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霞芳(1937年~),女,汉族,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宁波。主任医师。现任董氏儿科工作室主任,上海中医药大学王霞芳名中医工作室主任,上海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毕业于上海市卫生局中医班,1984年调入上海市中医门诊部儿科工作。是全国第三、第四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上海市名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擅治小儿热病、哮喘、支气管肺炎、腹泻、慢性结肠炎、肾炎、血尿、小儿肠套叠、癫痫、多动症、抽动症等顽症。主编出版《董廷瑶幼科撷要》、《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董廷瑶》、《董廷瑶验案》等3部书籍。参编《实用中医儿科学》、《中华养生大全》、《中国中医独特疗法大全》等医学论着20本。
本案患者家长溺爱过度,小儿一旦情志不遂,所求不得,即恼怒伤肝,肝失疏泄,肝病及脾,气机壅滞,积滞内停,而厌食口臭;病久脾损津亡,导致生长迟缓,形体羸瘦矮小。王师以四逆散出入,以柴胡疏肝理气,芍药养血和营,两药合用以疏理肝之气血;枳实、甘草下气降逆以调和肝胃之气;加胡黄连为治疳主药抑木除烦;黄芩清胸膈蕴热以除烦满;佛手芳香理气,健胃止呕。
患儿头项掣动,耸肩时作,两腿交叉摩擦併气,好动,多言秽语,舌红苔腻,脉细小滑,王师曰:证属痰火扰神,故拟泻心豁痰安神定惊兼以平肝熄风。予《伤寒论》半夏泻心汤加减,泻心火,清痰热;配琥珀、珍珠母、茯苓、远志、菖蒲以镇惊安神;钩藤、石决明平肝息风;炒枳壳、姜竹茹化痰降逆。再诊时抽动仍作,加入全蝎、蜈蚣以加强通络熄风止痉之功;丹参活血凉血;白蒺藜、磁石以平肝潜阳,重镇安神。四诊时心火未平,脏躁烦渴,坐立不安,王师再加入《金匮》之百合地黄汤、甘麦大枣汤养阴滋水涵木,清心宁神。
患儿素体痰多,饮水呕吐痰涎,喉有异声,又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多芒刺,苔薄腻,脉细滑,形体壮实,证属痰火壅盛,内扰心神,引动肝风上旋,治拟豁痰清心宁神。选《伤寒论》半夏泻心汤泻心火,蠲痰热;加入胆星、天竺黄、炒枳壳、姜竹茹以豁痰利咽;龙齿、朱茯苓、琥珀、柏子仁、竹叶以清心镇惊安神;合钩藤平肝熄风。
小儿“肝常有余”,肝失疏泄则脾失健运,水湿不行,痰浊内生。痹阻脉络,故见肢体不利。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属小儿情志性疾病,该患儿证型为心肝火旺,肝风挟痰上旋,肢体抽搐,心神失养。治以调和脾胃,清肝息风,泻火止痉。方以《伤寒论》之半夏泻心汤加减。
患儿患抽动症1年余,已服西药治疗,药后出现神昏嗜睡,又身高偏低,舌红瘦苔薄中裂,脉细滑。辨证属阴阳两虚,筋脉失养,引发风动肢体抽搐。服用西药后,出现药物副作用而神萎嗜睡。《伤寒论》:“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
《内经》认为胃脘痛的发生与肝、脾有关,肝属木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脾胃属土,肝旺则易克脾胃。若忧思恼怒,情志伤肝,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致中焦气机不畅,常发为胃痛。本例因病后脾胃受损,肝气郁滞,属肝脾不和之证。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