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呆(dementia)是指较严重的、持续的认知障碍。临床上以缓慢出现的智能减退为主要特征,伴有不同程度的人格改变,但无意识障碍。它是一组临床综合征,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能引起痴呆的病因有很多,但大多数痴呆常由于脑损伤或脑部的病变引起,如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颅脑外伤等。
本案凃师始终以益气活血、通窍醒神为主要治法,重用生黄芪,与淫羊藿配伍补益肾气,石菖蒲与蔓荆子同用疏风、化痰、开窍。《神农本草经》认为蔓荆子“利九窍”,石菖蒲开心孔、补五脏、明耳目,《重庆堂随笔》认为石菖蒲“舒心气、畅心神、怡心情、益心志”。
“内生五邪”指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由于气血津液和脏腑等生理功能的异常所引起的综合性病机变化,因病起于内,又与外感六淫的临床征象相似,故称“内生五邪”,包括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热)五个方面。“内生五邪”的相关论述最早见于《内经》,多分而论之。
痴呆是由髓减脑弱,神机失用所导致的一种神志异常的疾病,基本病机为髓海不足,神机失用。由精髓失充,脑失所养,或气、火、痰、瘀诸邪内阻,上扰清窍所致。病理性质多属于本虚标实之候,本虚为阴精、气血亏虚,标实为气、火、痰、瘀内阻于脑。
清代陈士铎《辨证录·呆病门》中写道:“起于肝气之郁,其终也由于胃气之衰。肝郁则木克土,而痰不能化;胃衰土不能制水,而痰不能消,于是痰积于胸中,盘踞于心外,使神明不清而成呆病。”脾土衰而生湿,湿聚为痰,痰浊内阻,闭塞经络,上犯清阳之位,浊阴邪恶不降,蒙蔽清窍。
血管性痴呆是指由血管源因素导致脑区低灌注所致的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症状常缓慢发生,呈阶梯式进展,临床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和神经功能障碍两方面。血管性痴呆早期病情相对稳定,以善忘、反应迟钝等智能缺损为主,多无行为异常,日常生活尚可自理;后期智能损害严重,常可伴有情志异常,病情波动大,甚可危及生命。
肾为封藏之本,内寓元阴元阳,肾虚虽有阴虚阳虚之别,但阴阳互根,久病常易相互累及,即“阳损及阴,阴损及阳”转而变为阴阳两虚,为肾病虚损的常见征候,在治疗上须滋阴与扶阳兼顾,既可促进生化之机,又可避免互伤之弊。
炙鳖甲、赤硝各十二分(90克),蜣螂(熬)六分(45克),芍药、牡丹(去心)、土蟞虫(熬)各五分(37克),蜂房(炙)四分(30克),乌扇(烧)、柴胡、黄芩、鼠妇(熬)、干姜、大黄、桂枝、厚朴、石韦(
制首乌(何首乌)15克,肉苁蓉12克,枸杞子12克,山萸肉(山茱萸)20克,茯神20克,炙远志10克,石菖蒲9克,益智仁12克,僵蚕10克,胆南星9克,地龙12克,水蛭8克,川芎15克,生黄芪20~3
龟板、龙骨、远志、菖蒲各等分补肾宁心,益智安神。主治心肾不足之惊悸失眠,心神不安,舌质光红少苔,脉沉细。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失眠、老年性痴呆、儿童多动综合征等病症。
柴胡10克,白芍12克,黄芪15克,丹参12克,栀子10克,三七粉3克(分吞)。调肝解郁、化瘀通络。主治老年性血管性痴呆、健忘等,症见记忆力减退、情志不遂、神疲乏力、反应迟钝等,属肝郁血瘀者。
西洋参10g,黄芪30 g,白术15 g,仙灵脾(淫羊藿)30 g,女贞子15 g,菟丝子25 g,沙苑子20 g,泽泻30 g,石菖蒲12 g,全虫(全蝎)10 g,水蛭12 g,半夏10g。补肾健
核桃5个,豆腐200克,芝麻10克,高汤300毫升,盐2克,香油2毫升。益智补脑、消除疲劳。适用于防治老年痴呆。
橘络9g,茯神12g,半夏12g,甘草3g,枳实6g,生地黄15g,枣仁15g,生远志6g,石菖蒲6g,竹沥3匙(冲)。精神痴呆证,忽悲勿喜,哭笑无常,惊悸失眠,神志痴呆。
生地黄、熟地黄各15克,枸杞子12克,何首乌12克,益智仁12克,天麻10克,淫羊藿15克,地龙15克,水蛭6克,僵蚕10克,胆南星6克,桃仁10克,红花8克,远志8克,石菖蒲8克,酸枣仁20克,甘草
经义《宣明五气篇》曰∶邪入于阳则狂,邪入于阴则痹。搏阳则癫疾,搏阴则为喑。《生气通天论》曰∶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阳不胜其阴,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调经论》曰∶血并于阴,气并于阳,故为惊狂
老年性痴呆是老年人常见的精神障碍疾病,又称为老年性精神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一般认为,由于机体日趋衰老,老年人新陈代谢机能逐渐降低,引起体内蛋白质与类脂质代谢障碍,脑细胞营养缺乏,致使发生
痴呆,多由七情内伤,久病年老等病因,导致髓减脑消,神机失用而致,是以呆傻愚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神志疾病。其轻者可见寡言少语,反应迟钝,善忘等症;重则表现为神情淡漠,终日不语,哭笑无常,分辨不清昼夜,
尽管谵妄和痴呆往往在医学书籍中同时讨论,但事实上两者是完全不同的。谵妄往往发生突然,可逆,其特点是伴意识不清和定向力障碍。痴呆则进展缓慢,有记忆力障碍和严重的全面智能下降,与痴呆不同的是谵妄常常可逆。
凡狂病多因于火。此或以谋为失志。或以思虑郁结。屈无所伸。怒无所泄以致肝胆气逆。木火合邪。是诚东方实症也。此其邪乘于心。则为神魂不守。邪乘于胃。则为暴横刚强。故当以治火为先。而或痰或气。察其甚而兼治之。
痴呆一症少精神,不识尊卑最苦人。神门独治痴呆病,转手骨开得穴真。神门∶在手掌后,高骨陷中。针入三分,灸七壮。应后溪穴。
痴呆之证取气上,复取升阳要升阴,神门提按刮战法,三里取下即安康。
此病患者常抑郁不舒,有由愤怒而成者,有由羞恚而成者。方用∶人参柴胡当归半夏酸枣仁菖蒲各一两茯苓三两白芍四两甘草天南星神曲郁金各五钱附子一钱水十碗,煎取一碗,强饮之。少顷困倦欲睡,任其自醒即愈。
红参(去芦) 鹿茸 熟地黄 枸杞子 韭菜子 山茱萸 菟丝子 补骨脂 淫羊藿 肉苁蓉 山药 黄芪 鹿角胶 牛膝 五味子 小茴香滋阴补肾,生精壮阳。用于肾虚腰痛,失眠健忘,性功能减退,阳痿遗精,老年痴呆等
银杏酮酯活血化淤。用于血瘀型胸痹及血瘀型轻度脑动脉硬化引起的眩晕、偏头痛;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等;老年性痴呆(原发性和血管性);中风及中风愈合;四肢麻木、手脚冰冷、间隙性跛行,外周循环不良等。
制何首乌、荷叶、肉苁蓉、地龙、漏芦。益智养肝,活血化浊,健脑增智。用于轻、中度血管性痴呆肝肾亏虚兼痰瘀阻络证。症见智力减退、思维迟钝、神情呆滞、健忘,或喜怒不定、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失眠多梦等。
人参、丹参、补骨脂、茯苓、川芎、石菖蒲、何首乌(制)、赤芍、远志。活血化瘀,补肾益智、适用于老年期血管性痴呆轻度之髓海不足兼痰瘀阻络证。症见近事善忘、呆钝少言、头昏耳鸣、肢体麻木不遂等。
猪脑、五味子、麦冬、人参、枸杞子、地黄、丹参。补气养血,健脑益智。用于健忘气血亏虚证,记忆减退,倦怠乏力,头晕心悸,以及老年性痴呆以上症状的改善。
灯盏细辛、人参、五味子、麦冬。益气养阴,活血健脑。用于气阴两虚、瘀阻脑络引起的胸痹心痛,中风后遗症,症见痴呆、健忘、手足麻木症;冠心病心绞痛,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高脂血症见上述证候者。
当归、天竺黄、肉苁蓉(盐制)、龙齿(煅)、山药、琥珀、五味子(酒制)、天麻、柏子仁(炒)、丹参、益智仁(盐炒)、人参、远志(甘草制)、菊花、九节菖蒲、赭石、胆南星、酸枣仁(炒)、枸杞子。健脑益知,安眠
红景天、雪莲花、大黄、蕨麻。安神养心,改善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软化血管增加血管弹性,对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高粘滞血症、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硬化,脑老化、闹缺氧、失眠健忘及老年性痴呆症,老年性疾
(1)肝肾亏虚:智力低下,筋骨痿软,发育迟缓,以动作发育迟延为主,抬头、坐、立、行、萌生乳牙均延迟,面色无华,目无神采,囟门宽大,或容貌痴愚,张口伸舌,口角流涎,舌质淡红,苔薄,脉细。(2)心血亏虚:
由于痴呆病因的多样性,诊断和鉴别诊断痴呆的辅助检查繁琐(1)血液学检查全血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血电解质、血钙、血糖、肝肾功能和甲状腺素水平,在有些患者常需要进行更多的检测,如维生素B12、梅毒血清
取内关、哑门、四神聪、关元、神阙、中脘、太冲、期门、悬钟、太溪、大杼、心俞、膈俞、肾俞、血海、足三里、按照先灸腰背部穴位再灸胸腹部穴位、先灸头部后灸四肢、先灸上部后灸下部的顺序施灸。让患者取合适体位,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