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疾是一种常见的肠道传染疾病。临床以大便次数增多,腹痛,肛门坠胀,大便不爽,下痢赤白脓血为主要特征。发生多与外感时邪疫毒、饮食不节等因素相关。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夏秋季流行。人群普遍易感。痢疾病情严重者,多发生在儿童和年老体弱的患者中多因邪盛内闭,正气大伤,而形成内闭外脱的危重证候,常见急骤发病,高热惊厥,甚则昏迷而导致死亡。西医学中的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等属本病范畴。
痢疾梅花针叩剌部位上巨虚、下巨虚、足三里、委阳高热配大椎、曲池、合谷;腹痛配天枢、大肠俞;下痢赤多配血海、脾俞、膈俞;下痢白多配脾俞、关元。根据临床表现,本病虽有“赤痢”、“白痢”、“赤白痢”之分,皆是湿热为患,或兼暑湿热毒。多因饮食不节、不洁,伤及脾胃,湿热熏蒸,气血凝滞,化为脓血。虽有虚寒,然必素体虚弱,痢下过久,凉泄太过,由湿热转为虚寒。且痢疾初起断无虚寒。
痢疾根据病人主诉有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的症状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便常规检查有红细胞或白细胞)即可确定诊断,在问诊过程中应询问发病的原因、时间,便质的性状,腹痛与里急后重的关系,以与泄泻相鉴别。
患慢性阿米巴痢疾12年不已,历经尝试各种抗生素及抗原虫药未能根治,日渐消瘦,困倦乏力,黎明盗汗,纳欲不振,左腹疼痛,泄泻不止,完谷不化。与四煨汤、硫磺蛋合服,竟渐获痊愈,后观察2年,未曾反复。
痢疾的药酒疗法是制备方法将木耳拣净去土,炒燥,鹿胶微炒,共研细末,每次取末9g,将酒温热后饮用
今用此方,乃痢由外邪内陷所致,故用以发汗解肌,使邪仍从表解,故称之为“逆流挽舟”之法。更加黄芩、黄连清里热,木香性气滞,炒薏苡仁补中和胃,使毒在表从外泄,毒在里者从内清,不治痢而痢自愈。
大黄1两,细墨半两,大槟榔2个,荞面1钱。痢疾便血久不可止,脐腹疼痛,里急后重,诸药无效者。
芍药30克、当归15克、黄连15克、槟榔6克、木香6克、甘草(炒)6克、大黄9克、黄芩15克、官桂7.5克和血调气,清热化湿。治湿热痢疾,腹痛下痢脓血,赤白相兼,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尿短色赤,舌苔黄腻
大黄(酒洗)四两(12g)、厚朴(去皮,炙)二两(6g)、枳实(大者,炙)三枚(9g)。轻下热结,除满消痞。治伤寒阳明腑实证。谵语潮热,大便秘结,胸 腹痞满,舌苔黄,脉滑数,痢疾初起,腹中疠痛,或脘腹
归身 白芍药各6克 人参 白术 茯苓各4.5克 陈皮 半夏各3克 炙甘草1.5克补气血。主脾胃不健,气血两亏所致之咳嗽痰多,纳少,神疲,膨胀腹满,呕吐,下血,妊娠痢疾及妇人经水不调。
木香、槟榔各4克,大米100克,冰糖5克。行气通便。适用于湿热内停、赤白痢疾、里急后重、胃肠积滞、脘腹胀痛、大便不通等症。
败酱草 10克;冰糖 10克;绿茶 3克清热解毒。适用赤白痢疾。
苍术5两,上白术4两,羌活3两,川乌3两,姜黄3两,生半夏(姜制)3两,乌药3两,川芎3两,青皮3两,生大黄3两,生香附2两,炒香附2两,生灵脂2两,炒灵脂2两,生延胡2两,炒延胡2两,枳实2两,黄连
芍药、甘草(炙)各四两(12g)。酸甘化阴,缓急止痛。治阴血不足,血行不畅,腿脚挛急或腹中疼痛。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足温者。现常用于治疗肌肉痉挛、老年腰腿痛、胃扭转、腹痛、消
对叶莲(《贵州民间药物,),对牙草,铁菱角(《湖南药物志》)。马鞭草、败毒草。清热,凉血。清热毒,收敛,破经通瘀。治痢疾,血崩,溃疡。用于痢疾、瘀血经闭。①《贵州民间药物》:"清热,止血崩。
除湿痹,补阴虚,滋肾水,止血,解毒。主治:龟肉治湿痹,风痹,筋骨疼痛,久年寒咳,夜多小便,小儿遗尿,痔疮下血,血痢,子宫脱垂;龟板治阴虚不足,骨蒸劳热,筋骨疼痛,小儿囟门不合及头疮、妇女胎前产后痢疾,
疏风清热;凉血解毒。主感冒头痛;咽喉肿痛;咳嗽;黄疸;痢疾
土大黄、牛舌头叶、金不换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通便,杀虫。用于肺结核咳血,急性肝炎,痢疾,便秘,功能性子宫出血,痔疮出血,痈疖疮疡;外用治腮腺炎,神经性皮炎,疥癣,烧伤,外伤出血。
金线吊葫芦、丝线吊金钟、三叶扁藤、石老鼠、小扁藤、石猴子、土经丸清热解毒、祛风化痰、活血止痛。主治:白喉,小儿高热惊厥、痢疾、肝炎。外用治毒蛇咬伤,扁桃体炎,淋巴结结核,子宫颈炎,蜂窝织炎,跌打损伤。
小败火草祛风散热,解毒消肿。主治乳腺炎,痢疾,跌打损伤。外用治疮疖肿痛。
小号乳仔草、红乳草、小飞扬、地锦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催乳。主痢疾;泄泻;白喉;乳汁稀少;齿衄;便血;白浊;尿血;缠腰火丹;痈疖;湿疹
牛儿藤、大鸭公藤解表,清热。根:主治胸腹胀痛,红白痢疾,跌打损伤,筋骨疼痛。茎:主治红崩白带,月经不调。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所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中医认为:本病由外感湿热、疫毒之气,内伤饮食生冷所致。夏秋季多见。以发热、腹痛、里急后重和泻下脓血粘液,日下数次至十数次不等为特征。3~7岁儿童常可突然发病,
其症初起,两眉经HT而多啼,由腹痛也。烦躁不安,由里急后重也。数至厕而不能便,或赤白相兼,或单红单白,是其候也。按此症虽由内伤饮食,莫不由外感而发。但以人参败毒散加陈仓米三钱散之,其病即减。设有饮食停
人有夏秋之间,腹痛作泻,变为痢疾,宛如鱼冻,久则红白相间,此是肝克脾土也。盖夏秋之间,寒热必然相杂,肝遇凉风,则木气不舒,上不能宣,必至下克。而脾胃之中受三夏暑热,欺肝木凋零,乃与肝木相争。肝木激而成
治休息痢,不能饮食及羸瘦。大麦(炒)附子(炮裂,去皮脐)陈曲(炒)官桂(去皮)乌梅肉(炒)白茯苓(去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煮枣肉饮下,不拘时服。一方七月七日曲。
治休息痢,经一二年不瘥,羸瘦衰弱,兼治腰痛脾疼等疾。砒(成块,好者)黄蜡(各半两)上将黄蜡熔开,以柳条七个,逐个搅,头焦即换,俟用足取起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丸。治痢冷水下,脾疼亦然。治腰疼冷酒下,
槐连四物汤芍药汤真人养脏汤热痢槐连四物效;冷热有余芍药汤,芍药芩连归木草,枳桂坠槟痛大黄;虚寒滑脱参术桂,芍药呵蔻广木香,甘草粟壳名养脏;日久十全大补良。【注】热者清之,故热痢宜槐连四物汤,即四物汤加
治下痢脓血热毒。黄连黄柏(各一两)黄芩赤茯苓赤芍药白术(各半两)上咀,每服四钱,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无时。如腹痛加栀子二枚同煎。
雷公真君曰∶凡人夏秋感热之气,患痢便血,一日间至百十次不止者,至危急也。苟用凉药以止血,利药以攻邪,俱非善法。我有神方,可以救急援危,又不损伤气血,痢止身亦健也。方用援绝神丹∶白芍二两,当归二两,枳壳
珠芽蓼。清热燥湿。用于细菌性痢疾,结肠炎属大肠湿热证,证见腹泻稀水样便,下痢脓血,里急后重,肛门灼热。
山慈菇、红大戟、千金子霜、五倍子、人工麝香、朱砂、雄黄。辟瘟解毒,消肿止痛。用于中暑,脘腹胀痛,恶心呕吐,痢疾泄泻,小儿痰厥;外治疔疮疖肿,痄腮,丹毒,喉风。
穿心莲内酯。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用于上呼吸道感染,细菌性痢疾。
盐酸小檗碱、木香、吴茱萸。本品对大黄致泻动物有止泻作用。能抑制新斯的明所致肠功能亢进。对小鼠醋酸致痛有镇痛作用。对大肠埃希氏菌、福氏志贺氏菌、伤寒沙门氏菌、奇异变形杆菌有抑制作用;对小鼠体内痢疾杆菌感
木香 盐酸小檗碱清热燥湿,行气止痛。用于湿热型痢疾,里急后重,腹痛泄泻。
木香 广藿香 紫苏 枳壳 (麸制) 前胡 苍术(糠炒) 荆芥 川木通 金银花 赤芍 车前子 肉豆 大黄 麦芽 茵陈 甘松 白芷 山楂 天花粉 小茴香 香薷 槟榔 野甘草 鬼针草 白扁豆 白芍 积雪草
翻白草、黄岑、白头翁。清热止痢。用于大肠湿热所致的肠炎、痢疾。
人参、白术(麸炒)、茯苓、白扁豆、苍术(制)、 广藿香、木香、丁香、檀香、砂仁、肉豆蔻(煨)、 肉桂、吴茱萸(干草水炙)、芡实(麸炒)、薏苡仁(麸炒)、车前草、滑石、黄连、诃子肉、天冬、麦冬、槟榔。健
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临床以发热、腹痛、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为特点。临床表现潜伏期为数小时至7天,多数为1天。突然起病,畏冷发热,体温常在38度以上,发病同时或1天左右出现腹痛、腹泻。病初为胳
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由于腹泻次数多,并伴有呕吐,易出现脱水,表现烦躁、尿少、哭时无泪等表现,严重者会出现液体大量丢失致低血容量休克。营养不良菌痢患者每日丢失蛋白质较多,使机体处于负氮平衡状态,因此菌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感染引起的肠道传染病.通过进食染菌的食物和水而传播.菌痢是一种常见肠道传染病终年均可发生夏秋季较多见儿童发病率较高.痢疾杆菌可侵犯结肠粘膜出现弥漫性化脓性炎症从而导致
由志贺菌引起的常见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以结肠粘膜化脓性溃疡性炎症为主要病变,以发热、腹泻、腹痛、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全身毒血症状。
血象急性期末梢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轻中度升高。粪便常规检查肉眼观察大便性状可为脓血便、脓样便、黏液血便、血水便等。镜检见有大量的白细胞、红细胞和吞噬细胞。粪便细菌培养取新鲜粪便的脓血便送培养,按常
病程为7-14天,若不经有效的抗菌治疗易出现严重并发症或转为慢性菌痢,部分病例可转为中毒性痢疾。有的病人一开始表现高热、精神萎靡,并出现抽风或休克等危及生命的症状,而没出现腹泻,如在夏秋季节,一定高度
1、在饮食方面,宜吃言有营养、易于消化的饮食,如急性期可给予稀饭、酸牛奶等。当病情好转,腹泻基本停止。可给予少渣饮食,如:面片,面包干,烤慢头干.燕蛋羹等。还可适当吃些新鲜果汁、生苹果泥。2、大蒜中的
痢疾杆菌是引起细菌性痢疾的罪魁祸首。痢疾杆菌存在于痢疾患者或是带菌者的肠道内,会随着粪便排出体外,通过污染手、食物、饮水、苍蝇等途径,最终又被食入完成传播循环。生活接触传播中,尤其通过“脏手”传播是孩
李×成,男,15岁。患赤痢年余,时轻时重,求为诊治。脉象数而无力,下痢脓血,杂以脂膜,兼有烂炙之物,且有腐败之臭,每日六七次,腹中时时切痛,食少渴饮,舌苔白而微黄,小便赤涩,身形瘦弱,不能
钱xx,男,21岁,南京某高校大学生。初诊:2019年6月17日。患者因反复下腹部阵痛伴便血1周,2019年4月21日江苏南京某医院电子肠镜示:溃疡性结肠炎。于2019年4月22日入住江苏
任某,女,50岁。初诊日期:2009年7月29日。诉近2年来无诱因出现大便日行1~4次,质稀薄,赤白脓血相间,伴腹部针刺样疼痛。就诊时还诉有纳谷欠馨,食后脘胀;舌淡红、苔薄、根稍腻,脉细。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