血是小儿常见的疾病,是由于体内贮存铁量减少,血红蛋白合成不足而引起的贫血。多发生在6个月—3岁的婴幼儿。本病不仅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严重者还影响其行为智力以及对疾病的抵抗力。本病属中医“血虚”
缺铁性贫血是指各种原因所引起的体内贮存铁缺乏,最终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原料不足所致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老年人缺铁性贫血,常因胃切除术后或长期腹泻造成的铁吸收不良,或者因痔出血、溃疡病出血等慢性失血所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贮存的铁缺乏,影响红细胞合成所引起的贫血。铁这种元素在人体内分布很广,几乎所有组织中都含有铁,铁是人体造血不可缺少的物质。正常人每天从食物中摄取10~15mg的铁就能够满足人体的生
铁是骨髓造血必需的重要原料。由于体内缺乏铁而引起的贫血,称为缺铁性贫血。此病多见,主要见于生长发育期的婴幼儿、儿童,妊娠、哺乳期的妇女,长期失血或患有慢性病的病人。据统计,我国儿童(12岁以下)、青少
当血液中的红细胞数或血红蛋白量(血色素)低于正常时,称为贫血。一般表现有皮肤苍白、易疲倦、头晕、耳鸣、记忆力衰退、心悸、失眠、食欲不振等。由于血红蛋白的构成需要铁元素的参与,所以因各种原因致使体内贮铁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主要是缺乏铁质引起的。人们都知道,铁是造血物质基础,正常情况下,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一般也不缺乏。因为某种原因,如腹泻、呕吐等长期消化功能紊乱,铁不能充分被吸收和利用,而影响骨髓
菟丝子(酒制)、红参(去芦)、鸡血藤、阿胶、当归、女贞子、黄芪、益母草、熟地黄、白芍、制何首乌、淫羊藿、黄精(酒制)、鹿茸(去毛)、党参、麦冬、仙鹤草、白术(炒)、补骨脂(盐制)、枸杞子、墨旱莲。补肝
党参、茯苓、皂矾、神曲茶、黑豆(炒)、白术、陈皮、甘草。辅料:蔗糖、糊精。补血,益气,健脾和胃,消积。用于脾虚血少所致的面黄肌瘦,食少体倦以及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见上述证候。
花生红衣、枸杞子、大枣、木耳。补血,益气,健脾。用于缺铁性贫血的辅助治疗。
皂矾、苍术。健脾燥湿,补气生血。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面色萎黄,心悸乏力,缺铁性贫血见上述症候者。
党参 茯苓 白术(炒) 甘草 黄芪 山药 鸡内金(炒) 龟甲(醋制) 麦冬 南五味子(醋制) 龙骨 牡蛎(煅) 大枣 硫酸亚铁(·) 维生素健脾和胃,养血安神。用于小儿脾胃虚弱及心脾两虚型缺铁性贫血;
皂矾 苍术健脾燥湿,补气生血。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面色萎黄,心悸乏力,缺铁性贫血见上述证候者。
补血,益气,健脾和胃,消积。用于脾虚血少所致的面黄肌瘦,食少体倦以及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见上述证候。
党参、茯苓、白术(炒)、甘草、黄芪、山药、鸡内金(炒)、龟甲(醋制)、麦冬、南五味子(醋制)、龙骨、牡蛎(煅)、大枣、硫酸亚铁(FeSO4·7H2O)。辅料为蔗糖、维生素C、枸橼酸、β-环糊精。健脾和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